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乾崑的安全牌,真能让11家车企大佬心甘情愿买单?
4月22日,华为乾崑智能技术大会上,靳玉志攒了个局,和11家车企高管围坐一团,表面上是谈笑风生,实则空气里弥漫着“合作”与“博弈”的味道。
说白了,这哪是简单的座谈会,分明是智能汽车江湖里的一场华山论剑,各家都想看看,华为乾崑这套“智能安全”的组合拳,到底有多大的威力。
先说说华为乾崑的安全底气。
这次大会上,华为直接亮出了王牌——乾崑智驾 ADS 4。
这玩意儿可不是简单的升级,而是把全向防碰撞系统 CAS 3.0 直接干到了 CAS 4.0。
听着就唬人,你品,你细品,这CAS 4.0,号称覆盖全时速、全方向、全目标、全天候及全场景,简直就是给汽车安了个金钟罩铁布衫。
技术这玩意儿,光说不练假把式。
从ADS 3.0到ADS 4.0,背后是华为在智能驾驶安全领域砸了多少真金白银,投入了多少研发力量。
这事儿,可不是一蹴而就的。
你再看,2023年12月,华为还和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搞了个战略合作。
一个是技术大拿,一个是行业权威,俩人联手,要在技术研发、测试验证、标准制定等方面搞事情,说白了,就是想把智能汽车的技术标准给立起来,让大家都有个规矩可循。
华为唱得再好,也得有人捧场不是?
这不,车企大佬们纷纷表态,那叫一个积极。
北汽新能源的张国富,直接把时间拉回到2017年,说当年他们第一个和华为合作高阶智驾系统,攻克激光雷达装车等技术难题,那可是费了老鼻子劲了。
现在呢?
从HI模式到鸿蒙智行,北汽和华为乾崑那是“灵魂共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赛力斯汽车的何利扬更直接,说问界M9/M8 搭载华为ADS 3.0,直接把“智造”给升级了。
未来还要和华为继续深化合作,一起引领中国品牌崛起。
这话说的,满满的都是对华为的信任和期待。
你以为只有国产车企才对华为感兴趣?
Too young too simple!
奥迪中国总裁罗英瀚也来凑热闹了。
他说,华为乾崑的价值体系和奥迪的进取精神很合拍,奥迪要用华为的技术,满足中国用户对智能化的需求,加速产品本土化。
像A5L / Q6L e-tron 搭载L2智驾,就是个开始。
以后,奥迪还要借助华为的高级智能驾驶辅助系统(ADS),推出更牛的智能驾驶产品。
说白了,奥迪也想借华为的东风,在中国市场翻盘。
你看,这智能安全,还真成了车企的“刚需”了。
广汽集团的冯兴亚就说,他们和华为乾崑合作,搞了个星灵安全守护体系,号称1300万公里等效测试,听着就让人放心。
江汽集团的李明也说,他们和华为乾崑一起,构建了江淮造车的安全测试体系,包括仿真测试、封闭场地、开放道路三支柱验证,就是要筑牢智驾安全的底线。
华为也不是光靠嘴炮忽悠。
早在2023年上海车展上,靳玉志就明确表态:华为不造车,而是聚焦ICT技术,帮助车企造好车。
这话说得,既表明了华为的立场,也给车企吃了个定心丸。
谁也不想和一个潜在的竞争对手合作。
华为虽然嘴上说不造车,但动作可一点都没闲着。
2023年11月28日,华为智界S7发布,搭载华为途灵智能底盘,采用OneBox车身结构设计,这可是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的又一力作。
这车一出,也让大家看到了华为在整车设计和集成方面的实力。
除了智能驾驶,华为在智能座舱领域也没落下。
通过鸿蒙座舱系统,华为给汽车带来了丰富的应用生态、流畅的操作体验以及多设备互联互通的能力。
问界系列车型搭载的鸿蒙座舱,就圈了不少粉。
你还别说,这智能座舱,还真能提升汽车的档次感和科技感。
话说回来,华为车BU也不是一帆风顺。
2024年1月,华为对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车BU)进行人事调整,余承东继续担任车BU董事长,王军被任命为车BU总裁。
这次人事变动,也让人浮想联翩,是不是华为在智能汽车领域要搞什么大动作?
技术这玩意儿,最终还是要落地才行。
2023年,华为乾崑ADS 3.0系统开始在问界M5智驾版等车型上实现大规模量产应用。
这套系统在城市复杂道路上的表现,也得到了市场的认可。
智能汽车的终局,不仅仅是技术的竞争,更是生态的竞争。
靳玉志和11家车企高管的共同愿景,是构建一个更加安全、智能、互联的未来出行生态。
华为和车企的这场“联姻”,究竟是双赢,还是各取所需?时间会给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