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评定了37位正兵团级干部,谁作战最勇猛?八大虎将应这么定

史间行客聊话 2025-02-18 17:07:11

引言

为了进一步完善人民解放军军队管理体系,提高军队的组织效率和战斗力。1951年中央军委发布了《关于干部评级工作的指示》,明确指出全军所有干部均需评定个人级别,并且将干部级别分为了九等二十一级,其中正兵团级属于三等一级。在1952年最后的评定结果出来后,共评定了37位正兵团级干部,而能够评定正兵团级干部的人员一定是在我军精英中的精英。那么问题来了,广大军迷们最好奇的莫过于这些人谁打仗最厉害?谁军事能力最突出?其实这个真不好评定。本期文章,小编带大家来一起盘点下37位正兵团级干部中堪称“虎将”的10人。

正兵团级干部名录

在人民解放军的历史中,1952年的军队干部评级是一个值得深挖的历史性节点。本次共评定出37位正兵团级干部,分别是:王宏坤、王建安、王树声、王新亭、王震、邓华、甘泗淇、叶飞 、朱良才、刘亚楼、许世友、许光达、苏振华、李达、李克农、李涛、杨成武、杨勇、杨得志、宋任穷、宋时轮、张宗逊 、陈士榘、陈奇涵、陈明仁、陈锡联、周士第、赵尔陆、徐立清、陶峙岳、黄永胜、萧华、萧克、董其武、傅钟、谢富治、赖传珠。

值得一提的是在随后的1955年授衔中,这37人中有两人被授予了大将,1人授予了中将,其余的34位全部被授予了上将,您知道被授予中将的人都是谁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哦。小编暂且抛开这特殊1人不说,就拿被授予开国上将和大将的36位正兵团级干部来详细解读。看看究竟是哪些人能够定为他们当中的八大虎将(排名不分先后),非喜勿喷!

第一位 装甲司令大将许光达

许光达是湖南省长沙人,他在1925年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黄埔军校第五期炮兵专业毕业生。他也是最早一批共产党员之一,革命资历较深。许光达在早期革命中英勇作战并多次负伤,有好几次都和组织失联数月,但在坚定的理想信念下他总是能够化险为夷并重返组织工作。解放战争中,他是著名的西北城市攻坚战大王。在延清战役中,他率部采用连续爆破法炸开了清涧城门,率部快速冲进城内解决守军。在宜川战役中,他更是带伤指挥战斗,突破国民党军坚固防御,协同友邻部队全歼宜川国民党刘勘守军。毛主席盛赞宜川大捷改变了整个西北的形势。

新中国成立后,许光达被任命为装甲兵司令员,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他推动装甲兵部队快速建设和现代化发展,被誉为新中国装甲兵事业的奠基人。1955年授衔之际,许光达曾主动提出将自己的大将衔降为上将衔。他的谦虚、忠诚和无私精神,被毛主席誉为“共产党人自身的明镜”。

第二位 虎胆将军大将王树声

王树声出生于湖北麻城,1926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参与创建了麻城县第一支农民武装,并领导了随后的麻城暴动和黄麻起义。在土地革命时期,他英勇善战,战功显赫,为创建鄂豫皖、川陕革命根据地和红四方面军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他是徐帅的副手,红四方面军副总指挥,以拼大刀的英勇形象著称。

1946年的中原突围战中,担任中原军区副司令员的王树声率领左路军进入武当山区,开辟了鄂西北游击根据地,有效地牵制了国民党军,为后续的战略部署创造了有利条件。随后在解放战争中他参与指挥了包括在中原、华北、华东等多个战场上的多次重大战役。他还曾率部彻歼灭了大别山国民党残匪1.5万余人并活捉国民党中将汪宪,全国解放军立下了汗马功劳。

第三位 军政全能上将王震

王震1908年出生于湖南浏阳。在大革命时期,他积极投身工人运动并于1927年加入共产党。抗日战争爆发后,他担任八路军第一二〇师第三五九旅旅长,率部转战华北,开展敌后游击战,创造了“南泥湾大生产”的奇迹,不仅解决了部队的给养问题,还为抗日根据地的经济建设树立了典范。在解放战争时期,王震任中原军区第一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参与指挥中原突围,后任西北野战军第二纵队司令员兼政委、军长兼政委,第一野战军兵团司令员兼政委,参加了延安保卫战和青化砭、羊马河、蟠龙等著名战役。他不仅在军事上有着辉煌的战绩,更在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他在屯垦戍边、农业开发、教育事业等方面的开创性工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四位 三杨开泰上将杨得志

解放军军中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三杨开泰,必定胜利”。所谓“三杨”是指杨得志、杨勇、杨成武。而杨得志则是这里面成就最高的一位。无论是中央苏区的反“围剿”战斗,还是抗日战争,亦或解放战争,或者是对越自卫反击战,杨得志一直是那个让党和人民放心的一员猛将。

