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括因“纸上谈兵”而闻名,最终与秦军长平一战兵败身亡。赵括虽是败军之将却比他父亲赵奢出名多了。
“起翦颇牧,用军最精”,秦将白起与王翦,赵将廉颇与李牧,用兵作战最为精通。对于《千字文》颂赞的战国四大名将,好像司马迁对并不苟同,在《史记·廉蔺列传》中赵奢记载反而多于廉颇。
赵奢阏与(今山西和顺西北)败秦,解韩之围,一战成名官拜上卿,与廉颇、蔺相如同一级别,赐号“马服君”。
其实,赵奢最早就是个收税的小吏,即“赵之田部吏也”。“田部吏”,解释为征收田租的官吏。那么,赵奢是如何从征收田租的底层小吏成为将军的呢?
秉公执法获晋升在春秋时期,收税的小官吏想要取得仕途晋升,靠征税是很难得。而由贵族推荐才是晋升的捷径,战国四公子门客众多,有才干的都可以得到提拔重用。
赵奢已是赵国官吏,再委身于平原君赵胜门下又不甘心。更何况赵胜门客众多且都是碌碌无能之辈,赵奢又不愿与之为伍。
收租税而平原君家不肯出租,奢以法治之,杀平原君用事者九人。——《史记·廉蔺列传》
赵奢想到了一个办法。
到赵胜家收税时,赵胜的家丁门客仗势偷逃税款,从而顶撞赵奢不肯照章缴纳税款。赵奢于是依法处置,杀了赵胜家九个管事的人。
平原君赵胜是谁?
赵惠文王的弟弟,赵武灵王的庶子,赵国诸公子中最贤能的一个,当时辅佐赵惠文王,为赵国国相。
赵胜是权势熏天的主,打狗看主人。赵奢杀了赵胜的家丁岂不是给自己挖坑了?
果然,“平原君怒,将杀奢。”
赵奢秉公执法激怒赵胜,而这恰恰是赵奢所期望的,制造机会与见平原君见上一面。平原君虽然好客纳士,估计寻常赵国人很难接近,更何况还要陈述自己施政理念。
“奢因说”,司马迁用此三字说明了赵奢秉公执法的目的性。
“您贵为赵国公子,现如今纵容您家丁不奉行公事,那么国法就会削弱;国法削弱了,国家就会衰弱;国家衰弱,各国就会进兵侵犯;各国进兵侵犯,赵国就不能存在,那您还怎么保持现在这样的富贵呢?”
赵奢环环相扣,阐述赵胜带头扰乱法度的危害,最终直接影响赵国安危,进而动摇平原君的富贵。当然,赵奢也分析了赵胜带头奉公守法的好处。
“平原君以为贤,言之于王”,赵胜认为赵奢很有才干,于是推荐给赵王。
“王用之治国赋,国赋大平,民富而府库实”,赵王任用赵奢管理全国的赋税,全国赋税非常公平合理,所以民众富足国库充实。
这足以证明治国理政,赵奢可堪大任,没有辜负了赵胜的举荐。赵奢在带兵作战方面也颇有能力。
阏与破秦拜上卿“秦伐韩,军于阏与”,秦国进攻韩国,军队驻扎到阏与。这一年在《赵世家》记载为赵惠文王二十九年,即公元前270年。
赵惠文王先后召见廉颇、乐乘,问:“可救不?”廉颇、乐乘答案如出一辙:“道远险狭,难救。”
然而,赵王并不甘心,又召见赵奢征求意见。
从《赵世家》来看,赵奢已经不是单纯的税务官了,也曾带兵征战,“十九年,秦取(攻占)我二城。赵与魏伯阳。赵奢将,攻齐麦丘,取之。”
奢曰:“其道远险狭,譬之犹两鼠斗于穴中,将勇者胜。”——《史记·廉蔺列传》
赵奢用比喻提出“狭路相逢勇者”。于是,赵王便委派赵奢领兵,前往阏与击秦。
赵军从邯郸(赵国都)向阏与开拔,三十里之后安营扎寨。赵奢在军中下令,“有以军事谏者死!”
