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诸葛亮的大名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曾在《出师表》中这样写道:“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这是诸葛亮在出征前,给蜀后主刘禅的劝谏。
《出师表》的开头,诸葛亮简单述说了蜀国的危机,这个危机来源于曹魏、也并不局限于曹魏这些外敌,因此,若蜀国继续坐以待毙的话,无异于温水煮青蛙,早晚会被曹魏给灭掉。所以诸葛亮要主动出击,以攻为守。
所谓战场上瞬息万变,诸葛亮也不知将来会发生什么,所以便在《出师表》中教导蜀后主刘禅,如何能够成为一名有作为的君王。
如这句:“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这都是身为君王所必须要有的良好品质,而因刘禅年少,不知朝中何人可用,这个诸葛亮也早已想到,于是又跟刘禅推荐了这几人:“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诸葛亮在《出师表》里为刘禅推荐的人才,都很不错,本文主要说的就是诸葛亮所推举的费祎。
费祎,江夏郡人,少年丧父,跟随族父游学入蜀。当时正值刘备平定蜀中,费祎便留在益州。刘禅继位后,费祎还只是皇宫侍从,但他此时已经得到了丞相诸葛亮的注意,诸葛亮对其极为器重,并多次让他出使东吴。
诸葛亮掌权期间,蜀国与东吴是联盟的关系,两国经常友好往来,因此费祎也经常代表蜀国出使东吴。
虽说两国关系友好,不会相互攻伐,但在文才上,还是要斗上一斗的,意思就是不能武斗,那就文斗,这在当时,是蜀国与东吴互相交流的一种方式。(就是类似于小说里的舌战群儒。)
费祎出使东吴期间,东吴的大臣们在殿内刁难费祎,但费祎总能镇定自若且快速化解,史书中是这样记载的:
《三国志----费祎传》:孙权性既滑稽,嘲啁无方,诸葛恪、羊衟等才博果辩,论难锋至,祎辞顺义笃,据理以答,终不能屈。
意思是说,孙权的性格幽默诙谐,而且调侃无所拘束,而诸葛恪、羊衟等人也都是学问渊博的大才,他们言辞犀利,果断善辩,若是普通人面对他们,恐怕要在“斗嘴”棋差一着。
然费祎的言辞和语气、旨意都非常的笃定,据理力争,最终没有被说服。
仅是这般,孙权就已经看出,费祎此人绝非池中之鱼,恐怕不久后就会成为蜀国的肱股之臣,因此才会对费祎说道:“君天下淑德,必当股肱蜀朝。”
孙权这个人是一位天生的领导者,可能在带兵打仗方面不如曹操、刘备等,但他在识人、用人方面,很可能在整个汉末时期,仅次于曹操。
正如孙权所说,费祎后来果然成为了蜀国的肱股之臣,并且还曾带兵击退强大的曹魏,使得曹魏20年不敢再攻打蜀国。
244年,曹魏大将军曹爽为了建立军功名声,率领大军十余万人攻打蜀国。他趁着姜维远在西北,趁虚攻击蜀国的汉中。
当时成都的守军只有三万,万分危急时刻,手无缚鸡之力的费祎亲自披甲上阵,当时王平正在汉中抵御。
费祎来到汉中后,选择以攻为守,带领“无当飞军”翻山越岭,直插魏军身后,以口袋阵法以少胜多。而费祎在战场当中更是气定神闲,丝毫不慌,甚至在喊杀中与人共对围棋。
这一仗,蜀军一路追杀着魏军杀入关中,使得魏国此后近二十年不敢进犯蜀国。
也正是因为此,费祎也成为了曹魏的眼中钉肉中刺,253年正月初一,蜀国举行岁首大会,魏降人郭修亦在坐。其时费祎欢饮沉醉,不及戒备,结果为郭修亲手持刃所害身死,追谥曰敬侯。
费祎当初能得到诸葛亮的认可,那么他的人品肯定也是与诸葛亮相差无几。诸葛亮当初恪守奉公,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从不为自身利益所考虑。
而诸葛亮所推举的费祎,性格谦恭真诚,颇为廉洁,家无余财。由此可见,诸葛亮并非宵小口中所说的识人不明!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