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2月19日,93岁邓小平已进入生命的弥留之际。
对小平同志来说,他这一生有两大遗憾:其一是未能亲眼目睹这一年7月1日香港的回归;其二是没有看到同年3月14日重庆被定为直辖市。
这两大关乎中国改革开放百年事业的行政规划,都是出自小平同志这名设计师的笔下。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从四川走出的邓小平,执意让重庆同四川分家?
重庆作为直辖市的背后,究竟有着小平同志怎样的战略考量?
今天小昂就带大家一起了解重庆与四川“分家”背后的故事。感兴趣的朋友不妨给【之昂阁】点点关注,既方便回顾往期精彩,又不会错过最新内容。
邓小平与重庆市的不解之缘小平同志虽然出生在四川广安,但他的这一生却与重庆有着不解之缘。
1949年11月1日,邓小平与刘伯承率领第二野战军挺进大西南,准备以“大迂回、大包抄”的战略,彻底歼灭盘踞在中国西南的90万国民党残兵。
在失去南京之后,数量庞大的国民党其实早已成为一盘散沙。同年11月30日,解放军就顺利攻克国民党的“陪都”重庆。
解放军进驻重庆之后,刘、邓二人便决定,将重庆作为西南军政委员会的驻地,这让当时的重庆,相当于有了今天直辖市一般的地位。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刘、邓二人都决定把西南军政委的办公地点设置在重庆呢?
在大西南尚未完全解放的情况下,刘、邓如此安排的主要原因还是军事需要。
当时的国民党虽然已经节节败退,却留下了大量的敌特分子,进行秘密破坏运动。
更加严峻的是,由于川渝被秦岭、大巴山环绕,自古以来就是匪患猖獗之地。蒋介石为了筹备反攻大陆的计划,屡屡和川蜀地区的土匪武装勾结在一起。
因此,1950年3月,中央军委正式发布了《剿灭土匪,建立革命新秩序》的重要指示,匪患尤为严重的西南地区,自然成为了剿匪的重点。
为了稳固西南秩序,邓小平亲自坐镇重庆,并且经常亲临剿匪一线。
经过长达三年的剿匪,解放军累计在西南地区消灭了近30万国民党残兵和土匪武装,西南匪患就此平定。
1954年7月,随着西南战事的结束,重庆在当时也失去了作为直辖市的历史作用,因此在这一年重庆降为省辖市,与四川重新合并为一个省。
但究竟是什么原因,让邓小平时隔多年之后,再次将重庆列为直辖市呢?
三峡工程,让邓小平下定决心让邓小平下定决心,把重庆列为直辖市的直接因素,就是20世纪80年代即将动工的三峡工程。
1985年1月19日,邓小平前往视察广东大亚湾核电站。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李鹏趁热打铁,向邓小平汇报了三峡水电站的建设情况。
对中国来说,三峡水电站最大的挑战其实就是移民。
据三峡移民纪念馆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三峡工程一旦开工,那需要有高达131万人进行搬迁。
倘若这131万人流动起来,必然会引起地方行政区划、经济格局的变动,因此三峡工程从计划开工之日起,中央就开始筹备起了行政区的调度工作。
但是三峡最初的行政区划变动里,并没有考虑把重庆单独罗列出来。
1984年,中央曾一度有过筹建“三峡特别行政区”的想法,但是这一想法很快就被邓小平否决掉了。
按照中央原来1984年的规划,新成立的“三峡特别行政区”总面积8万多平方公里,囊括1760万人口,省会为宜昌。
但这个构想中,“三峡特别行政区”辖区绝大部分都为偏僻的山区,而且无论是人口数量、还是总面积,都是一个“穷省”。
而且如果“三峡特别行政区”设立,人们在名字上也特别容易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这些搞“一国两制”的地区弄混。
1985年,邓小平接见李鹏时,提出了重新设立重庆直辖市的想法:
“可以考虑把四川省分成两个省,一个是以成都为中心的省,一个是以重庆为中心的省。”
倘若按照邓小平的建议,设立一个以重庆为中心的省,那么无论是省的面积和人口,还是经济基础,都足以支撑起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
经过中央长达数年的商讨,人们都一致认为:可以考虑将重庆重新设立为直辖市,从而方便对三峡的管理。
那么,除了三峡工程之外,邓小平提议恢复重庆直辖市,还有没有其他的深层考虑呢?
重庆设为直辖市,对中国有何影响中国每一次行政区划的变革,都会影响国家整体的发展。仅凭三峡工程,还不足以让邓小平下决心调整四川省的行政区划。
邓小平之所以提议重新恢复重庆直辖市的地位,还存在多方面因素的考虑。
早在20世纪60-70年代的三线建设时期,我国就在重庆投注了大量的人力、财力。
仅在1964-1968年,我国就从上海、江苏、东北调动27万员工扎根重庆。
到1975年,因三线建设而调动至重庆的人口达到了历史上的顶峰,总计约43.5万人口,占据重庆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这些从当时发达地区调动的外来人口,为重庆带来了丰富的技术和工作经验,还有大量的工业生产设备,这都为日后重庆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因此,相比1984年“平地起高楼”的三峡特别行政区,重庆市的行政规划总体要成熟、稳健得多。
更为重要的是,重庆直辖市的设立,奠定了川渝地区川东、川西两大经济中心。
作为四川省省会的成都,可以将自身的经济影响力辐射至整个四川盆地,尤其是能带动川西地区经济的发展。
而重庆则扼守三峡,在拱卫四川门户,便于管理三峡工程的同时,也为地形相对闭塞的四川,打开了一扇对外沟通的窗口。
正是因为有了成都、重庆两大川渝地区的“双子星”,才使得巴蜀地区能够在今天有如此巨大的发展成就,这不得不让人佩服邓小平的高瞻远瞩。
尽管邓小平未能亲眼目睹自己行政规划落地的那天,但历史伟人的贡献至今福泽后人,小平同志求真务实的精神是中华民族儿女心目中一座永恒的丰碑!
参考资料:
人民网:2014-09-26:邓小平与重庆的不解之缘
中国经济周刊:2018-12-24:40年40个瞬间|重庆直辖:邓小平是最早提出把重庆从四川独立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