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从平定嫪毐叛乱开启的夺权之路

狂飙经史 2023-05-31 23:04:53

在《碧血剑》中,金蛇郎君虽未正面出场,但其神秘的魅力却比袁承志印象深刻。袁承志在江湖上的传奇人生总是闪烁着金蛇郎君的影子。

嫪毐在《史记》中凭空而出,随后一闪即逝。嫪毐即如袁承志,不同的是袁承志江湖游历,而嫪毐则是在朝堂争权。

“嫪毐封为长信侯”,在《秦始皇本纪》中,前文讲述秦始皇之弟成蟜叛乱,而后嫪毐很突兀地跳出来了。而且,司马迁对嫪毐叛乱浓墨重彩,相比成蟜叛乱更为详尽,更为精彩。

为完善嫪毐进入朝堂的缘由,司马迁又补充在《吕不韦列传》中,嫪毐以“大阴人”的特长博得了太后赵姬的垂青,从而平步青云,扶摇直上。

嫪毐是复杂朝堂斗争的小水滴,映射出一代雄主高超的政治素养。秦始皇十三岁继位,并未掌握权力,而通过平叛嫪毐造反,罢免相国吕不韦,一步步夺回王权,表现出了极强的政治手腕和权术智慧。

01王权被瓜分了

秦昭王在位五十六年挂掉了,太子安国君继位为王,即秦孝文王。华阳夫人升级为王后,太子就是子楚,子楚即秦庄襄王。

在《战国策》秦庄襄王原名为异人。异人为“安国君中男”,其母夏姬不受宠,所以无缘继承王位。太子安国君的正夫人华阳夫人“无子”,于是吕不韦游说下,异人挂名在华阳夫人名下,才拥有了嫡嗣资格。因华阳夫人是楚人,所以异人刻意讨好而“变其名曰子楚”。

“秦王立一年,薨,谥为孝文王”,秦孝文王仅在位一年。“太子子楚代立,是为庄襄王”,子楚继位即秦庄襄王。

在秦始皇之前祖辈父辈的传承脉络如此。

在《秦始皇本纪》中,司马迁介绍内容基本人尽皆知:“秦始皇帝者,秦庄襄王子也。庄襄王为秦质子于赵”,秦始皇是秦庄襄王之子。秦庄襄王曾经作为秦国人质质押在赵国。

“见吕不韦姬,悦而取之,生始皇”,子楚发现吕不韦的姬妾长相俊美,于是动了色心娶为己有,生下了秦始皇。这也是历史上传说秦始皇为吕不韦之子的缘由。

“以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生于邯郸。及生,名为政,姓赵氏”,秦始皇在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出生于赵国邯郸,正月出生而被命名为政,按秦国称呼为嬴政。秦赵共祖,皆以赵城为荣耀,以封地为姓所以秦始皇又叫赵政。

“年十三岁,庄襄王死,政代立为秦王”,十三岁那年,秦庄襄王故去,赵政继位为秦王。

在《秦始皇本纪》中关于秦始皇的继位传承,司马迁随后介绍了当时秦国版图四至,以及权势熏天的吕不韦。最末一句话看似寻常却是重点,“王年少,初即位,委国事大臣”。

秦始皇继位时年仅十三岁,从年龄上来尚小,所以继位之初国家政事完全由大臣处置。

按照司马迁字面意思大致如此,联系上文吕不韦权势熏天好像是吕不韦独揽了朝政大权。

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

02权势派系林立

综合《秦始皇本纪》与《吕不韦列传》来看,秦始皇即位初期王权瓜分形成了几派势力,所以年幼的秦始皇虽登基为王却并无实权,这种情况持续了将近十年。

“庄襄王元年,以吕不韦为丞相,封为文信侯,食河南洛阳十万户。”通常吕不韦封侯被看作是“奇货可居”投资的回报,而其背后则意味着吕不韦不断经营已形成了一股势力。

“庄襄王即位三年,薨,太子政立为王”,子楚接班仅三年便挂了,秦始皇继位。吕不韦做丞相三年,无人能制约,势力逐渐做大。所以,秦始皇不得不“尊吕不韦为相国,号称‘仲父’。”

