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黔东南,榕江。
榕江旧称古州,位于湘黔桂三省结合部中心地带,贵州省东南部,素有“黔省东南锁钥,苗疆第一要区”之称。
一起来看榕江最美5大首批中国传统村落,这些风景别有韵味。
1 平江乡滚仲村
滚仲村位于平江乡东北面,距乡政府所在地8公里,距榕江县城20余公里,坐落在由321国道边缘开始突起的狮子山上。
狮子山海拔600余米,山势呈狮子咆哮奔腾状。滚仲村250多户下辖的四个自然寨就分别盘踞在狮子山的不同部位:新寨在狮子头,滚仲在狮子腰,根纳在狮子脚,大寨在狮子尾。
滚仲为苗汉杂居,其他的三寨均为花裙苗。 房屋建筑为吊脚楼结构 。该村农耕文化典型,民族风情浓郁,自然生态良好,被列为榕江县重点民族旅游村寨。
2 兴华乡八蒙村
八蒙水寨位于榕江境内西南部月亮山腹地的321国道旁、都柳江中上游。距县城55公里。是一个历史悠久、自然生态良好、风情浓郁的水族村寨。全寨共有160多户,有王、潘、陈三姓水族人民。据水族族谱记载,八蒙水族有近500年的居住历史。
村寨依山而建,傍水而居,干栏式木屋错落有致,翠竹环绕,古榕掩映,是个历史悠久、自然生态良好、风情浓郁的水族村寨。
这里,古老的寨貌保存完好,干栏式木屋错落有致,村道古香古色,上千年古榕遮天弊日。
八蒙水寨是古老水族文化的浓缩,堪称都柳江畔一颗璀璨的明珠,被列为榕江县B级水族风情旅游村寨。2012年入选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3 兴华乡摆贝村
摆贝是苗族苗寨聚落,位于贵州省榕江县地区。是月亮山麓最古老的苗寨之一。位于县城,南面54公里的半山腰上,全村350多户1700人。摆贝苗寨历史悠久,具有古朴、浓郁的民族特色和丰厚的民族文化底蕴。
摆贝村历史悠久,具有古朴、浓郁的民族特色和丰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全村房屋依山而建,以木结构吊脚楼为主。
百鸟羽毛服是这里的传统服饰,由羽毛裙和花衣组成,因其蜡染(有黑、白、红三种颜色)、刺绣图案古朴、色彩鲜丽、工艺精湛而享誉国内外。被誉为“穿在身上的史诗”“服饰活化石”。另外,这里保留的牯藏节是苗族最古老的节日,每13年过一次,冬季进行,历时七天。
4 栽麻乡大利村
大利侗寨坐落于利洞溪畔的深山幽谷之中,村寨楼房建筑除常见的侗族吊脚木楼外,还有颇具地方特色的四合木楼。现寨中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四合木楼,始建于1781年,寨中还有大小不同的五座风雨桥,原始生态环境保存良好,是一片远离尘埃与喧闹的净土,是一处让疲惫心灵得以憩息的最美家园。
风雨桥又称花桥、福桥,整体由桥、塔、亭组成,全用木料筑成,桥面铺板,两旁设栏杆、长凳,桥顶盖瓦,形成长廊式走道。塔、亭建在石桥墩上,有多层,檐角飞翘,顶有宝葫芦等装饰,被称为世界十大最不可思议桥梁之一。因为行人过往能躲避风雨,所以称为风雨桥,大利侗寨风雨桥历史悠久,保存完整,非常有观赏价值。
大利侗寨文化艺术丰富多彩、男人穿对襟或右衽无劣谔衣,包大头巾,妇女穿大襟无领上衣,穿百摺裙,束腰带和绑腿,包头帕,留长辫。以大米为主食,喜食糯米,喜欢喝酒,比较喜欢酸辣味道,待客用打油茶、鱼生、腌鱼等美食,民族文化丰富。
5 榕江县栽麻乡宰荡村
宰荡村位于贵州省榕江县栽麻镇境中南部,名列第1批中国传统村落。
村寨四周古枫挺立,小溪潺潺,乡土田园风光,魅力独具。寨内用青石板拼嵌巷道,能让人体会到一种古朴庄重的韵味。
踏着青石板古道,进入宰荡侗寨。沿路看着这错落有致的青瓦危栏的木楼、临风照水的长廊式花桥、溪边浣衣的姑娘......这一幕幕画面渲染成了一幅绝妙的侗乡山水画。
寨子沿山谷而建,宰荡的吊脚楼也可称为“干栏”式的楼房。木质结构,高约二丈,深两丈,多是三间相连,每间宽约丈余,两端有偏厦。盖青瓦,呈四面流水状。
宰荡也被称为榕江歌乡,这里不仅有典型的侗族干栏木楼建筑、罕见的侗族八角鼓楼以及独特的侗族婚礼习俗,更有让人心灵震撼的宰荡精髓——原生态侗族大歌。宰荡侗歌歌声浑厚,刚劲有力,节奏自由,缓急有序,高低协调,和声完美,时而低回婉转,时而气势磅礴,为榕江之最。
古村记编辑自网络
更多古村古镇查看“古村记”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