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采摘野菜成了普遍喜好

许攸阅览生活 2025-04-11 15:46:35

笔者生活在长江之滨,南边是一座地级市,北边又是一座地级市,这里江面在春天枯水的时候也就四五公里宽,城市为了老百姓方便,每20分钟发一艘船来往南北。

而江北岸边就是农田,江边冲击的泥土很肥,很多野菜就长在那,去年政府部门就因为挖野菜的太多,影响正常坐船出行的人,下了一个通知,凡是没有正当理由的一律不准乘船,后来还加了码,没有北边城市身份证的一律不准乘船。

想想很奇怪,现在知道的野菜,当年都是喂猪吃的,而如今却变成大家饭桌上的“优良菜品”。

转基因的事有一段时间甚嚣尘上,到处都在抵制,大家都在研究,买放心的粮食成为普遍心声。

也的确,某段时间,大米是人造的,鸡蛋也是人造的,养殖户在鸡苗鸭苗的阶段就开始想心思,怎么长的快,怎样不“怀孕”,长肉长膘出栏快。还有网上看到的视频,老外发现开着小货车的两口子收集地沟油,有时候想想很可怕,很气愤。还有什么能让人放心!

野菜是天然的,是绿色的,就好比这之前我们吃了很多不符合标准的食品,也都适应了一样,这些野菜纯粹是自生自灭,风吹雨打,日晒雨淋,依靠自己顽强的生命力自由生长,“尚不达自然淘汰之命运”。

食用野菜的历史是悠久的,我们家养的品种其实也都是经历多少年转化过来的野味,比如兔子、猪、鸽子等等。

野菜之所以成为普遍喜好,这和健康直接关联。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对自己的健康状况越来越重视。在我们的思想意识里,病从口入,大家都信奉食品安全是健康的第一道关口,这里要严防死守,否则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野菜的品种实在是太多了,比如,鱼腥草,这个既是一道《本草纲目》中记载的生药,也是云贵川湘等地老百姓饭桌上的一道美味,美其名曰“折耳根”。还有对应农村菜园里的大蒜,野外自然生长的叫小蒜,香喷喷的,可以用来炒鸡蛋,可以和面粉米粉一起和起来做成小蒜粑。还有被大家称作“蒿子”的野菜,大家把它采摘回来熬成汤汁,然后同样加上面粉等“小伙伴”,一个被皖南地区称作“清明果”的美味就出来了。

同样在江南地区,到了雨季的时候,地上会长出一种菌类,大家把它称作“地皮菜”,现在已经成为好多饭店菜谱上的一道风景线,而这道菜有时候可遇不可求,很难搞得到。大家对这个菜的喜爱也是很浓厚的,认为它含有锌等人体需要的很多微量元素,吃了对健康好处多多。

农业越来越重视起来了,随之而来的身体健康也会越来越重视。试想一下,在不久的未来,这两个项目可能都是最好的领域,因为时代的发展,大家的普遍呼声,我们走过了那一段质量不好食品的年代,新的安全食品、健康食品肯定很快就会来到我们的面前,大家的餐桌上。

0 阅读:0

许攸阅览生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