“庄襄王所养母华阳后为华阳太后,真母夏姬尊以为夏太后”,秦孝文王死后,华阳夫人升级为太后,而子楚生母为夏太后。

这本是顺理成章的事,司马迁为何又在《吕不韦列传》中强调?参照《秦始皇本纪》“令相国昌平君昌文君发卒攻毐”,其中昌平君为楚人,秦始皇二十三年项燕以昌平君为楚王扯起大旗抗秦。

昌平君助秦平叛嫪毐之乱,及始皇二十一年“昌平君徙于郢”,足以证明昌平君当时在秦。那么,他投靠了谁,又为何被封呢?只能是华阳太后。

“能立嫡嗣者独华阳夫人耳”,在《吕不韦为列传》中吕不韦曾向子楚分析过,只有华阳夫人才能确立继位人选,足见华阳夫人权势庞大。于是,子楚主动更名过继到华阳夫人名下。

随后,子楚被立为太子。此举表明华阳夫人政治手腕之强。而以华阳太后为首亲楚势力不容小觑。早在秦孝文王生母唐八子(华阳太后的婆婆)时,亲楚势力已日益壮大。

“秦王年少,太后时时窃私通吕不韦”,秦始皇生母赵太后与吕不韦私通,除了生理欲还有权力欲。然而,吕不韦却不希望分享权力。

于是,嫪毐进入了后宫满足了赵太后的欲求:既有生理需求,“太后私与通,绝爱之”;还有权力代理人,“事皆决于毐”。

03嫪毐触犯众怒

“九年,彗星见,或竟天”,秦始皇九年,彗星出现,横过天空。古代人认为彗星是“扫把星”,它出现寓意不吉。

“己酉,王冠,带剑”,秦始皇九年,意味着秦始皇已二十二岁了。按照《礼记》男子年满二十行冠礼,表示成人可以担负重任了。秦始皇的成人礼延迟了两年,是谁不想让他“长大”呢?

吕氏、华阳太后、赵太后三方势力均在被怀疑之列,而赵太后首当其冲。

赵太后作为秦始皇生母辅助理政治国本无可厚非,然而赵太后与嫪毐欲望太大,相互勾结不断攫取权力,大概是触犯了众怒。

“嫪毐封为长信侯”,这条记录为秦始皇九年之前,嫪毐既无军功,又非王室亲戚,为何莫名其妙地被封侯。

而且封侯之后又赏赐封地,“予之山阳地,令毐居之”;“宫室车马衣服苑囿驰猎恣毐”,修建宫室,出行车马等都需要按级别来定标准,但嫪毐可以任意妄为;“事无大小皆决于毐”,所有政务均由嫪毐处置。

在秦国的历史上,因功劳封侯不足为怪,无功而封国嫪毐可能是唯一。“又以河西太原郡更为毐国”,赵太后将太原由郡县改为毐国。一个郡县的封地,面积之大户口之多,即使吕不韦于庄襄王、始皇帝功劳巨大,不过是“十万户”侯。

“嫪毐家僮数千人,诸客求宦为嫪毐舍人千余人”,嫪毐家里仆从数千人,很多人为踏入仕途拜求在嫪毐门下。“不韦家僮万人”,“食客三千人”,嫪毐的权力达到了顶峰,直逼时任相国吕不韦。

嫪毐无功受禄难免遭人嫉恨,而贪权又成了派系斗争焦点。

“始皇九年,有告嫪毐实非宦者,常与太后私乱,生子二人”,有人向秦始皇告发了嫪毐:并不是太监,与太后私乱,生了俩娃。

秦始皇已二十二岁,难道这些丑事没有耳闻,还需要他人告发?秦始皇“冠礼”之后,有人主动检举告发,这又意味着什么?

