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三明,尤溪。
唐开元二十九年(741年),尤溪置县,是福建省首个获得联合国地名专家组命名的“千年古县”。尤溪县素有“闽中明珠”之称,是宋代著名理学家、教育家朱熹的诞生地。这里自古人文璀璨,风貌秀丽。
一起来看看尤溪最美5大首批中国传统村落,你去过几处?
1 台溪乡盖竹村
藏在尤溪深山里的盖竹茂荆堂,又称茂荆堡。坐落于尤溪县盖竹村,据传茂荆堂始建于清末光绪年间,历时十余载方成。现为盖竹村部分陈姓村民之祖宅。名列第1批中国传统村落。
茂荆堡占地面积2600平方米,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房间总数达108间,依山就势,有防御、住宅、祭祀三大功能,土堡内还设密室和逃生通道。
茂荆堡早在清朝就已经颇具规模。当年,土堡主人陈志超是远近闻名的医生,经营药材生意。他选中一块陡峭的山坡地,开山建堡,耗费4万多大洋,历时3年,后来又用了10多年时间不断扩建和完善才形成今天的规模。
2 台溪乡书京村
书京村,旧属尤溪二十五都,取书山、京岭两个自然村首字而得名。
村居依山势而建、错落有致、风格古朴,犹如世外桃源般美好。
村落保存有许多古建筑, 现存的光裕堡、瑞庆堡 已被列入省级文保单位 , 还有文保点聚庆堂、时思堂、槐茂堂、聚星堂等。
3 西滨镇厚丰村
名列第1批中国传统村落,古民居众多,其中郑氏大厝属其中最有代表性的组成部分,为国家文保。
郑氏大厝,位于福建三明尤溪西滨镇厚丰村玉井坊,距离尤溪县城50公里,是第七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由清代乾隆贡生郑孔时历时十多年建成。所以又称孔时公大厝。
郑氏大厝整个建筑群规模宏大,由正厝,横厝,壁舍,厢房构成,共有108个房间,占地面积近5000平方米;有4个书斋、4个钱库、4个粮仓、2间武库……建筑功能十分齐备。
4 新阳镇双鲤村
三明尤溪县的双鲤村是一个山青水秀、风景宜人的村庄,始于宋朝,至今已有800多年历史,因村里的溪流中有两块形似鲤鱼的巨石而得名。2012年双鲤村入选为全国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村口一块印有“公馆峡”大字的巨石伫立眼前,当地所说的“公馆”,便是卢公馆。卢公馆为民国时期福建军阀卢兴邦旧居。卢兴邦笃信风水,他之所以选中双鲤村,便是看中了此地之风水:屋前是一片数十亩的稻田,稻田有溪水流过,屋后是小山丘,依山傍水,视野开阔。
卢兴邦曾在公馆峡建了四座私宅,分别取名为同仁堂、敦仁堂、安仁堂、崇仁堂,配套有兵营及炮楼等,规模之大,可以称得上是闽山之中的王宫。现仅存敦仁堂和同仁堂。敦仁堂规模最大,建于1926年,共有房屋99间,被卢兴邦当作开基祖宅。而我们所说的“卢公馆”,也就是指敦仁堂。
5 洋中镇桂峰村
桂峰古村,依山层叠而建,犹如深山里的布达拉宫。这里还是“宋四家”之一的蔡襄后人聚居的地方。
层层叠叠的气势,再加上错落有致的布局,看上去整个村子的建筑像是连在一起的,远远望去好似深山里的布达拉宫。
现存明清时代古建筑39座,保护面积13公倾,古民居面积2.6万平方米,是福建省为数不多的古建筑村落之一。桂峰村海拔599米,为半高山谷地。四周群山环抱,云雾萦绕,山青水秀,气候宜人,历史上曾被誉为“山中理窟”、“云霞仙境”。
村口石印桥,它始建于明万历32年,至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了,之所以叫做“石印桥”,是因为桥的下面有一方巨石如印而得名。
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书法家和茶学家蔡襄,其九世之孙蔡长在760多年前来此肇基。南宋中后期,蔡长承祖训避世筑居、耕读传家,便选择桂峰成为他的落脚之地,初定村名为“岭头”。至元代初年,桂峰其它族姓或外迁或消失。而蔡氏子孙却繁衍很快,生产力也有所发展。开始大规模开荒造田,建设村庄,铺设石路,广种桂花,遂改村名为“桂岭”。明中叶,蔡姓成为方圆百里内的名门望族。所以,外人开始称桂岭为“蔡岭”或“蔡岭头”,正名为“桂峰”。
蔡氏宗祠位于石印桥上游。系清康熙八年已酉(1669),蔡茂相(名云鹤)高中进士后,第三年为首主持兴建的。据桂峰《蔡氏族谱》记载:当时正值盛世,也是蔡氏家族鼎盛时期,“一时拨币兴工,备极辉煌冠冕”。从此,它成为蔡氏族姓最重要的纪念性建筑之一。
桂峰村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有路皆石,曲巷通幽。因为桂峰地势崎岖,各座建筑之间的距离相对窄小,故而要用大量的石材构筑护坡。
古村记编辑自网络
更多古村古镇查看“古村记”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