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复兴时期,在英国社会中传统的育儿观念是如何改变的?

淼旭看历史 2023-03-24 15:51:03

文|箫紫圜

编辑|梦入神机

在英国中世纪盛期,父母与子女,特别是与儿童的关系并不亲近。许多历史学家认为中世纪的儿童生活在一场噩梦之中。此时在英国,“儿童还处于被忽视的阶段”。

人文主义宣扬

父母对待子女的态度多是冷漠无情的。

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之一就是当时英国社会存在着非常高的婴幼儿死亡率。

中世纪时期的家庭与现代家庭最大的不同并非家庭规模或结构的改变,而在于死亡的不断出现。

“死亡居于生命的中心,就像墓地居于农村的中心”。

这种情形下,对后辈投入太多的精力和情感常被视为是极其愚蠢的事情。

按照现代的标准进行衡量,中世纪儿童的死亡率的确是非常高的。

有资料表明,“大约25%的儿童在出生后不久可能就已经死亡了,这其中近一半(12.5%)的儿童在1-4岁间死亡,近四分之一(6%)的儿童在5-9岁间死亡”。

儿童的高死亡率使得中世纪的英国父母对子女进行情感投入时产生了强烈的抵触心理,而“将小孩送往他处寄养”的常见做法更是令本就冷漠生疏的亲子关系雪上加霜。

在社会中上层,婴儿自出生起就会被送往离家较远的奶妈家生活,时间长达12到18个月。

上述因素致使中世纪时期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总体上不容乐观。

父母与子女关系的缓和

进入16世纪以后,由于出生率的提高,英国社会中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整体已经有所缓和。

但因为受到宗教原罪说的深远影响,当时的英国社会在孩子天性的问题上,所持有的主流看法依旧是相当消极和悲观的。

该看法认为,虽然通常情况下,孩子在七岁之前并不会犯下致命的罪行,但其先天的堕落在很久以前就已经显现出来了。

所以只有以神灵的恩典和父母的严厉管教为救赎孩子的工具,竭力抑制他们本质上的邪恶冲动,才能给孩子一些脱离沉沦的希望。

这种看法根源于《旧约》,在中世纪晚期和宗教改革时代对父母的建议中得到了广泛的阐述。

这种看法使得许多父母出于对子女深沉的爱,面对孩子时不得不压制住自己真实的情感,装出一副不苟言笑的模样去吓唬他们。

且英国的传统观念也在不断地重申和强调,父母过多地疼爱很大可能会把孩子推入无尽的危险之中。

不加节制地爱会让他们的身心变得脆弱,身体更容易生病,心灵也更容易堕落。

因此,为了让孩子能够健康茁壮地成长,对他们的日常生活进行严格的管控,确保他们不被娇生惯养冲昏头脑,这才是合格的、有责任心的父母应该做的事情,才是父母对子女关怀的表现。

这些思想深刻地影响着乡绅阶层对子女的教育态度,并体现在一些著名乡绅的传记和回忆录中。

如:约翰·凯恩说,“如果让坏习惯在一个人的婴儿时期滋生,它们就永远没有根除的可能了。”

性情一向温和的约翰·奥格兰德也情绪激动地说:“没有什么比父母在孩子年幼时的溺爱更能毁掉他们呢。太过温柔的培养,让孩子远离辛苦和劳动,这会使得他们在以后的生活中很容易表显得一无是处”。

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

但到16世纪中后期,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与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

在英国家庭中,父母与后辈的关系较之中世纪时期的淡漠疏离已经有了很大程度的改观。

而另一方面,特别是在一些著名的异教徒的经典作品中,已经出现了一种对较为宽容的教育方式的探讨和辩护,这种新兴的教育方式不论是在情感还是心理层面都更加迎合了大多数父母的诉求。

一些人文主义者也更加倾向于去强调和宣扬对孩子无辜的保护而不是对其罪恶的纠正。

他们相信在孩子思想发展的过程中,自然的倾向是可以被利用的,而不一定非要采取压制的手段。

托马斯·莫尔爵士犹记自己对孩子进行的是温和教育,并为之深深地感到自豪。

罗杰·阿斯坎尼把“稚嫩而美好的婴儿那纯粹的头脑和智慧”比作“准备等待最好的印刷的新蜡”,或者是“可以使得任何放进其中的好东西都保持清洁的从未被使用的新银盘”。

他坚决反对不必要的鞭打。

人们渐渐意识到,如果孩子们是无辜的或者是可塑性极强的,那过分严厉的惩戒教育似乎是不必要的。

在人文主义的大力宣扬以及新教的谆谆教诲之下,在孩子天性问题的探讨上,越来越多的人抛弃了旧有的悲观看法,这使得英国家庭中父母对孩子的宠爱以及更多情感的表露逐渐变成了被允许和认可的,甚至成为值得赞扬的事情。

