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7月21日,刘少奇近50天的秘密访苏之旅已接近尾声。这一天,苏联最高领导人斯大林,邀请刘少奇参加丰盛的“饯行宴”。
令刘少奇没想到的是,饭桌上斯大林突如其来的一句话,竟让开国大典提前了3个月,也正式确立了我国国庆节的时间。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刘少奇踏上这次秘密访苏之旅?
斯大林和刘少奇两人,在饭桌上究竟又聊了些什么,竟然中国将开国大典提前了三个月?
刘少奇为何踏上秘密访苏之旅1949年4月23日,横渡长江的解放军将南京“总统府”上的青天白日旗缓缓降下,这意味着蒋家王朝的末日近在咫尺。
中国革命即将胜利的消息震惊了世界,就连苏联的最高领袖斯大林都感到十分意外:
在红军长征时期,我一度认为“小米加步枪”的中国红军,不过是农村里走出来的“土包子”,却怎么也没有料到,这支部队能在不到二十年的时间里,竟打败了国民党的美械部队。
由于共产国际曾在国民革命、红军反“围剿”时期的“瞎指挥”,中苏两国共产党曾有过不少的历史隔阂。
但1949年3月13日的西柏坡会议上,毛主席在总结报告中直言道:“中国革命,没有苏联的支持是不可想象的,我们要和苏联站在同一条战线上。”
此时新中国尚未成立,毛主席就未雨绸缪,想到了新中国外交该往何处去的问题。
毛主席向苏联宽容大度的示好,也让斯大林对中国革命和我党另眼相看。
1949年5月12日,苏方代表科瓦廖夫同毛主席会面,称新中国成立后,苏联会给予必要的援助,但援助的具体事项还需进一步商议。
苏联此时之所以主动提议帮忙,不仅是出自两国意识形态相同的考量,更因为此时的美国,已将蒋家王朝视为弃子,有了转而拉拢新中国的想法。
毛主席在与科瓦廖夫会面时称:
美方目前也有和中国共产党接触,表示愿意为中国提供1-3亿美元的贷款,但共产党考虑到美国此前对国民党的援助,并不会接受东方版的“马歇尔计划”。
毛主席此番透露美国的“外交拉拢”,无疑加剧了斯大林的国际危机感,斯大林转告科瓦廖夫,称中苏双方可以尽快定下外交援助的具体事宜。
在美苏角力的冷战背景下,刘少奇于1949年6月21日,正式踏上秘密访苏之旅。
那么这一次访苏,对中苏双方来说,究竟各自有什么收获呢?
访苏之行中苏有何意外收获1949年6月26日,刘少奇、高岗、王稼祥等一行人顺利抵达苏联首都莫斯科。
在苏联外交史上,斯大林极少有在克里姆林宫设宴接待外宾的习惯。但刘少奇抵达莫斯科后,斯大林就立即在克宫内为刘少奇安排了“洗尘宴”。
在同斯大林交谈时,刘少奇为苏联对中国革命的援助表示感谢:“苏联给予中国人民的援助,是中国人民取得革命的胜利条件之一。”
其中,刘少奇最关键的表态,莫过于在肯定我党“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路线上,也充分肯定了苏联“城市中心暴动”对中国革命事业的借鉴意义。
历史上苏联的共产国际,曾多次以“城市中心路线”指导红军的军事行动,致使红军蒙受损失,但刘少奇对苏联革命经验的肯定,让中苏两党很快冰释前嫌。
作为回应,斯大林高度称赞毛主席和我党的政治成熟,认为中国革命开辟出了不同于欧洲的“东方经验”,同时斯大林还为过去对中国革命的盲目干预表示抱歉。
在谈到苏联对中国的外交援助时,斯大林十分爽快地同意,将会以1%的年利率,向中国提供3亿美元的贷款,这笔贷款创下了苏联的历史之最。
斯大林这笔堪称天文数字的对华援助,在苏联国内曾一度引起争议,苏共内部有人不解,为什么斯大林给中国的援助,比东德、波兰还要多时,斯大林解释道:
“中国不同于欧洲,连续半个世纪他们都在打仗,经济基础也比欧洲薄弱得多,因此中国理应受到更优惠的援助!”
在军事合作方面,斯大林和刘少奇都一致认为:中苏应做好“第三次世界大战”的最坏打算,苏联应帮助中国提升国防实力,预防美、日的入侵。
斯大林表示:“苏联会帮助中国从无到有建立一支海军,也会为中国空军提供苏联最先进的歼击机型号。”
刘少奇访苏前后近50天的时间里,与苏联达成了外交、经济和军事等多项合作事宜。
但当时新中国还尚未成立,中苏双方丰硕的谈判结果,也并不能以外交条约的形式正式缔结,斯大林和刘少奇又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
斯大林为何建议提前举行开国大典1949年7月21日,中苏双方的谈判已接近尾声,斯大林为刘少奇等人准备了丰盛的饯行宴。
或许是考虑到过去对中国革命的错误指导,在此次中苏会谈期间,斯大林几乎从未主动提出过问题和建议,但在饭桌上,斯大林破天荒地问道:“中国共产党准备什么时候正式成立中央政府?”
刘少奇解释道:“考虑到解放大西南、大西北还需近半年的时间,我们把开国大典准备定在1950年1月1日。”
斯大林摇了摇头说道:“中国西南、西北的国民党残兵,反扑的概率不大,可以先不考虑这些敌人,而是先成立中央政府。”
刘少奇询问斯大林对此有什么建议时,斯大林说道:“解决重大问题,需要抓准时机,如果国外势力趁着无政府状态,对革命进行干涉,局势会变得非常危险,不可不防。”
斯大林的这番建议,让刘少奇恍然大悟。在当时风云诡谲的冷战环境下,斯大林的忧虑不无道理。
临行之际,斯大林还特别提醒,应尽早解决新疆问题,以避免英国等境外势力的干涉。
回国后的刘少奇,将斯大林的这一关键建议汇报给毛主席,毛主席等中央领导人决定:将开国大典的时间正式定在1949年10月1日。
如此一来,中国既能够避免境外势力的干涉,使国家尽快进入平稳状态,同时也可以使中苏双方的谈判结果尽快以两国之间条约的形式正式落地。
在开国大典成立后的第二天,苏联便正式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互派大使,两国的革命友谊从此揭开了崭新的篇章。
参考资料:
科技日报:2013-10-03:斯大林一句话让“国庆节”提前
人民网:2020-01-08:重温1949年刘少奇秘密访苏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