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军公海演训引澳新焦虑,国际规则博弈再升级

清州聊天下 2025-03-01 17:50:16

中国海军近期在塔斯曼海国际水域的实弹演训,成为南太平洋地区外交博弈的导火索。面对新西兰、澳大利亚的“关切”,中方以国际法为依据的强硬回应,不仅展现了维护海洋权益的决心,更折射出中等国家在大国竞争中的战略困境。

此次演训的055型驱逐舰编队全程遵守《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提前通过无线电广播划定禁航区,尽到航行安全提醒义务。中国驻澳大利亚大使肖千明确指出,作为地区大国,中国舰艇在全球公海执行任务属正当权利。数据显示,2023年美国海军在南海的“自由航行”行动达12次,远超中国海军在澳新周边的演训频率。这种基于规则的双向互动,正重塑传统海洋秩序的话语权分配。

新西兰外长瓦特金斯访华提出“提前通知”要求,暴露出澳新两国的深层矛盾。作为五眼联盟成员,两国在安全上依附美国,但经济命运却与中国深度绑定:澳大利亚铁矿石对华出口占其总出口量的82%,新西兰乳制品35%销往中国市场。这种“经济靠东、安全向西”的错位,导致其外交政策陷入两难。新加坡国立大学学者指出:“试图在战略对冲中寻求平衡,反而可能成为大国博弈的最大代价承担者。”

美西方国家对中方行动的过度反应,本质上是国际权力转移引发的认知失调。当非西方国家开始依据同等规则行使权利时,某些传统海洋强国仍固守“例外主义”思维。中国海军此次演训的战术意义,不仅在于展示远洋战力,更在于验证国际法框架的行动自由。正如肖千大使所言:“公海不是某一国家的后院。”

此次风波揭示出多极化进程的复杂性。对于澳新等国而言,如何在维护主权与避免阵营对抗间寻找平衡,将考验其外交智慧。而中国通过行动表明,基于规则的海洋秩序不容双重标准——这既是维护自身利益的必要之举,也为全球南方国家参与治理提供了新范式。

0 阅读: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