1928年,杨得志参加湘南起义,随后加入工农革命军,成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一员。他曾在中央苏区的反“围剿”作战中展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在红军长征期间杨得志作为红一军团第一师一团团长负责前卫和先遣任务,而强渡大渡河则是杨得志的成名之战,深得毛主席赞赏。在冀鲁豫地区,他指挥部队粉碎了日伪军的多次“扫荡”,不断扩大和巩固了抗日根据地,对敌作战中屡建奇功。解放战争期间,杨得志参加指挥了一系列关键战役,如正太战役、青沧战役、保北战役等,尤其是在清风店战役中他全歼国民党第三军1.7万人,平津战役中全歼傅作义的第35军另2个师。抗美援朝期间,杨得志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九兵团司令员,他指挥部队参加了上甘岭战役、金城战役等重要战役,为保卫祖国的安全和尊严做出了重要贡献。

第五位 空军教父上将刘亚楼

刘亚楼1910年出生于福建武平湘店乡,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杰出将领,开国上将,被誉为新中国空军之父。刘亚楼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他参与了中央苏区五次反“围剿”斗争,刘亚楼在长征中率领部队担任先锋,强渡乌江、飞夺泸定桥,为红军打开了前进的道路。解放战争时期,刘亚楼参与组织指挥了多次关键战役,包括三下江南、四保临江、辽沈战役、平津战役等,为解放战争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新中国成立后,刘亚楼出任首任空军司令员,他积极推动空军正规化建设,使空军部队迅速成长为一支训练有素、具有相当规模的重要国防力量。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他指挥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与美军进行空战,展现了中国空军的英勇与实力。1955年,刘亚楼被授予上将军衔,同时获得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

第六位 脾气火爆上将张宗逊

张宗逊1908年出生于陕西省渭南县堰头村,早年受到叔父张浩如的革命思想影响。1926年,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于同年进入黄埔军校学习,成为黄埔军校第五期学员。张宗逊参加了毛主席领导的湘赣边秋收起义后,一直紧随毛主席28年,忠诚地守护着主席的安全。他还参加了我军著名的三湾改编,见证了把党支部建在连上的重要变革。在抗日战争期间,张宗逊更是八路军最初的六大旅长之一,率部开赴晋西北抗日前线,参与了多次战斗,为抗击日本侵略者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解放战争初期,由于晋察冀军区在未能顺利攻克大同的同时又致集宁重镇失守,而作为集宁战斗主要的前线指挥官张宗逊与主帅聂荣臻之间发生了激烈的争执。大概意思就是在集宁战斗中,由于张宗逊对前线敌我作战情形判断存在重大失误,导致部队未能在规定时间消灭傅作义部队,最终导致集宁失守,进而攻取大同失败。但是战场瞬息万变,战机稍纵即逝,成败不能单纯的怪罪于其中某位将领或者主帅,随后在中央军委的调和下,张宗逊被调到西北彭老总麾下。而随后他辅佐彭老总在青化砭、羊马河、蟠龙镇三战三捷,成为了一野仅次于彭老总的“二号首长”。

第七位:“威猛悍将”上将许世友

许世友1927年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与了著名的黄麻起义。在鄂豫皖苏区反“围剿”作战中,多次参加敢死队,两次任敢死队队长,屡挫强敌。1932年11月红四方面军向川陕边转移途中,于陕西漫川关被国民党军堵截,他指挥第34团勇猛拼杀,为全军打开通路。在反“六路围攻”中,指挥万源保卫战,坚守阵地3个月,打垮了数量上占绝对优势的敌人。

解放战争中,他参与指挥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胶东保卫战及济南等重大战役,解放了山东省,使华东、华北两大解放区完全连成一片,为新中国的建立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建国后,他参与指挥了抗美援朝夏季反击作战,并在刘伯承元帅,粟裕大将等人身体抱恙的情况下,出任对越反击战司令,成功击败越南军队。因此三野十大猛将之首许世友当之无愧。

第八位:“阻击高手”上将宋时轮

在我解放军中流传这么一句话:“排炮不动,必是十纵”。这说的就是“阻击高手”上将宋时轮的部队。宋时轮自幼家境贫寒,但勤奋好学。1926年,他考入黄埔军校第五期,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抗日战争时期,宋时轮创建了雁北抗日根据地,积极开展游击战争,有效地打击了日军的有生力量。

解放战争中,宋时轮担任第三野战军第九兵团司令员,参与指挥了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和上海战役等,为新中国的诞生立下了赫赫战功。特别是在上海战役中,他精心策划,力求减少对城市的破坏,实现了上海的和平解放。抗美援朝战争时期,宋时轮指挥的长津湖战役,再次展现了“阻击高手”的风采,重创美军王牌部队陆战一师,打出了国威军威。

结语

这八位正兵团级开国上将在革命生涯中战功赫赫,其军事指挥才能十分突出且声名远扬。其实除了这八位之外,像邓华、杨勇、叶飞、杨成武等几位的军事指挥也广泛被称赞。他们在各自的生涯中也有很多自己的经典战例和杰出贡献。以上正兵团级八大虎将仅代表小编个人观点,如有不妥,欢迎大家指正。同时大家心中如有更好人选可以在评论区留言讨论!别忘了猜这37位正兵团级干部中被评为中将的那个人是谁啊!!

1 阅读:5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