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极简投研》的第450篇文章。文章仅记录个人思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作者没有群、不收费荐股、不代客理财。
一、故事大王
湖北省荆州市凯乐科技93年成立,00年上市,23年退市,主营专网通信产品、光纤光缆等。
1982年,公司创始人朱弟雄下海创业,彼时公司主营塑料管材。
2000年7月,公司上市,成为了国内资本市场上的第1000家上市公司。
登陆资本市场后,公司业务几经调整。02年,进军光通信行业;04年,杀入房地产行业;06年,投身教育领域;08年,又延伸至白酒赛道;甚至一度要做民营银行,直到2015年,进军专网通信业务。
由于主营业务一直在变,公司在资本市场上被戏称为“故事大王”。
二、受害人
2015年,凯乐科技开始进军专网通信业务,自进军专网通信赛道以来,该业务一度成为公司的营收支柱,2017年至2020年,凯乐科技专网通信业务占总营收的比重不断攀升,分别达到73.46%、86.88%、86.36%和91.51%。
然而,专网通信业务本身就是他人设置的一个骗局,这个设局者叫做隋田力,隋田力打造了一个以“专网通信业务”为饵的局,部分上市公司累计涉及的风险金额已达约250亿元,这就是号称史上最大骗局的“专网通信”事件。
此时,凯乐科技是其中的一个受害人。
三、施害者
对于他人的加害,凯乐科技可能产生了抱负心理和严重的逆反心理,此后,公司开始财务造假,成为了施害者。
根据证监会的调查结果,16-20年这五年的时间里,凯乐科技累计虚增营业收入512.25亿元,虚增营业成本443.52亿元,虚增利润总额59.36亿元,经测算,若剔除虚增的数据,凯乐科技2017年至2020年的归母净利润均为负。
如此大手笔,放眼整个A股市场也绝对算是狠活。
事后来看,公司不仅每年的净利润都是假的,而且99.99%的净利润都是假的,实际上,17-20年上市公司的真实净利润都是亏损的,公司是靠着业绩造假才没有退市,不然,公司连续5年净利润亏损早就退市了。
另外,双方合作期间,凯乐科技仅在2016年存在少量的专网通信业务,而其他专网通信业务均为虚假,仅是按照合同规定伪造采购入库、生产入库、销售入库等单据,但实际并没有与虚假专网通信业务匹配的生产及物流,凯乐科技通过这种方式来为公司虚增收入及利润。
比较奇葩的是,公司对研发费用也进行了造假,一是可能觉得利润太高了,另外,虚构研发费用,可以说对研发的投入比较大,给公众一个科技研发型的公司形象,二是可以少交点企业所得税,因为研发费用是能在税前加计扣除的。
总之,公司造假手段甚是低劣,造假金额甚是触目惊心,造假比例甚是胆大包天。
四、后续
2021年7月,公司自爆涉及专网通信业务重大风险。
2021年8月,带帽。
2022年4月,由于21年年度净资产为负,被审计机构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带星。
2023年2月3日,面退。
在公司退市的4个月后,如上的证监会《处罚决定书》出来了。
五、事件分析
已经研究了十多个财务造假案例了,发现大多数财务造假的方式方法都是很Low的,完全是因为胆子大,因为不要脸,除此之外,财务造假公司有一个普遍特点,即公司的内控制度完全失败,完全是一言堂,只有如此,才可能出现如此低劣和大范围的财务造假。
可能也正是因为如此,国企的财务造假相对很少,一方面,自然是国企的规章制度是相对有效的;另一方面,则是国企很难出现那种一言堂的局面,毕竟企业是国家的,大家都是打工人。
也是在研究股票后,才逐渐认识到不同所有制关系,对于效率和制度公平性的影响,并思考什么是好的组织模式。
目前我认为,比较好的组织模式是:
1)创始人主导:创始人因为一般比较有威望,有能力,也爱自己所创立的公司,将自己的公司视为己出,所以必须控股,必须主导公司。
2)引入国资:通过引入国资,一方面,能够给企业背书,方便银行贷款,方便人员招聘,方便拿地,另一方面,也能够监督企业,让创始人做事情不要出格。
3)建立利益同盟:通过让渡部分股权的方式,建立一个利益同盟,包括核心上下游企业、核心员工。
4)留出30-40%流通股,给大家一个资本增值的机会,也给大家一个退出的机会。
此前研究过的金固股份,就采取类似的组织模式。
赞赏,是最真诚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