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图-4轰炸机:“B-29斯基”横空出世,图波列夫喜提列宁勋章

墨林聊天 2022-01-10 16:50:40

在网上想找图-4的图片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要么翻来覆去就那几架:俄罗斯中央空军博物馆的01号、中国航空博物馆的空警1号,要么就定位到了B-29,这倒也很正常,因为图-4本来也就是通过测绘,原原本本复制的B-29。图-4在国内,早前叫杜-4,其实是一个意思。

图-4轰炸机

其实苏联对战略轰炸机并非不重视,除了最早的”伊里亚·穆罗梅茨“以外,20到30年代还研制了TB-3重型轰炸机,在载弹、航程等方面在当时都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此后研制的佩-8也并不弱于同期的英美战略轰炸机。但德国入侵把一切都打断了,地面战争的严重性迫使苏联航空工业把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支援前线的中小型轰炸机和强击机上,远程重型轰炸机的研制只好暂时放在一边,原有的航空工厂有的遭到破坏、有的迁到远东地区,飞机生产也受到严重影响。这也导致二战期间苏联的重型轰炸机相对英美等国少得可怜。

聊聊佩-8重型轰炸机:斯大林的重锤,可惜势单力薄难成大器​

佩-8重型轰炸机只生产了90多架

相反,美国由于本土没有遭到打击,工业产业受到的冲击远远小于苏联,有精力和资源研制如B-17、B-29这样的大型远程轰炸机。斯大林不是不想要,美国参战后于1942年出台了租赁法案,1943年B-29服役后,斯大林就多次要求罗斯福租借B-29给苏联,用于对德作战,美国人也不傻、当然一直没有答应,只是向苏联提供了B-25这类中型轰炸机。

B-25轰炸机

其实苏联并不缺少研制大型轰炸机的人才,像图波列夫、佩特利亚科夫、米亚西舍夫等等,当时在研制轰炸机方面都能独当一面,图波列夫不用多说了,前面提到的佩-8就出自佩特利亚科夫(佩氏可惜死得早,否则后来搞不好能成为图波列夫的接班人),米亚西舍夫当时还年轻,在图波列夫领导下工作,后来也单独成立了自己的设计局,这是后话。

安德烈·尼古拉耶维奇·图波列夫

1944年在对日本的空袭中,一共有4架B-29或因为受伤或迷航等等原因迫降到苏联远东地区,被苏联“留”了下来,其中有三架是完整迫降、另有一架坠毁,像这类大型飞机上,一般都会附带飞行员操作手册等技术资料,当然也一并被留下来。当时苏联已经在着手研制一种与B-29性能接近的ANT-64/图-10轰炸机,准备用于空投苏联的原子弹,到1944年9月已经完全成了全尺寸飞机模型,但米亚西舍夫建议对B-29进行仿制,一方面可以吸收美国的经验,另一方面当然也可以减少大量设计工作,快速研制出需要的飞机。斯大林经过与图波列夫的一次深入讨论后下定了决心,立即成立了以图波列夫为首的设计班底,开始了B-29的测绘仿制工作,同时中断了ANT-64的研制。

但那时苏联还处在与德国的交战中,虽然战场局势有了一些的好转,但仍然不能掉以轻心,还必须大量生产前线轰炸机和强击机;加上前期战争的破坏,生产能力也并没有得到完全恢复。B-29是个大块头,光是各个部件的测绘已经非常不容易,仿制就更不是那么简单,再加上斯大林提出的要求是到1947年首飞,相对于当时的整体环境而言,图波列夫肩上的担子并不轻松。

三架完整的B-29飞到莫斯科,其中一架完全拆解,一架被用作仿制样机,第三架用来试飞。每一个部件都要进行彻底的测量、称重、测试,一些重要部位的材料还要进行光谱分析确定成份。结果倒是非常完整,但有时也难免呆板。据说原版B-29的座舱里的烟灰缸也被完整复制了下来,但苏联其实不允许飞行员在飞机上抽烟;还有一个可能是工厂里工人加工时不小心造成的小洞,因为实在不清楚这个洞的作用,于是在所有图-4飞机上的同样位置都有这样一个小洞……有些可能只是坊间传闻,当个笑话来听就好。

