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上将57人,军政综合评价,谁最出色?王震第三,张爱萍第六

史间行客聊话 2025-02-06 14:37:44

序言

在人民解放军实行军衔制之后,先后共授予了57位开国上将。这些开国上将既有军事指挥能力突出的人才,比如韩先楚、许世友、杨得志、杨勇、陈锡联等人。也有政工工作出色的人才,比如傅钟、萧华、甘泗淇、唐亮、钟期光等人。当然还有特工之王李克农、工兵之王陈士渠等特殊军事人才。那如果军事和政工综合评价的话,开国上将中谁最出色?本文小编选出9位军政双优的将领来进行解读,排名纯属个人观点,非喜勿喷!

第一位:开国上将刘亚楼

四野在解放战争时期大放异彩,其中“林罗刘”组合更是声名远场。林彪非常信任和器重刘亚楼,因此作为四野参谋长的他在军中的地位极高,是四野名副其实的“三号人物”。1955年授衔时,林彪曾亲自写信给毛主席,为刘亚楼争取大将军衔,信中表达了对他的能力和才华的高度认可和赞誉,但大将名额有限,最终未能获得成功。刘亚楼20岁就在林彪麾下红一军团历任团政委、师政治部主任、政委、师长等职务,并参与了中央苏区的五次反“围剿”斗争以及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刘亚楼曾赴苏联进修军事知识,同时参加了苏联卫国战争。

解放战争期间,他一直在四野林彪的麾下担任参谋长, 参与指挥了著名的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战役以及决定性的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新中国成立后,他将主要精力投入到空军建设中。在他的领导下,空军部队得以迅速发展壮大,并逐渐成长为一支强大的国防力量。抗美援朝中,他创造出“一域多层四四制”战法,志愿军空军在他的领导下,共击落美联合国军飞机330架,击伤95架。但是很遗憾的是,1965年5月年仅55岁的刘亚楼因病在上海逝世,毛主席哀叹天丧良将,后悔当初批评他有些不留情面。

第二位:开国上将洪学智

洪学智是开国上将中军政勤三优的全能将才。在他的革命生涯中,曾担任过营政委、团政治处主任、师政治部主任、军政治部主任、军长、兵团副司令、军区司令等职。1929年,洪学智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了商南起义,他参与创建和保卫鄂豫皖、川陕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以及历次反“围剿”战役。抗日战争时期,洪学智参与领导了苏北抗日根据地的建设和发展,同时通过抗大为新四军培养了大量的骨干。

解放战争期间,洪学智参与了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等重大战役,为解放全中国做出了巨大贡献。尤其在平津战役中,他截断了平津之敌的联系,封堵了北平敌人海上逃跑的道路,对平津战役的胜利做出了突出贡献。他在朝鲜战场上,建立的“打不断、炸不烂、冲不垮”的钢铁运输线,确保前线部队的物资供应,对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起到了关键作用。此后,他担任总后勤部部长,推动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系统的现代化和正规化。因为其做出的巨大贡献,1988年被再次授予上将军衔,也成为唯一两次被授予上将军衔的开国将领。

第三位:开国上将王震

王震早年积极参与各种革命活动,1929年正式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从此走上了职业革命者的道路。抗日战争爆发后,他担任八路军第120师第359旅旅长,率部转战华北并开展敌后游击战,他创造的“南泥湾大生产”的奇迹不仅解决了部队的给养问题,还为抗日根据地的经济建设树立了典范。

解放战争时期,王震是第一野战军第二纵队的司令员兼政委,他率领部西渡黄河,成功保卫了延安,并在青化砭、羊马河、蟠龙镇的战斗中取得三战三捷的显著战绩。随后,他率部参与了解放青海的战斗,并继续挥师西进,为解放大西北立下了汗马功劳。解放战争后期,王震遵照党中央的战略部署,率部进军新疆,对于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和促进民族团结奠定了基础。担任农垦部部长期间,他大力推动了全国范围内的农垦事业,特别是在新疆、黑龙江等地建立了多个大型垦区。同事还建立了多所院校,如塔里木农垦大学和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为边疆地区培养了大量人才,推动了当地的现代化农业发展。在担任解放军铁道兵司令员兼政委期间,王震领导修建了黎湛铁路、鹰厦铁路等重要交通线,这些工程对巩固国防、促进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第四位:开国上将邓华

