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工作过的一个城市有着丰富得矿产资源,包括金属矿和非金属矿,很早的时候(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左右)还有小煤矿。

这里最高山峰海拔也就一千多米,大部分都是在几百米左右,但是山体都是连绵不断的。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时候,所有的石头山都静静的躺在那里,顶多在农户建房子的时候自己放上几炮,用拖拉机或者板车拉点回来用一用。可以说这时候是名副其实的石头山,属于无人问无人管状态。
经济社会的进步带来了大变化,市场上对石子、石粉的需求变得膨胀,美其名曰瓜子片、3-5子、5-8子,建材石、高钙石等等专业名词也随之出现了,地方经济也在这一波发展过程中突飞猛进,这时候石头山被称作矿山了,“家里是开矿的”被很多人说道,以前穷的叮当响的农民,现在拥有一座矿山可就不得了,有一个读了三年级还不到的老板,说刚开始搞矿山的时候每天进账几十万,人生奇迹和生活巅峰从此不一样了,动辄名牌,什么最贵买什么,穿着奢侈品皮鞋照样走在矿山现场的泥泞里,丝毫没有舍不得和爱惜的样子。
管理的规范逐渐通过文字变成了法律法规,并且随着房地产经济的变化,矿山经营变得困难起来。
这里重点讨论下民营矿山。由于天生的“出身”问题,在经营的时候面对的难题比那些非民营矿山企业要多得多。

比如,当地百姓的就业要解决,在一家矿山,老板是侨商,实际上是浙江青田人,在这个矿山所在的村子,过了六十几岁还要求安排上个班,打扫卫生总可以的,做饭洗菜总可以的,门卫保安总可以的,如果不安排那可就不得了,先和村里反映一下,解决不了再去镇上,镇上解决不了那就打个免费电话,整一个投诉,反正要按照我的想法来。曾有一个矿山企业,一年花费几万元,雇用两个人扫一公里长的马路,大货车颠洒下来的碎石一直都会有,扫来扫去其实都差不多,几万块钱其实就是送的。
再比如,有些老百姓说矿山的爆破把房子震裂了,自来水管漏了,怎么办?要么矿山派人来修,要么你出钱我自己修。一般都是花钱了事,矿山没有那么多人力精力。

再比如,矿山有大货车车队,矿山在我村里,我家要放一台车进入,请个司机开,自己坐在家里赚钱。不让能行吗?了解到一家矿山企业大货车“车满为患”了,但是还有村民想进来,没谈妥怎么办?动员一个盲人坐在矿山车辆出口,一堵就是三天,车子出不去,货就送不到,生产也无法继续(因为成品石料涨库了),而停在江上的货船停一天就要收一天滞港费。
谁来解决这些问题?弱势群体是要保护的,你在人家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搞开发赚钱必须考虑当地人的期待。
民营矿山企业经营的确是存在弱势元素的,相比之下非民营矿山有某些机构兜底,有事了机构去解决,只管经营,老百姓的诉求听不到看不见或者装作听不到看不见,或者熟视无睹。
为什么变成这样?该保护的我们切实保护好,该支持的我们必须保障好,在这个和谐的年代,必须把每个方面的利益最大化,同时和睦共处,相互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