秦军当时驻扎在武安(今河北武安)西边,秦军击鼓呐喊的练兵之声,把武安城中的屋瓦都震动了。
赵军中的一个侦察人员请求速救武安,赵奢立即把他斩首。赵军继续坚守营垒,一直驻扎停留了二十八天,每天加筑营垒。
“秦间来入,赵奢善食而遣之”,赵奢好吃好喝地款待了秦军间谍,然后又释放了。
赵奢为啥这么做呢?
“间以报秦将,秦将大喜”,间谍将所见所闻向秦军将领汇报后,秦将大喜。“距离国都三十里就不敢前进了,而是坚守修建营垒,阏与不是赵国的土地了。”
由此可见,赵奢抓放间谍以及驻扎,不仅误导了赵军,也误导了秦将。
赵奢既已遣秦间,乃卷甲而趋之,二日一夜至,令善射者去阏与五十里而军。——《史记·廉蔺列传》
赵奢送走秦间谍,就令士兵束甲轻装奔向阏与,两天一夜急行。然后,命令弓箭手离阏与五十里扎营。
赵奢出其不意,营垒筑成后,秦军才获知消息。
赵奢抢先占据了山头,秦兵后到与赵军争夺山头,赵军居高临下,猛击秦军。阏与守军也主动出城配合夹击秦军。秦军大败,赵奢解救阏与,班师回朝。
回到邯郸,赵惠文王赐赵奢封号“马服君”,官拜上卿,与廉颇、蔺相如同等地位。
从征税官吏到带兵将军,赵奢一战成名。“狭路相逢勇者胜”,廉颇、乐乘都不敢对秦作战,赵奢却能迎难而上,以计取胜,说明其智勇在廉颇之上。
纸上谈兵败长平正所谓“将门虎子”,“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赵奢之子赵括从小学兵法,讨论排兵布阵,聪明强识,自认为“天下莫能当(匹敌)”。
“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赵括曾经与父亲赵奢讨论军事,赵奢虽难以驳斥,但却没有称赞。司马迁为赵括败于长平之战埋下了伏笔。
赵孝成王(赵惠文王之子)七年,即公元前260年,秦赵再次对阵,此战选在长平,为秦赵战略对决。
“时赵奢已死,而蔺相如病笃”,此时赵奢已故去,而蔺相如又病重。所以,赵国派廉颇将兵出战。“秦数败赵军,赵军固壁不战”,秦军多次打败赵军,廉颇被打怕了。无论秦军怎么挑衅,坚守大营拒不应战。
于是,秦军使用反间计,到处散布谣言,“秦不怕廉颇,唯独担心赵奢之子赵括为将。”
“赵王信秦之间”,用赵括代替廉颇。当然,赵奢曾在阏与战败秦军,这多少也给赵括增分。
赵括任将之后,变更了廉颇的防御部署及军规,撤换将吏,变防守为进攻。秦将白起采取了佯败后退、诱敌脱离阵地,进而分割包围、切断赵军粮道的作战方针,最终获胜。
赵括带着精锐突击,被秦军射死。数十万赵军士卒投降秦军,全部被白起挖坑活埋了。此战,前后赵军共折四十五万人,从此赵国屡屡遭受欺凌。
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者必括也。——《史记·廉蔺列传》
“知子莫若父”,赵奢在世时曾对夫人说过:“战争,是关乎生死存亡的大事,而赵括说起来却很随便。赵国不启用赵括为统帅就罢了,一旦任命为将帅,必将使赵国败亡。
长平之战,赵奢的忧虑得到了应验。
赵孝成王任命赵括为将时,赵括母亲曾经上书提醒,“括不可使将。”并且向赵王比对赵奢、赵括父子的差异。
“当初赵奢做将军,亲自捧着饭菜侍候士兵吃喝的人数以十计,被他当做朋友看待的数以百计。大王的赏赐全都分给军吏和僚属。一旦接受命令,就不再过问家事。”
“现在赵括做将军,面向东坐着接受朝见,军吏没人敢抬头看他,大王赏赐他都带回家收藏起来,还天天访查便宜合适的田地房产,可买的就买下来。”
赵王虽然听懂了括母的话,却不肯听从,最终任命赵括为将,导致长平兵败。
赵奢、赵括父子二人同是与秦国作战,固然战机有区别,时局也有差异,但是由于两人心地不同,导致结局各异。“谋事在人,成事在天”,那么从赵奢父子的不同结局来看,命运到底是天定还是人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