邓华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青年时积极参与爱国学生运动,1927他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他的革命生涯中,曾担任团政治委员、师政治委员,八路军军分区政治委员、纵队司令员、军长、兵团司令员、军区司令员等职。他曾随朱德、陈毅参与了湘南起义,随后跟随部队上了井冈山。抗日战争时期,他率部参加了平型关大战、百团大战,参与领导开辟平西抗日根据地。随后他又在东北战场指挥了解放东北和入关作战等重大战役。在海南岛战役中,邓华成功指挥部队克服了复杂的海上环境并攻克了国民党的防线。而他也是我军当时唯一指挥过大规模渡海登陆作战的将领,显示出了卓越的指挥能力和大兵团协调能力。

抗美援朝爆发后,邓华担任志愿军第一副司令员兼第一副政治委员协助彭德怀开展了第一次到第四次战役,当彭德怀和陈赓相继回国之后,邓华组织百万人民志愿军开展了著名的上甘岭战役,此战彻底打服了美联合国军并且停战重启谈判。然而韩国从中破坏之后,他又率志愿军发起了金城反击战,彻底打灭了李承晚挑起战争的想法。最后美联合国军和韩国在停战协议上签字,朝鲜战役正式结束。

第五位:开国上将王建安

1955年王建安并未在授衔名单里,而是在1956年进行了单独补授衔,也是开国上将中唯一一个单独授衔的上将。他早年在军阀吴佩孚手下从军,1927年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因其直率、公正无私的性格而被誉为“铁面将军”。在革命经历方面,王建安出身于红四方面军,鄂豫皖苏区时期也是主要担任政工干部,但他经常深入第一线组织指挥作战,并善于组织部队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和宣传鼓动工作,因此被称为“军政双全”的指挥员。值得一提的是,许世友担任第四军军长时,王建安就是他的政委。

解放战争期间,王建安担任华东野战军第八纵队司令员兼政委,他在鲁南战役中和兄弟部队歼灭国民党军队五万余人,而后又在莱芜战役中全歼国民党第七十七师.。最为让人称赞的还是他与许世友配合指挥的济南战役,成功解放济南并活捉王耀武,打破了国民党军队在山东的重点防御体系。随后,在淮海战役中,他作为东线兵团副司令员,参与指挥了解放军的大规模作战行动,为战役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虽然王建安长期担任军中副职但他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在革命队伍中享有很高的威望。

第六位:开国上将张爱萍

张爱萍1910年出生于四川达县,青少年时期便积极参与革命活动。他18岁就成为了中国共产党党员,早期在上海参加党的地下工作,虽曾两次被捕但坚持理想信念并未屈服。1930年底,他来到中央苏区工作,为革命根据地的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在长征期间,他是红三军团的师政治部主任,率部多次担负军团前卫和后卫,为红军主力开道,掩护党中央和中革军委机关的安全。在四渡赤水、抢夺娄山关、遵义战役中展现出了非凡的军事指挥能力并立下了赫赫战功,被誉为“神剑将军”。

抗战期间,张爱萍在华中地区从事敌后抗日游击战争,曾任中共江苏省委军委书记,参与创建和领导新四军部队,为扩大抗日根据地和打击日寇做出了巨大贡献。解放战争中,他曾任华中军区副司令员,但是因伤赴苏联治疗而错过了解放战争。回国后,他参与指挥了著名的渡江战役,并在1949年组建华东人民海军,任首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为人民海军的创建与发展奠定了基础。新中国成立后,张爱萍曾担任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领导了“两弹一星”(原子弹、氢弹、人造卫星)的研制工作,对中国核武器和航天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

