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麻辣烫扛不起来文旅产业大旗,网红城市吸金不能玩套路

易旻昊有创业心 2024-03-19 04:35:11

“咱们周末去天水吃麻辣烫吧?”

最近朋友圈约着去吃麻辣烫的小伙伴特别多,几个有头脑的社群小伙伴已经全家组队去天水学习麻辣烫技术,还遥控指挥合伙人在西安找场地开店,准备回西安蹭一波“泼天富贵”。

我还温馨提醒他们别忘了回来带几顶“小白帽”,再学几句本地话,更有味道。

还有成都麻辣烫同行转车前往天水考察,市井风刮完了,现在流行“地摊风”。

妥妥的现学现卖,去吃过了就是祖传手艺。

去年也是这个时候,今年甘肃天水的“出圈”路径与去年山东淄博的“进淄赶烤”高度重合:

两座城市在全国旅游目的地城市的存在感并不强文旅资源与城市名气都很一般靠着“流量+美食”突然火起来城市承接力突然上来了,感觉就和提前知道了“答案”一样。

其实,大部分人都不知道天水在哪里,也没什么概念。

我也就去过麦积山石窟、仙人崖。

讲真的,麻辣烫是全国范围内地摊上最常见的品类之一,比较出名的品牌就是“杨国福”、“张亮”,很多人在家也经常吃。

一个甘肃兰州的妹子给我说她在家这样煮:

买个中意口味的火锅底料包;加开水,再小火煮开底料;把切好食物放在汤里煮好;最后把剧准备好,拍完照片后搭配上蘸料吃;

没搞明白技术难度在哪里了?也不明白为啥就火了。

很多网友也问:“淄博烧烤不也就是烤肉嘛?比回民街的还好吃嘛?”

其实,“淄博烧烤”确实有点地方特色,比如每个桌子都有炉子、配小葱、小卷饼、各种蘸料...

拍照也挺好看的,消费者自己动手,参与感强。

后来,一个甘肃天水的朋友给我说天水麻辣烫的灵魂是辣椒和花椒:

天水的牛肉面也非常好吃,秘诀就是泼出来的辣子好、吊汤的花椒好。

“我们天水的辣椒是又香又辣,花椒又红又麻,煮出来的汤底能不好吃嘛?”这个天水的朋友之前是做牛肉面的,现在已经换门头了:天水老X家麻辣烫,还打出了20年老店的广告牌子。

我吃不了辣,米线都是吃三鲜的。

龙年春节前后,各地文旅局在看到哈尔滨三天赚了60亿后,眼都眼红了,十八般武艺都亮出来:少林武僧功夫迎客、汉服美男高铁站接客、最美妲己重返人间、兵马俑爬出来跳科目三。

最狠的是湖南张家界祭出了“湘西赶尸”。

2023年开始,经济形态中最早复苏反弹的就是文旅消费市场,传统旅游城市旅客运输量基本实现了100%的增长,部分城市迎来了“报复性旅游消费”。

还直接带动了文化娱乐、酒店住宿、交通运输、餐饮美食、礼品纪念品、服装服饰等等消费。

消费重新成为各地方经济增长的主动力。

同时,在流量的加持下,淄博、西安、威海、大理、哈尔滨等城市,“泼天的富贵”从天而降。

我威海老家的朋友跟我说,去年因为威海火炬八街的爆火,连招聘都变得容易了:

特别是策划、运营、新媒体和IT岗位,投简历的数量都翻了几倍;许久沉寂的二手房市场也伴随着游客在暑期迎来了“小伏天”;几个当地的老品牌餐饮也收到了资本合作的意向...

