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自行车因为便宜,方便,成为大众出行的交通工具。根据统计数据,电动自行车的保有量在3.5亿辆~4亿辆;按照一户三口人,基本上家家户户都保有一辆电动自行车,可见电动自行车在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当然了,庞大的电动自行车数量,也带来了管理上的难题。电动自行车交通违法违规经常发生,因电瓶起火引发的火灾事故也屡见不鲜。对于电动自行车的管理一直是政府的难题。为了排查电动车,一夜出动几十万警力排查。为了限制电动车的速度,出台规定电动自行车速度不超过25公里每小时。而电动自行车电动车最严的省份当属广东,更是将速度限制在15公里每小时。更是拟规定电动自行车一年违法十次将上征信。

广州市公布《电动自行车管理规定》全文,并公开征集意见,市人民政府综合考虑交通出行合理需求,驾驶电动自行车上道路行驶一年内有闯红灯,超速行驶,逆向行驶等严重违法行为,受到十次以上行政处罚的,相关违法信息将被纳入公共信用信息管理。也意味着违法信息将被纳入征信。

征信是每个中国公民的信用信息,涉及到银行贷款、信用卡申请等信用评估。一旦个人违法信息被纳入征信,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去银行贷款,因为个人信用存在违法信息,银行内部的评估系统会认为你的信誉存在问题,原本会给十万的额度,最后只批5万的额度,严重的可能直接拒绝。
考公或者事业单位,单位会对个人进行背调,如果信用存在违法信息,基本上会被直接拒绝。
因为征信的重要性,一旦涉及到征信,民众都会引起巨大的反应。中国电信江西省分公司规定20210年11月开始手机欠费信息被纳入个人征信系统。如果用户欠费超过3个月未交清,或者享受了手机、话费优惠但未履约,这些信息都可能被接入征信。这就引起了广大消费者的不满,投诉运营商滥用征信。
引入信用管理并不是万能的如今广州发布的最严的电动自行车管理规定,无疑触动了大众敏感的神经,引发热议。有一部分人认为将电动自行车违规行为与征信挂钩,可以有效提升市民的交通安全意识,减少违规行为的发生;然而更多的人认为这样的处罚过于严苛。

从公平的角度来看,这样的规定并不公平公正。汽车在道路上行驶违法,违规,也只是扣分,罚款,并不会被纳入征信,而骑电动自行车的却要被纳入征信,这是骑电动自行车的是不公平的,如果要保持公平性,那么就全部纳入到征信中,甚至行人违反交通规则也应该纳入到征信中。
引入征信,难道能彻底解决电动自行车违法问题吗?可以肯定的是,并不能。反而会刺激民众的心,心中会想,我们的生活怎么就这么难?征信作为一种信用评估以及它带来的影响,是绝对不能被随意作为一种约束民众的手段。而且这并不能从从根本上去解决问题,这种一刀切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立法者应该多听听基层的声音。电动自行车作为一种普遍的大众交通工具,其使用者大部分都是社会普通人士。在制定相关政策时,应该充分考虑到人群的特殊性,以及实际情况。如果因为一些轻微的交通违法行为而影响到个人征信,可能会对他们的生活产生较大的影响。
总之,要想解决电动自行车违法问题,应该从实际出发,合理的持续优化交通规划,提升公共交通便捷性与舒适度,满足市民出行需求。同时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执法力度、完善交通设施等,从多个方面入手,共同营造良好的交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