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通服务居民“最后100米”?大咖齐聚探讨解决之道

人民康养 2020-07-04 18:04:06

刷脸进出小区、红外测量体温、无人驾驶消毒车定时定点消杀……疫情背景下,多种智慧手段为社区构筑安全防线贡献一臂之力。与此同时,线下填表等相对低效并存在安全风险的社区传统工作方式,也引起了很多市民的关注。

如何打造一个安全、高效、便捷的“智慧社区”?6月29日,北京都成咨询有限公司主办的“都成咨询大家谈”系列直播节目第一期“智慧社区建设研讨会”举行。来自国家治理、社区管理、智慧社区建设、大数据运用等领域的权威专家聚焦该主题,对当前社区治理、管理、运营进行把脉、支招。腾势视频、搜狐视频、中搜搜悦等同步直播,90万网友在线观看并互动提问。

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技术手段,与居民实时互动,实现精准、全覆盖服务,打通“服务居民的最后100米”是智慧社区建设的美好蓝图。尤其在北京,智慧社区作为智慧民生的重要组成部分,符合首都城市战略定位,顺应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趋势,涉及人群广,应用场景多,价值空间大,具备成为新业态新模式的条件,有望成为北京经济新的增长点。

研讨会上,嘉宾们就当前智慧社区建设也存在一些误区,并就亟需解决的痛点、难点问题做了深度交流和探讨。在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社区服务业工作委员会总干事、北京昭阳社会工作发展中心理事长李红霞看来,随着各种电子设备的普及应用,智慧社区已是大势所趋,是新时代社区建设不能回避的问题。

当前,智慧社区建设虽然成效初步显现,但通过这次疫情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比如在搜集社区居民相关数据的时候,还是采用最传统的方式,用纸张复印大量的表格,由社区工作人员进行入户调查,其实存在着巨大的风险。”南通京希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销售总监王利宾表示。

他认为智慧社区建设面临的瓶颈之一,就是存在信息孤岛现象。家庭、物业、周边商业、社区居委会等社区建设的主要参与者之间信息没有实现共享或者有效联通,“我们的目标是,利用智能化的设备及软件平台,打破信息孤岛现象,让四者之间的信息可以相互交互,数据可以相互传输。”

北京昊远隆基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丹彤也认为,要打通“服务居民的最后100米”,社区管理平台建设势在必行。“作为物业企业来说,我们愿意看到这个平台的建立,大家能够在这个平台上互相交流,沟通信息,并直接反馈到物业企业,反馈到当地政府。”他表示。

智慧社区建设依靠的不仅仅是技术手段的加持,同时也是基层治理理念的创新迭代。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副研究员、民政部全国基层政权建设和社区治理专家委员会成员王伟进表示,想要发展智慧社区,不妨遵循三个原则:

第一,发展与治理并重。智慧社区建设应该推进,但需要在发展中不断优化方案、技术的应用,并进一步完善健全法规;第二,技术创新与治理创新并存。应当鼓励企业在开发智慧社区过程中提供各种各样的技术方案,尽量满足老百姓多元化的需求;第三,政府监管。除了行业自律,政府也应该进行监管,只有政府监管与行业自律并重,才能有利于智慧社区的持续发展。

最后,在技术的应用前景方面,嘉宾们提出,不希望技术成为一个冷冰冰的工具,尤其做社区服务工作,一定是温暖的、有人情味的。“一定要从需求出发,要给老百姓带来真正便捷的服务,而不是预先设置好一些程序或者系统,让老百姓来被动接受。”与会专家李红霞表示。

0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