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砖扩员踩下急刹车,300场会议藏两大隐患

清州聊天下 2025-03-01 17:50:01

随着金砖国家完成新一轮扩员,成员国从最初的五个增至十个,这一新兴经济体合作机制的影响力持续扩大。然而,伴随规模扩张而来的并非全是掌声,巴西作为2024年金砖轮值主席国近期明确表态:今年内金砖国家将暂停吸纳新成员,转而集中精力解决机制整合与内部协调两大核心问题。这一决定揭示了金砖在快速成长过程中面临的现实挑战,也为其未来转向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关键窗口期。

2023年以来的扩员使金砖全年活动场次激增至300余场,较扩员前增长超150%。然而数量激增的背后,机制性矛盾逐步显现。能源领域最为典型——俄罗斯主导的“金砖能源研究平台”与中国牵头的“清洁能源伙伴关系”并行运作,去年召开的17次能源会议中,近六成议题重复交叉,造成资源浪费与效率折损。与此同时,文件管理体系滞后问题凸显。由于缺乏统一的信息平台,金砖文件分散存储于各国服务器及新开发银行数据库,导致南非轮值期间出现46份协议版本混乱,埃塞俄比亚代表甚至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重提已被否决的“粮食储备库”方案。

成员国构成的复杂化使得金砖内部诉求趋于多元。以能源贸易为例,俄罗斯、沙特等资源性国家力推建立金砖能源联盟,试图加速能源贸易“去美元化”;制造业强国中、印则更关注产业链协作与市场准入;南非、埃及等非洲成员则期待加大基础设施投资与债务重组支持。这种差异在近期粮食安全工作组会议上显露无疑:埃塞俄比亚坚持增加农业补贴,印度则担忧冲击本国粮食自给计划。更值得警惕的是,部分成员“脚踏两条船”的战略模糊性,为外部势力介入金砖议程提供了可能。美国前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曾公开暗示,印度在参与金砖合作的同时,仍与美国保持密切军事协作,这种“双重身份”或制约金砖独立自主性。

面对内部整合压力,金砖开始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升”。巴西已提议建立统一文件登记制度,计划将分散在各国服务器的2.3万份协议电子化,并引入区块链技术确保数据不可篡改。同时,金砖国家开发银行正研究设立专项基金,用于支持新成员能力建设,避免因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重复提案。更深远的变化在于决策机制创新——中方近期提出“弹性共识”模式,即在重大议题上允许差异化执行节奏,确保各方利益诉求得到平衡。这种灵活机制在气候合作领域已初见成效,各国虽减排目标不同,但通过技术转移与资金支持,仍能在绿色能源转型中实现协同。

尽管面临挑战,金砖的扩员实践仍被视为全球治理体系改革的重要探索。与欧盟“先立规矩后扩容”的模式不同,金砖选择以包容性增长替代制度性约束,这固然带来磨合阵痛,却为新兴国家参与规则制定提供了独特路径。目前,全球南方国家在金砖内部协调立场的成功率较其他国际组织高出40%,这种高效源于其非对抗性的对话文化。正如中方代表在G20财长会上强调的,“共商共建共享”理念正在重塑经济全球化逻辑,金砖的实践或将证明:国际秩序的改革无需以阵营对抗为代价,多元文明完全能够走出不同于西方中心主义的治理新路。

当前,金砖站在新的十字路口。暂停扩员绝非保守退缩,而是为了以更稳健步伐推进机制化建设。对于这个占全球经济总量32%、覆盖42%人口的组织而言,能否将体量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不仅关系自身前途,也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全球南方国家能否真正改写“规则接受者”的被动角色。在这个意义上,金砖的自我革新或许正在为21世纪的多极世界提供关键制度样本。

0 阅读: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