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螺春茶产于江苏省吴县太湖洞庭山,又称洞庭碧螺春。吴县隶属苏州,也有称之为苏州碧螺春。碧螺春,外形纤细卷曲如螺,白毫显露,银绿隐翠,具有天然的花香果味,清郁甘醇,素称茶中之萃。
洞庭产茶,历史悠久。碧螺春的由来,据《清嘉录》记载,有这样一个传说故事,说洞庭山有个碧螺峰,石壁上生出几株野茶,每年这里的老百姓把它采来饮用。有一年,采茶季节到了,老百姓上山一看,茶叶长得特别茂盛。大家一个劲地采,竹筐都装不下,就放在怀里。茶叶一到怀里,受了热气,异香忽发,一个个异口同声惊呼“吓煞人香!” 从此以后,采茶者都不用竹筐,采来都放在怀里,并且把这种茶叶叫做“吓煞人香”。“煞人香”是方言,意思是说这种茶特别香。
碧螺春茶乡,是太湖之滨洞庭的东山和西山,面积2000多平方千米的太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湖中烟波浩渺,碧水荡漾。洞庭东山是一个宛如巨舟伸进太湖的半岛;与此山相对,相隔约几千米的洞庭西山是一个屹立在湖中的岛屿,相传是吴王夫差和西施的避暑胜地。洞庭二山,气候温和,土壤肥沃,山水相依,云雾弥漫,空气清新,非常适宜于茶树生长。东山和西山是茶叶之乡,也是水果之乡。这里的茶树与桃、李、杏、柑橘、柿、枣、枇杷、石榴等果树间种,高为果树,低层为茶树,果树和茶树枝桠相连,根脉相通,融为一体。
因生长在果树丛中,碧螺春的茶叶非常娇嫩,采摘必须非常及时和细致。高级碧螺春在春分前后便开始采制,清明时正是采制的黄金季节。采摘时要采细嫩的一芽一叶,叶子一定要是刚开展的,称之为“雀舌”。采回的细嫩芽叶要仔细拣剔,制作时要根据不同的鲜叶严格掌握好鲜叶的用量、火工、做形的用力大小。从采、拣到制,三道工序都必须非常精细。只有细嫩的芽叶,巧夺天工的高超技艺,才能形成碧螺春色、香、味、形俱美的独特风格。
碧螺春茶的产区受市场与消费者需求的影响,已扩大到江苏省的宜兴、栗阳、栗水、高淳等地,年产量达1500吨左右。
目前,碧螺春茶原产地东山、西山已由苏州市向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申请碧螺春茶原产地域保护并得到批准,保护名称为“洞庭(山)碧螺春茶”,原产地域为苏州市的东山与西山,保护区域内茶园面积约1333公顷左右,产量在500~600吨之间,约占目前碧螺春茶总产量的30%~40%。
本文来源:《安全优质茶的选购与消费》龚淑英,图片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留言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