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世界上,唯可以让人迷失的只有一个词,那就是“欲望”。
不论是钱、权、色,还是地位、身份与享受,说到底不过是欲望作祟。假如每个人都能平心静气对待外物吸引,想必今天这句话也就不存在了。
“世人皆爱神仙洞,不知又名棺材缝”,这是古人总结出来的人生真谛,但说到底,真正可以做到拒绝并彻底抵抗的人却少之又少。
而这句俗语真实的意思是什么?又说明了什么样的道理呢?我们不如顺着历史的回馈来看一下它的寓意。
所谓“神仙洞”,说白了不若为神仙洞府,居仙之所在。想一想,古代的所有传闻与记载,神仙所居之处似乎常以某某洞为名。
而那些古代修仙寻求长寿的人又是如此,通常会为自己建一个什么洞,然后住到里面,营造与正常人不同的居住环境。
比如《西游记》《封神演义》这些阐述仙家生活的书籍中,不论大小仙家,又或者是欲成仙之妖类,皆以洞为居住场所。
孙悟空住着“水帘洞”,而太乙真人住的是“金光洞”,文殊广法天尊住的是“云霄洞”……总之,那些成仙的也好,已为仙的也罢,对洞有着相当深的执念。
为什么会这样呢?说起来似乎又很容易理解。在《论道教的洞穴信仰》中,有这样的说法,道家以洞修行,是选天然为主,其似回归地母子宫,返回婴儿状态。
“洞同天地,浑沌为朴,未造而成物,谓之太一”。
山洞保持的是天地初开时的朴真状态,被称为这地母之子宫,在这样的地方最能让人回归无欲无求的原始状态。
可是,“神仙洞”虽好,但其实内含杀机,这就是所谓的“世人皆爱神仙洞,不知又名棺材缝”的意思。
为什么说“神仙洞”内含杀机?人为有失纯朴、天然之本性,而居于洞所产生的结果往往是与意念背道而驰的东西。
这其实就是欲望带来的反噬,从古至今,有钱的人都将追求长生不老为最高人生境界,古时候炼丹、信佛的君王、将相,举不胜举。
而今天,有钱的富豪们,靠着所谓的科技也好,人为也罢,极力改变自身的现状。同样无需举例,大家想必都很清楚。
想起《红楼梦》中的贾敬,本为进士出身,又袭了父亲的官位,却一点也没有效力于朝廷,而是一味好道,天天在玄真观炼丹念经。
结果当然也没让人失望,吃多了丹砂的贾敬最终因为腹内烧胀而惨死。这是不是真实地从“神仙洞”直接变成了“棺材缝”?
当然,《红楼梦》中写贾敬一生好修仙也只是一个朝代的缩影,再想想雍正帝,那就是清朝追求道家精髓的绝对迷弟,几乎到最后将自己的命都搭上了。
根据一些资料可以看出来,当年雍正对于道教有意还是其次,而他最尊崇的莫过于道教炼丹。有人说那是雍正使用的障眼法,说自己好道不过是不想引起康熙注意而已。
如果在康熙活着的时候,雍正确实是如此。但在他自己成为皇帝之后,其宫内养着贾士芳、娄近垣、张太虚等道士,且多读道、佛典籍,如此又是为何呢?
说到底,雍正不过是想要追求长生,从而在向神仙晋级而已。所以张太虚等人常年为雍正炼制丹药,为其调养龙体。
后来其真实的死因也让外界猜测不已,只是乾隆担心父亲迷信长生而有损皇家脸面,直接将他那些丹炉之类的东西全都毁掉了。
由此足以看得出来,当人们在通向“神仙洞”的道路上奋斗,钻研的时候,其实早已经在不经意间就触动了自己未来命运的大门。
很多人为了达成心愿,不惜违法、杀人、贿赂、女色、交易,这种种行为本身就是通向死亡的途径,有早有晚,有快有慢,但最终都不过是在“棺材缝”中徐徐图之而已。
欲望让人不择手段,同样也让人忘了初心。想想《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他出生之时何尝求过长生不死,何尝有过成仙成佛之愿?
不过一进了“水帘洞”,万般烦恼皆生,想要齐天,想要大圣,到最后又不得不去西天,闯妖魔,取真经。
看似最终孙悟空成了“斗战胜佛”,成了所谓的神仙,可那还是他进水帘洞之前的心情吗?初心已失,再也不可能回去了。
可能孙悟空本身不死,但其心已灭。因为他在进入“神仙洞”的同时,便已经开始行向“棺材之缝”,为着达成最终的结果,他做了很多,也丢失了太多。
一个本领齐天的猴子都是如此,想想世人又能如何?在欲望面前贪心不足,在追求过程中不择手段,最终所能得到的不过是一口棺材。
“世人都晓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不只是功名,金钱、美人、后代,哪一个又不是人们有欲望中不断巩固、追求的呢?
嘴里想着成仙,其实也不过是想要成为神仙那样无所不能,无所恐惧的能力之人而已,而拥有这样的能力不是为了平和为生,而是为了让自己更加享受。
这恐怕才是人类真正的矛盾,也是求仙求佛最终走向灭亡的根本。“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一语道破真谛!
其实人生在世一直都是如此,如果真是单纯地向往,顺其自然才是最好的,如果为了达成目的而不择手段,最终所面对的便只能是灭亡。
“神仙洞”,“棺材缝”,一念动全身,一意牵一生,执着固然有所取,但势必有所消磨。力度稍过,那就成了执念。
事实上,就算现代人不追求什么神仙、长生,同样在这句话中有所领悟:想要得太多,付出的必然就多。高处不胜寒不是空说的,当你站到了自己追求的成功高峰时,恐怕才会发现,孤独人生早已经开启,等待你的不是温煦如沐春风的真实,而是冷酷虚伪的尔虞我诈。
早知道这样的结局,作为只活一世的人,何必苦苦追索?一日三餐,家人相伴,食烟火,度春秋,如此岂不更好?
我以为这是个性隐喻来着。
是我想歪了吗?
还能这样解释?我还以为你说的是大伙的最爱呢![笑着哭]
有内涵啊[点赞][点赞][点赞]
远离
我是进来看苍老师的,不是?拜拜啦!
一切随缘,不刻意求,也不刻意舍。
不是方向对的努力才叫努力,不对的是更早的终结[吃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