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年周总理担心苏联动用核武器,毛主席反问总理:你读过明史吗?

之昂阁 2025-02-14 17:01:43

1969年,周总理从美国那里得到一个宛如晴天霹雳的消息:中国昔日的“老大哥”苏联,已在东北陈兵百万,随时准备入侵中国,苏联甚至还计划对中国予以“外科手术”式的核打击!

得知这一消息的周总理,立即向毛主席做汇报,可没想到的是,得知这一消息后,毛主席却非常坦然地反问道:恩来,你读过《明史》吗?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毛主席在共和国的危机时刻忽然谈到了《明史》?

昔日的老大哥苏联,为何会选择同中国反目?美国又为何会向中国透露出苏联的关键情报?

今天小昂就带大家一起了解被核威慑背景下,毛主席的高瞻远瞩。感兴趣的朋友不妨给【之昂阁】点点关注,既方便回顾往期精彩,又不会错过最新内容。

苏联对中国核威胁,毛主席从《明史》中找对策

新中国自成立以来,曾先后三次遭到过他国的核威慑:第一次是国民党败退台湾,请求美国对中国投放原子弹,第二次是朝鲜战争期间,麦克阿瑟扬言要同中、朝两国打核战争。

而第三次苏联对中国的核威慑,无疑是共和国面临最凶险的一次。

在苏联的计划中,苏联空军、导弹部队会利用核武器,轰炸中国的绝大部分省会城市,彻底毁灭中国的工业生产能力。随后百万苏联钢铁洪流,从东北涌入中国,占领中国全境。

中国究竟该如何才能抵挡住苏联的核武攻势?在敌我势力悬殊的情况下,一向在外交场上运筹帷幄的周总理,一时间也没了主意。

但令周总理没有想到的是,毛主席竟在《明史》当中找到了答案。

毛主席在得知苏联对中国进行外科手术式核打击的计划后,引用了《明史》上的九个字: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历史上朱元璋率领农民起义,反抗元朝暴政。在强敌环伺的处境下,朱元璋麾下谋士李善长向其提出了“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谏言。朱元璋后来正是靠着这九字方针,从一方霸主最终统一中国。

毛主席引用明史的言外之意,其实指的就是面对苏联的核威慑。彼时的中国应做好充分的后勤和国防准备,同时坚持反对霸权主义的旗帜,在持久战中寻找解决外交危机的突破口。

在毛主席的号令下,浩浩荡荡的“三线建设”工程在中国拉开帷幕。大批东部地区的工业基础设施被陆续迁移往西部,这既为中国的西部地区发展带来了契机,同时也为中国的防空防核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毛主席识破美苏矛盾,以美制苏打赢外交仗

国际外交场上的风云变幻,实际上也符合毛主席的预料。在1969年,向中国提供苏联军事情报的,不是别人,正是和中国历来不对付的美国。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历经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的美国,忽然向中国抛出橄榄枝呢?

20世纪60年代末,在越南战场陷入持久战的美国,在美苏冷战中逐渐落入被动的境地。

对苏外交博弈中接二连三的失利,让美国意识到:面对日益强势的苏联,美国需要一个靠得住的盟友。

而彼时同样面临着苏联军事压力的中国,就是美国拉拢的目标对象之一。

因此,美国在截获了苏联准备对中国进行核打击的消息后,立即将这一消息汇报给了中国。

美国此举,其一是为了向中国示好,为日后的中美关系正常化,两国共抗苏联铺路。

其二是在美国看来,倘若苏联真的对中国成功实现核打击,那么世界上的核平衡力量会被就此打破。

毕竟当时的中国也是一个拥核大国,倘若苏联真的凭借着军事冒险,打倒了中国,那美国必将成为苏联的下一个目标。

毛主席很快便从美国提供情报的背后,看出了美国想要同中国交好的意图。

1971年,美国国务卿基辛格受邀秘密访华,开启“旋风之旅”,为日后的中美破冰奠定基础。

苏联核威慑消除,中国不战而屈人之兵

在基辛格秘密访华的一年之后,美国总统尼克松便访问中国,会见毛主席,迈出了两国关系正常化中至关重要的一步。

在尼克松访华期间,中美两国共同签署的《联合公报》中,两国把反对全球的“霸权主义”视为了双方的共识,而这也正延续了毛主席“不称霸”的精神。

在中国“不称霸”的旗帜之下,中国不仅受到了美国等西方国家的理解和认同,也赢得了越来越多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

而反观彼时的苏联,在常年陈兵百万于中国东北边境的同时,苏联还不断干预非洲、中东等第三世界国家的内政和战争,最终招致了世界上大部分国家的一致反对。

20世纪70年代,在中国北方苏联军事压力未消的情况下,毛主席又提出了“北纬30度”线的外交策略。

这一策略就是希望中国联合北纬30度线上诸如美国、土耳其、希腊等一众国家,将苏联封死在高纬度线上,使其无法在全球继续扩张影响力。

在世界绝大部分国家的共同反对之下,自恃武功的苏联在外交、经济等场合上寸步难行,最初对中国实施“外科手术式核打击”的军事计划,也彻底沦为了一句空话。

1974年,在毛主席的授意之下,邓小平以中国代表的身份,前往联合国进行演讲。

在此次演讲中,邓小平旗帜鲜明地提出了“中国反对霸权主义,自己也不会在世界称霸”的旗帜。

从此以后,中国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的尊敬和信任,这为中国日后的改革开放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外部环境基础。

时至今日,“不称霸”依然是中国外交所恪守的基本战略方针,正是因为经历过战争的痛苦,中国才能知道和平的弥足珍贵。中国想要实现真正的崛起,那就只有一条路,那就是坚守和平。

反观昔日 “全球布武”的苏联,早就因为劳民伤财、尾大不掉,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

事实证明,毛主席的外交智慧永不过时,中国历史的思辨哲学更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依旧能够给今人无穷无尽的启示!

参考资料:

人民政协报:2008-12-29:毛泽东:《明史》我看了最生气

北京日报客户端:2023-12-25:党史|毛泽东读史:学习历史、创造历史的典范

0 阅读:10
评论列表
  • 2025-02-18 13:42

    还记得当年是学生的时候挖地道的情景,那时的中国真正是全国都在挖地道,不知道这些地道还存在吗?

    之昂阁 回复:
    很多地方都还保留着,不过现在都改成了更完善的防空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