父母与孩子间的关系因此也有了更深一层的推进。

进入17世纪后,更是有学者连连感慨“英国社会最具吸引力的地方就是父母对孩子真正的爱”。

随之而来的,一种更为宽容温和的教育方式开始慢慢进入大众的视野,并逐渐被社会各层所接受。

在此大环境的熏陶渲染之下,乡绅家庭的育儿方式也变得更加充满柔情与爱意。

其实早在该世纪之初,多萝西·丽就曾提出“用亲切的态度对孩子进行劝服,是引导他们做出得体行为的最佳方法”。

她还在《母亲的祝福》一书中谈到,不论孩子的性格脾气是怎样的,温柔和体贴都会很快使他们成为美德的化身。

哈利法克斯在《给女儿的建议》一书中详细地写道“你要学会尽可能少地否定孩子,当确实无法避免时,你应该尝试用温柔的方式去拒绝,你要学会去忍受他们的坏脾气,抓住下一个可以让孩子开心的机会去取悦他们,在其再一次对你提出要求或寻求帮助之前。用满足孩子利益的方式来巩固他们对你的服从,这样做无疑会增强你的权威,而且这样获得的权威看起来还很温和”。

17世纪伟大的哲学家和教育思想家约翰·洛克对育儿方式也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

他认为在对儿童的教育中,奖励和惩罚是应该采用的,但方法应该得当,如果妄用奖励和惩罚的办法,那简直是牺牲了孩子的德行,颠倒了对他们的教育。

洛克明确反对体罚,认为体罚是种奴隶式的管教,因为它“所造就的也是奴隶式的性格”。

而就像在其他许多领域的表现一样,乡绅阶层首当其冲地成为了这些理论的积极响应者和执行者。

宽容的教育方式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然而,惩戒教育也并没有消失,在乡绅家庭中,严厉的训诫时常出现,体罚鞭打也依然存在,但这些仅仅是不得已而为之时的下策罢了。

在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下社会中还涌现出了大批的人文主义教育家。

他们大力宣扬古典文化,推崇知识教育。

同时,他们还对儿童这一群体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关注,纷纷提出了针对儿童的具体教育目标和教育方法。

这些思想深深地影响了乡绅阶层对待子女教育的理念、态度和内容,也促进了这一时期乡绅阶层对子女家庭教育的发展。

托马斯·艾利奥特是16世纪英国著名的人文主义教育家。他认为绅士应该具有美德、智慧和稳定的职业。

这种美德包括温和的态度、坚韧的性格以及文雅的举止。阿谢姆是16世纪英国又一位著名的人文主义教育家。

他强调把养成儿童的美德并使其成为具有学问智慧的人作为教育的首要目的。

他十分重视美德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的作用,曾明确指出“美德与学问须臾不可分离”,同时,他也认识到儿童仅仅具有美德是不够的,还需要努力学习知识,使自己成为博学的人。

特别是绅士,更应该具备良好的教养,并崇尚文化知识,使自己充满美德、智慧和学问,这样当君主和国家需要的时候,他们就可以用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为其效力。

而怎样实现上述这些目标呢,阿谢姆认为应该给儿童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我希望儿童在热爱学习的环境中成长。我也同样希望儿童在有着良好秩序的环境中成长,甚至是在最严格的纪律中成长”。

洛克是17世纪英国伟大的哲学家和教育家,也是英国绅士教育思想的集大成者。

他的教育思想就是针对的英国绅士群体,他认为绅士是社会的精英,抓住了绅士的教育,整个社会的教育就有了担保。

他指出绅士的标准就是应该有健康的体魄,并且有“德行、智慧、礼仪和学问”四种宝贵的品质。

而且他十分推崇家庭教育,认为绅士的教育应当在家中进行,私人的教育虽然不无缺点,但在塑造儿童方面其占据的优势明显得多。

他还特别强调了作为一家之主的父亲对于子女的教育所担负的责任,他认为孩童是通过父亲的权力和父亲对于法律的理解而获得自由的。

父亲的理智会一直支配着他,直到他能理解法律规定,懂得在允许的范围内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行动为止。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