实际测绘仿制中的一个很大问题是美苏两国使用的计量单位不一样——美国是英制而苏联是公制。这个从数据上说可以简单换算,但飞机的生产需要用到的工具工装等,就没有那么方便。B-29的铝合金蒙皮厚度为1/16英寸,按公制算是1.5875毫米,这个差点要了图波列夫的老命,因为苏联当时无法制造出这么厚的铝板——不是造不了这么薄,而是没有这种有零有整的规格,用1.6毫米厚的会超重、用1.5毫米的强度又不够,最后图波列夫只好在不同位置用不同厚度的铝板,总算解决了问题。

所以,说是仿制,实际上很多地方都需要重新设计。比如发动机如果也仿制,工作量显然太大,于是图波列夫最后采用了苏联自制的ASh-73星型气冷发动机,只仿制了化油器、增压涡轮等设备。不过Ash-73是美国R-1820的一种发展型,虽然与B-29的R-3350发动机没有多大关系,好歹源自一家,算是最接近的一种。另外两国所使用的炸弹不同,而不同的炸弹又具有不同的弹道曲线,为此又重新研制了轰炸瞄准具。

自卫航炮也比较麻烦,B-29的五门自卫炮塔采用遥控操纵,系统内置程序已经消除了视差等问题,而且五名射手中的任何一个人都可以从自己的位置控制任何一门炮塔,这在当时是相当先进的。测仿这种自动同步驱动装置耗费了不少时间,但研制出来以后也物有所值,在后续的苏联轰炸机上都得到了应用。后来图波列夫干脆在生产型上把B-29上的12.7毫米机枪全部换成了20毫米口径航炮,自卫火力因此得到了增强。

最终不到3年时间,第一架图-4就被生产出来。从外观上看,除了机身上的大红星,看不出来与B-29的任何区别。B-29空重为34,930公斤,第一架图-4的空重为35,270公斤,仅仅比原型机重了300公斤。1947年5月19日,首架图-4首飞成功,斯大林表示满意,随后立即投入批产,但各种试验一直持续到1949年,前三架飞机按照最初的要求参加了1947年8月3日的莫斯科航空节的飞行表演。1948年底,斯大林亲自放行,图-4开始在苏军中服役,图波列夫因为组织有力领导有功被授予列宁勋章。

俄罗斯中央空军博物馆里的图-4

各型图-4一共生产了847架。在服役后,图-4拥有足够的航程用来攻击芝加哥或洛杉矶等西部城市,这对美国而言是一大威胁,苏联同时还在研制空中加油系统,进一步延长航程,但这些系统都只进行了试验,没有实际安装,苏联最早的空中加油是在图-16轰炸机上进行的。美英两国为此专门进行了对图-4进行拦截的测试,以寻找有效拦截方法。但图-4的生产时间实际上并不长,1952年就停产了,因为喷气时代已经来临,美国已经开始B-36和B-52的研制,苏联的图-16和图-95也即将开始研制,这批图-4后来主要用于运输或试验,其中包括1951年10月18日进行了苏联第一枚空投原子弹试验。

挂载2枚KS-1空地导弹

少量图-4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也来到中国,因为航程远、载弹量大、留空时间长,在一些特殊任务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如西藏平叛、远程空中巡逻、空中拦截入侵敌机等,后期还曾用于预警机、无人机母机等特种飞机的飞行平台,这又可以说好几个其他故事了。

中国航空博物馆里的空警1号

码字不易,觉得不错就点个关注呗
15 阅读:885
评论列表
  • 2022-01-17 13:35

    图-4是23mm.机炮!

  • 2022-07-13 21:10

    中国的图四也换发动机了

墨林聊天

简介:聊聊天上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