04除嫪毐夺实权

“四月,上宿雍。己酉,王冠,带剑。长信侯毐作乱而觉”,“雍”为今陕西凤翔,当时秦都在咸阳。为举行冠礼,秦始皇从咸阳跑到凤翔,然后嫪毐举行造反叛乱。

这是巧合,还是阴谋?

嫪毐叛乱被发觉,于是“矫王御玺及太后玺以发县卒及卫卒、官骑、戎翟君公、舍人,将欲攻蕲年宫为乱”,嫪毐自以为掌控了咸阳,拿着皇帝御玺和太后印玺发动咸阳县卒以及王宫卫兵、骑兵、舍人等,准备攻打蕲年宫。

蕲年宫在雍,即秦始皇当时居住地。

然而,嫪毐打算虽不错,却只是构思而已。

“王知之,令相国昌平君昌文君发卒攻毐”,秦始皇早有准备,下令派兵镇压嫪毐叛军。其中,“相国昌平君昌文君”是三人,还是两人?有人认为昌平君兼任相国,而@七品草民以为相国指吕不韦,昌平君则是亲楚势力,昌文君则不可考,推测也是亲楚派。

无论是嫪毐与吕氏、亲楚派争夺权力,还是秦始皇利用吕氏、亲楚派打压赵太后、嫪毐,都不能忽视秦始皇的权术智慧,在夹缝中逐渐夺取权力。

“战咸阳,斩首数百,皆拜爵,及宦者皆在战中,亦拜爵一级。”“战咸阳”说明嫪毐的盘算未能如愿,叛兵根本没有去攻打蕲年宫。那么,说明秦始皇预谋铲除嫪毐,与吕氏、亲楚势力达成了协议。

秦始皇“拜爵”赏赐笼络人心,既可以瓦解嫪毐叛军,又可以激励平叛将士。即使参展太监也要收为己用。

“毐等败走”,秦始皇下达悬赏令。叛军被全部缉拿归案,嫪毐被五马分尸,斩首二十余人。嫪毐的舍人罚没家产并流放了四千多家。

“九月,夷嫪毐三族,杀太后所生两子,而遂迁太后于雍”,嫪毐满门抄斩,与太后生育的两个儿子子也被杀掉,太后被流放到雍。对比《吕不韦列传》中此条记录,嫪毐叛乱造反发生于秦始皇九年四月至九月。

05免相职逐不韦

“秦王下吏治,具得情实,事连相国吕不韦”,嫪毐案交由下级官吏审理,得到了详实的证据,供辞牵扯到相国吕不韦。

在《吕不韦列传》中,司马迁说吕不韦牵扯到嫪毐案,所以秦始皇“欲诛相国”。“为其奉先王功大,及宾客辩士为游说者众”,但念及吕不韦帮助子楚继位为王,以及很多人替他游说辩解,所以秦始皇“不忍致法”。

秦始皇即位至除掉嫪毐,将近10年并未掌握实权。虽除掉了嫪毐,但并未动摇吕不韦的权力,况且轻易下手也未必胜券在握。

嫪毐其实是吕不韦推荐给赵太后的替身。为斩断与赵太后私情,吕不韦可谓蓄谋已久。

“始皇帝益壮,太后淫不止”,随着秦始皇年龄越来越大,赵太后欲壑越发难填了。吕不韦担心奸情败露降临灾祸,于是“私求大阴人嫪毐以为舍人”。

“特长”加身的街头混混嫪毐被吕不韦收为舍人。“时纵倡乐,使毐以其阴关桐轮而行”,嫪毐性能力极其彪悍,局部粗壮且可撬动小车。吕不韦纵容嫪毐淫乐,只为诱惑赵太后,“令太后闻之,以啗太后”。

