多元医学的理论探讨之三——协同生命和依靠外力

2040全面碾压 2019-11-27 19:03:56

一篇:多元医学的理论探讨 之二——从科学结构看多元性

每个人、每个组织、每个国家,会存在两种期望,即希望内在地获得发展动力,或者外来地获得支持力量。类似地,面对疾病,人们会产生两种期望,一种依靠机体自身,发展的医疗方法都在协同生命、帮助机体康复;一种寄希望于外在力量。

早在古希腊,就有两个显著区别的医学学派,分别是科斯(Cos)学派(代表人物就是著名的西医鼻祖希波克拉底)和克尼多斯(Cnidusi)学派。前一学派把疾病看做健康身体的错乱,康复要依靠身体自身;后一学派更擅长解剖,人们研究每种疾病,然后向外求索,寻找对症的疗法。

在医学的早期,两类倾向掺杂在一起而不易分别,外在的思路体现为宗教崇拜,希波克拉底讽刺以宗教治疗为名的行医,认为那具有欺骗性,但他并不反对祈祷,“事实上祈祷是有益的”,他承认,“但求助于神时必须先自我帮助”;盖伦认为疾病都有其自然原因,但是他同时也接受医药神—阿斯克勒庇俄斯的建议,盖伦遭受脓肿的痛苦时,阿斯克勒庇俄斯来到他梦中,告诉他切开右手动脉,盖伦听从神的启示,很快就康复了。这两个哲人的看法是混杂的,代表当时的医学思维。考察中医古典医案中,大量鬼神、上天代表的理论,也能明白这种意图。

最初,人们本能地认为两种因素都可能治病,但这是不稳定的状态,思想摇摆不定,哪种观点显得正确,哪种方法显得有效,人们就会表现相应倾向。科学时代以来,西医倾向于外在的努力,希望发明更好的药物、更先进的设备来解决问题,所以协同生命之类的概念不断消失;中医则一直保持含混,受到西医的打压,摇摆不定的思路就要选择站队,追求协同生命(当时发展中药,如何又不是希望外在力量呢,只不过,现在相对于西药,中药更显得“固本培元”了)。今后,会强调调动身体的力量,协同生命治病,会转向治未病等和生命整体密切相关的领域。

协同生命,就着眼于生命表现,要理解生命的特性和变化规律,这需要发挥人的聪明才智;依靠外力,就要求分解了看身体,理解细节变化,追求强效果的干预手段,只能仰仗工具的进步。

所以两种思路存在根本性的差别,会长期共存,会演化成很多具体形式,比如以医学为中心和以患者为中心,标准化展开和个性化展开,治疗疾病和保持健康。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