文旅发展对小城市人才回流意义重大。

流量来了,得要接得住,城市管理和旅游服务都要能跟得上,否则就会变成吐槽大会,这些都是“网红城市”必须面对的考验。

以淄博为例,烧烤出圈后,从网友反馈来看,淄博用一系列有效措施确保了城市旅游业的健康发展和当地文化的传播。

热度散去后,淄博政府也在积极推动城市旅游业转型升级,从单一的观光旅游向电商产业、休闲度假等多方面发展。

城市管理水平可圈可点。

前几天和西安文旅行业资深老兵交流,他给我说:

以前没有文旅的概念,就是搞旅游,而发展旅游经济的条件非常苛刻,老祖宗得赏饭。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长期经营建设的积淀、城市通达性,缺一不可。就算这些条件都具备了,还需要一些运气。

比如哈尔滨冰雪大世界从1999年开始举办至今已经24届了,每年冬天也确实都是哈尔滨旅游旺季。

虽说尔滨突然成了新晋网红,但人家底子却是老牌旅游城市,冰雪旅游的基础很好。

这回短视频宣传啥的再加把力,旅游服务再提一提,就顺势火起来了。

以小朋友们眼里人气极高的珠海长隆海洋王国为例,仅运营成本就包括:

支撑包含园区的管理人员、饲养员、演员、设备运维人员、表演者以及其他维持正常运营的人员要近千人;海洋生物的饲养、训练、维生成本、海水的处理,空气制冷等等都是大量的成本投入;还有各类经营贷款、营销和媒体宣传费用、各类商务费用、票务分成费用、设备维修及造景翻新等等。

没有老祖宗留下来的文旅遗产,靠拼运营那就是百亿级投入。

没有旅游经济基础的城市,想通过流量想转型做文旅,太难了。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地下看陕西,地上看山西;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好多策划公司和设计公司的方案都是你抄我的,我抄你的,最后的结果就是网红人造景区同质化程度很高。

盲目的靠人造概念和景点,只会一地鸡毛。

有些地方组团来西安取“文旅真经”:

走一走、看一看、吃一吃、喝一喝;结论是回去再投资改造几个景区,搞点演出和NPC;买流量、造话题、拍短视频把游客吸引过来。

这是不尊重文旅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

一直以来,文旅产业都是一个不太赚钱的行业:投入高、回报慢。

不然前几年各大开发商们就不会“以文旅名义拿地”,再“挂羊头卖狗肉”去卖住宅。

2024年2月,天水市公布了2023年度城市GDP是856.78亿,2023年末常住人口290.72万人,全市人均GDP是2.95万元。

同期,淄博市也发布了2023年城市GDP是4561.79亿,人均可支配收入4.7万。

GDP决定了城市文化和旅游部门蓄力的基础。

2024年1月15日,中央有关部门公开通报3起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典型问题,其中之一是甘肃省天水市盲目举债上马“有轨电车”项目造成巨大资金浪费。

2023年底,张家口看到了尔滨同学在冰雪产业的发展潜力,决定投资19亿打造一个媲美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的景点。

一顿操作猛如虎,线上线下齐发力,最后雪都快化完了,但游客却寥寥无几,最后血亏收场。

贵州独山县水司楼号称是世界上最大、最高、最壮观的纯木质榫卯结构,堪称水族的“布达拉宫”。

2016年开始建设,累计投资2.56亿元,后资金链断裂,至今未能完工。

要警惕盲目跟风投资对城市文旅的反噬。

今年还会有很多网红城市突然出现,这对拉动就业,促进本地人才回流,都是不错的经济补充。

希望广大想搞好文旅的城市城投、城市旅投、城市文投、城市基投能够尊重文旅发展规律,首先把城市营商环境和服务接待质量水平提升上去。

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和交通。

未来几年,全国文旅市场肯定会持续繁荣,文旅消费趋势呈现出个性化、小众化的特征。

广大游客,特别是年轻人不再一味追逐传统旅游城市,一盘烤包子、一顿烧烤、一瓶养生酒、一碗麻辣烫、一顿酸汤鱼都可能成为年轻人“奔赴”的理由。

爆款视频是可以重复的,城市出圈也是可以重复的。

我觉得对很多小城市来说,提前做好流量承接,努力把流量引导到产业经济发展上来,吸引创业者和投资人,增加就业机会,让“奔赴”变成“双向奔赴”。

这是对城市执政官的新考验,别把压力都给到文旅局。

我们的思路是“文旅+IP”:IP引流、文旅搭台、产业升级、城市更新,所以,可以把压力给到我。

0 阅读:0

易旻昊有创业心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