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医学的理论探讨之十五——两种医学需要协同

2040全面碾压 2019-12-13 17:37:04

上一篇:多元医学的理论探讨 之十四——两种医学会长期共存

还原论致力于理解具体机制,整体观有效于理解整个系统。还原论侧重从细节的、某个点出发考察事物,是向深度的展开,整体观追求浑然,侧重对全面的认识,追求广度的展开。

两种体系隔绝是危险的,脱离整体研究细节,并由此断言复杂系统的做法被称为“超简化主义”,这是错误的。强调身体内部是全息而广泛联系的系统,忽视甚至反对用分解方法研究,犯的错误会更大。分解是人类应对复杂的最重要思路,没有分解的研究,我们对世界的理解还会处于迷信之中。

用数学语言描述,这两种方法是对信息进行“微分”或“积分”以发现潜在规律;用技术观点看,历史进步列车的发动机靠“推”和“挽”两种方法传递能量,还原论和整体观就对应这两种方法。离开哪种方法,过分排斥或强调哪种方法都不恰当。

西医越来越复杂,分解得越来越细,钻得越来越深,规矩越来越多,知识越来越破碎,这就是禁锢,人们越是低头研究,越无法发现外面的世界,要求有整体的、全域的眼光,弥补其缺点。

复杂的生命系统仿佛一头大象。西医是盲人摸象,很精准,但局限于细节,中医是盲人听象,不会那么精确,但有广度上的优势,倾听大象沉重的呼吸声,和大象浑厚的脚步声,也能得出别样的结论。

人眼有多种感知细胞,其中P细胞负责看清物体的细节,但不擅长观察快速移动或对比度低的东西;M细胞可看到高速和对比度低的东西,但看不清细节,这现象并不简单,代表某种大智慧,眼睛要应对复杂的景象,要满足各异的需求,工作需要分散到多种感知细胞。类似现象在生命体内比比皆是,比如快肌纤维和慢肌纤维,快肌的收缩力量大、速度快、但容易疲劳,慢肌正好相反;比如免疫系统的B细胞和T细胞;比如大脑和小脑。

这是医学的隐喻,生命遇到的挑战正是医学的挑战,生命的策略应当成为人类的策略。一种细胞,一种功能无法满足所有需求。多种存在协同,各自发挥所长,是更好的选择。不同任务可分配给相应的医学体系,西医原来需要应对所有需求,现在专注于某一领域,它的效率更高。

高等生命都选择雌雄异体,内在来说,这样有利于基因的变异,更适应环境;外在来说,雌雄各异,形成社会分工,有利于后代的培养和种族的发展。这就是坚持医学应当多元的更重要理由,也都有内外两方面的原因。

反对单元的观点,在尚不能窥其全貌的生命面前,我们无法发展一种全是优点的最优解决方案,结对方法是需要存在的,多元模式协同,提供全面的医学解决方案。

应该用积极的眼光看待多元格局,把它们看作有限的能力下人类所能做到的最好。这种协同会因为历史阶段的不同,历史任务的不同而有所调整。除非某个体系因为落后保守,被不断排挤直至消失。

科学家霍兰在《隐秩序》中写过这样一段话:“自泰勒斯开始,我们沿着演绎、符号数学和科学理论的方向走过了漫长的道路。然而,这些方法对激发创造性过程的隐喻想象增加了约束。”他主张:“真正综合两种传统—欧美科学的逻辑、数学方法与中国传统的隐喻类比相结合—可能会有效地打破现存的两种传统截然分离的种种限制。在人类历史上,我们正面临着复杂问题的研究,综合两种传统或许能够使我们做得更好。”

根据以上论述,我们更应当理解他说的“综合”是格局层面的,并非体系内部的改进。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