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欧洲深陷俄乌冲突泥潭、美国战略收缩之际,菲律宾在南海的动作突然升级。这个东南亚国家似乎正试图抓住大国博弈的空窗期,以激进行动重塑地区格局,但其冒险策略正显露多重风险。
菲律宾近期采取三管齐下的战术::与法国联合军演期间,菲方舰艇多次试图闯入中国黄岩岛12海里范围,法方舰长因担心局势升级提前终止演习。菲海岸警卫队派塞斯纳208公务机秘密飞越黄岩岛上空,关闭ADS-B信号规避追踪,意图制造“无害通过”先例。在东盟防长会议上,菲防长特奥多罗呼吁东盟“共同应对单方面改变现状的行为”,试图将南海问题国际化。
值得关注的是,日本与菲律宾签署的《互惠准入协定》已进入实施阶段,未来日军可使用菲9个军事基地,其中3个紧邻南海争议区域。
菲律宾的冒险行动与其国内困境形成讽刺对比。在仁爱礁,菲方“坐滩”军舰马德雷山号因缺乏维修,舰员被迫露天焚烧生活垃圾,黑烟照片在社交媒体引发热议。这艘二战时期的老舰已锈蚀严重,菲海军承认其结构完整性“随时可能丧失”。
更深远的问题在于经济支撑力不足。菲2024年国防预算仅50亿美元,却计划向法国采购3艘“追风”级护卫舰(总价18亿欧元),向日本租赁5架TC-90巡逻机。这种军备扩张严重依赖外部贷款,债务风险持续累积。
中国面对挑衅展现出克制与精准反制:海警3305舰在黄岩岛海域实施“全时全域”监控,运用光电追踪系统记录菲方行动细节。仁爱礁补给实行“申请-审批”制,每月限2次运输生活物资,严禁建材输入。在南沙群岛部署移动式海水淡化装置,通过民生建设巩固存在。
这种“技术管控+规则塑造”的组合策略,既避免局势升级,又有效遏制菲方侵权企图。
乌克兰危机为南海博弈提供警示案例:美国对乌军援已从2022年的447亿美元骤降至2024年的150亿美元,显示其战略耐心有限。法国在军演中的退缩表明,域外国家不愿实质介入南海争端。菲律宾对华贸易占其外贸总额21%,若关系恶化将冲击其电子元件、农产品出口。
当前南海局势犹如精密运转的钟表,每个齿轮的异常都可能引发系统风险。菲律宾若持续误判形势,恐将重演2016年仲裁案后的孤立处境——当时东盟十国中仅越南公开表态支持菲方主张。
国际政治没有永久的投机窗口,只有永恒的实力法则。当马德雷山号的锈迹蔓延至菲律宾的战略决策层时,这个国家或许该重新思考:在巨人的棋局中,棋子是否有资格自诩为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