第七位:开国上将韦国清

韦国清1913年出生于广西东兰县,壮族人,他早年就受到了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12月参与了著名的百色起义,参加过二万五千里的长征。在长征中,韦国清担任特科营营长,他领导炮兵、工兵、机枪班三位一体的特殊组织,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为红军的战略转移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抗日战争时期为建立皖东北和巩固发展津浦路东地区抗日根据地发挥了重要作用。

解放战争时期,他率部正面和国民党的两个满编师团进行作战,在五个多月的时间里歼敌两万多人,为华中地区的解放做了巨大贡献。在淮海战役中,他预判出杜聿明部队支援计划并事先进行伏击安排,对杜聿明集团围歼及淮海战役的胜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建国后,韦国清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中共中央军委常委,主持全军的政治工作,为我国的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做出了深远影响。1950年,应越南主席胡志明的要求,韦国清担任军事顾问团团长协助越南抗法战争,他参与指挥了多次重要战役,为越南的民族独立和解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第八位:开国上将刘震

大家只知道四野第一名将在解放战争中令敌人闻风丧胆,却很少有人知道刘震最早其实是政工干部。在长征中,刘震曾担任连指导员,到东征结束后,他已经做到了师政委,由此可见他的政工工作是十分出色的。 在抗战爆发后,刘震申请从政工干部转型为了军事指挥员,先后指挥了高沟、杨口及林公渡等战役,还参加了阜宁战役,给苏北的日伪军以沉重的打击,扩大了抗日根据地。

解放战争时期,刘震率部参加三下江南、四保临江、辽沈、战役、衡宝战役等关键战役。而且他是四野中在东北战场上歼敌人数最多的司令员,拥有四野“第一名将”的美称。新中国成立后,他调任东北军区空军司令兼志愿军空军司令,他率志愿军空四师与美联合国军的首次交战中就击落美机26架,击伤8架,首创击落美最先进F-86飞机战绩。美国人对此震惊不已,从此对中国空军实力刮目相看。55年授予上将军衔时,他年仅40岁,是上将中仅次于萧华的年轻上将,这也足以见得他的军事能力之强。1988年,刘震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这也是对他长期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再次表彰。

第九位:开国上将宋任穷

宋任穷是从秋收起义走出来的开国上将,毛主席曾称赞这位老乡“文也来得,武也来得”。他曾任工农义勇军第四团第二中队党代表,参加了毛主席领导的秋收起义后上了井冈山。在井冈山斗争中,他积极开展政治思想工作和发展党员,参与了湘鄂赣苏区的创建和发展。在“反围剿”战中,宋任穷率部负责掩护大部队撤离,随后部队被打散与红军失联,他凭借坚强的意志和革命信念,最终在1930年重返红军队伍。长征期间,宋任穷任中央纵队干部团政委,他曾率部连夜急行军抢占金沙江重要渡口皎平渡,成功掩护了红一方面军安全渡过金沙江。

抗日战争期间,宋任穷曾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政治部副主任。他不仅在军事上指挥作战,更注重政治工作的开展,加强了军队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扩大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面对极端恶劣的天气和敌人的扫荡,他亲自带领干部战士开渠筑堤引水灌溉,开辟荒地种植粮食,以此来达到生产自救的目的。此外,他还广泛发动军民挖地道、挖道沟,改造村子布局,以更好地阻击日伪军。他带领冀南军区军民咬紧牙关顺利渡过了难关,因此被冀南老百姓亲切地称为“咬牙干部”。在新中国成立后,他还担任过中央组织部部长、对于特殊时期的冤假错案的修正发挥了很大作用,也在党的建设、干部培训、老干部工作、知识分子工作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结语

在波澜壮阔的革命岁月中,这些军政双优的开国将领们,他们或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或身先士卒,为新中国的诞生立下了赫赫战功。新中国成立后,他们又投身于国家的建设和发展中,为巩固新生政权、恢复国民经济、提升国家实力做出了重要贡献。那么问题来了,除了小编盘点的这9人之外,您心里军政双优的开国上将还有谁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下期文章更精彩!!

0 阅读:241
评论列表
  • 2025-02-06 18:02

    一群不知道天高地厚的小编,尽干些幼儿园没毕业就去评论院士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