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多元医学的理论探讨 之十六——物质并非唯一进路
想象我们研究石头,早先我们发明尺规和权衡,后来发明显微镜,后来是硬度计、电子显微镜、色谱仪、质谱仪,今后还会有更多更多。我们用任何一种测量方法,都可以获得满意答案,都能看到某方面的真理,石头就以相应的面目展现给我们。
这就是技术的本质,它并非我们所期待的,是真相的使者,它描述那个我们希望看到的世界,用什么样的工具观察世界,世界就以相应面目展现。
生命比石头复杂多了,它支持更多观察方式。我们选择用搞清楚物质组成结构的方式研究,生命就相应地展现了,我们收获了科学、逻辑、自洽,也错失了更多生命表现。
就像生活中,我们证明人是高尚的,坚强的,或反过来,都可以找到足够多的证据来支持结论。
人们总是用当时的认识附会生命,用当时够得着的技术应对生命,古时候这方面的想象非常丰富,比如认为疾病是上帝的惩罚,认为疾病是瘴气所致,用元气认识生老病死。这方面的看法能获得事实上的某种证明,坚定了人们的信心。后来,科技得到大发展,短短几百年时间,产生了关于生命的丰富看法,简单举例说明。
随着物理学的发展,时代受到深刻影响,人们用相关概念审视身体,并深感满足,身体的举手投足都符合力学定理的表述;随着工作的推进,人们证明,细胞之间的吸引力服从牛顿公式;用非生命世界的能量、流体等概念解释生命也非常成功。
蒸汽机诞生、机床产生、各种强有力的机器开始出现,它们带给时代以惊奇和敬畏,把生命比喻为精密的机器就是理所当然,这就有了“人是机器”之类的广为人知的科学论断。
化学发展后,拉瓦锡认为人体是组织严密的化学机器,他通过实验证明,人体产生的热量与燃烧木头产生的热量没什么区别,后来箭毒和身体的作用被证明是化学事件,更支持拉瓦锡的结论;人们进一步发现,身体的结构和功能都是生化知识解释得清楚的,分子之间的作用也符合化学定律的描述,所有疾病都可用化学原理进行解释和治疗。
计算机出现后,人们发现更多相似:神经细胞的机制仿佛晶体管,神经传导的重要特点是其大部分信号全有或全无,这类似于数字电脑;中枢神经系统内部形成互相紧密缠绕的网络,带有大量环路、回路、重复路径等,和计算机系统的结构类似;神经元等同于计算机系统中的一个个节点,虽然有可变阈值,疲劳等生理现象,仍然能很好地用计算机模拟;映入我们眼睛的图像是被转换成为某种神经冲动模式,然后,视觉系统的软件程序对这个神经模式进行处理,这也是典型的计算机过程。
生命的遗传秘密也基于分解方法得以破解,人们发现了基因代码,令人惊奇的是,它和计算机代码非常相似:基础都是二进制的表达,可进行各种组合以产生丰富的变化。基因的运作和计算机的运行是高度相似的,比如,代码还有起始码和终止码的概念,甚至有指示复制如何加速的代码,更有校验复制准确性的机制。
于是,身体先被看作是一种机械装置;随后又成为化学机器;更后成为电磁-物理-化学机器;现在是一架高级计算机。直到现在,不管人们是否主观上认可“人是机器”,医学却是一直在靠近这个状态,主流的医学知识都在搞清楚何等的分子变化导致细胞的何等现象,然后导致何等的宏观生理反应,这是用机器比附人。还可以推知,生命还会表现为更多形态,除非我们断定人类科技不再发展。
对大脑的研究就是明显例子,这不只是生理学家、心理学家所关注的问题,也同样是哲学家、语言学家、计算机科学家、人类学家感兴趣的内容,每个视角都看到完整的画面,都科学而逻辑,有长远的发展空间,但都有大量彼此不懂的理论。
罗素表达过这样的观点:“动物行动的方式总是表示观察者的哲学的正确性。”这是对的,无论人们用何等思路审视生命,生命就会展示相应的场景。生命就像一面镜子,谁去看镜子,都就会显示谁的图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