赵太后听说后“果欲私得之”。于是,在吕不韦的操作下,嫪毐扮作阉割的太监送到了太后身边。

岂料,嫪毐“得侍太后”竟超出了吕不韦的掌控。“赏赐甚厚”仍不满足,嫪毐竟不断攫取权力,权力膨胀导致嫪毐叛乱。

“秦王十年十月,免相国吕不韦”,嫪毐案整整过了一年,吕不韦“坐嫪毐免”被免职了。“出文信侯就国河南”,让吕不韦回到河南封地河南。吕不韦离开咸阳从此不再干涉秦国朝政。

“恐诸侯闻之,由此背秦也”,秦始皇流放生母赵太后,齐人茅焦劝说为避免诸侯联合伐秦,“乃迎太后于雍而入咸阳”。

吕不韦免职的同时,秦始皇迎回生母赵太后,既保全孝贤之名,又不给诸侯伐秦以借口,还抚慰了胆战心惊的吕不韦。

06秦始皇掌实权

著名史学家王世贞曾评说:吕不韦以商人的身份逆袭为国相,其手段虽然有不可取的地方,但也很巧妙,后人所不能及。

“吕不韦者,阳翟大贾人也”,吕不韦虽曾贵为国相,终究脱离不了商人的本性,所以缺乏政治敏锐性。

“大索,逐客。”

其实,秦始皇十年“逐客令”当时影响蛮大的,很多宾客因此逃离秦国。秦始皇之所以下“逐客令”,是因为身边很多宾客辩士替吕不韦讲情。这让初掌权柄的秦始皇感到了恐惧。

李斯《谏逐客书》解除了秦始皇的恐惧,于是“乃除逐客之令”,将宾客辩士收为己用,更有利巩固权力和发展秦国。

然而,远离权力中心的吕不韦并未察觉到“逐客令”背后的玄机。

“岁余,诸侯宾客使者相望于道,请文信侯”,吕不韦在河南封地,各国使臣仍接连不断地请见拜访。

吕不韦外交诸侯,内蓄门客再度引起秦始皇警觉,“恐其为变”,于是“赐文信侯书”。吕不韦读罢,“自度稍侵,恐诛,乃饮鸩而死”,自己感受到渐渐受逼迫,害怕祸连族人,于是喝下毒酒告别人世。

“其舍人临(哭吊死者)者,晋人也逐出之”,吕不韦曾经舍人、门客也受到牵连,但凡哭丧凭吊的一律驱逐,六百石以上在朝为官的不论是否参与丧事夺爵流放,五百石以下没参与丧事只流放不夺爵。

至此,秦始皇不仅扳倒了相国吕不韦,而且又消灭了吕不韦政治集团。秦始皇已获得了真正意义的实权。

随着华阳夫人去世,亲楚势力也逐渐被剪除。秦始皇十七年,“华阳太后卒”;秦始皇二十一年,“昌平君徙于郢”。此条与平叛嫪毐对比可知,昌平君并未兼任相国。

秦始皇夺取实权为统一天下奠定了基础,所以从秦始皇十一年开始征战六国,而王翦作为嫡系率领秦军出征。

>>>>>结束语:

在吕氏、亲楚、太后三股政治势力斗争中,处于夹缝中的秦始皇从无实权到一步步夺取权力,最终大权在握。这显示了秦始皇高超的政治谋略和权术智慧。

“秋,复嫪毐舍人迁蜀者”,秦始皇十二年,赦免那些曾为嫪毐舍人而被发配到四川的有罪人,可以返还原籍。

“居约易出人下”,大梁人尉缭评价秦始皇,意思是穷困的时候容易礼下于人。秦始皇在夺权过程中,对吕氏、亲楚、太后派系人才也不是一味地排挤打压。

李斯、蒙武曾为吕不韦舍人同样获得信任和重用。所以,秦始皇能够“得志于天下”!

0 阅读: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