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印军主战装备依赖进口,这是不争的事实,但印度的大国梦注定必须要发展自己的军事工业,因此在以往很多武器进口的过程中,包括坦克、飞机甚至军舰等,也有过引进生产线或授权生产的要求,以便积累研制经验,慢慢过渡到自行生产,这对于在工业发展上处于后发位置的国家而言,可能是唯一一条能快速提高工业实力的途径。
印度也在这条道路上走了很久,应该说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对自己也有了充足的信心,早在本世纪初,下一代战斗机就已经提上了规划,那会儿五代战斗机还只有F-22服役,所以印度一开始的目标也是第五代战斗机,当时的项目名称是MCA,意思是中型战斗机,也与与轻型的LCA相对应。MCA的意图是开发一种包含隐身性能的双发战斗机,以取代印度空军的幻影2000和SEPECAT美洲虎。但众所周知,光是LCA已经拖了又拖,MCA就更是没影。
2010年,MCA前面加上了一个A,意为先进,于是整个计划也变成了“先进中型战斗飞机”,也就是现在的AMCA。2010年10月,印度政府拨出10亿卢比进行可行性研究。2013年11月至2014年12月,印度先后研究比较了9种构型,最终在2014年底确定了基本设计配置,并向印度空军提交了详细的计划报告,2018年4月,印度国防部宣布AMCA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已经完成,随后进入详细设计阶段,并建造了全尺寸模型用于测试隐身特性,印度计划于2025年推出AMCA的首架原型机。
AMCA一开始也是作为五代机研制,但后来受到其他国家五代机及六代机研制计划的刺激,AMCA的计划也发生了变化。目前的计划是分成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Mark 1要求达到五代机的标准,包括内置弹舱、雷达隐身等,配备进口的矢量推力发动机、有源相控阵雷达;第二阶段Mark 2将配备升级的国产发动机、并纳入无人僚机等第六代战斗机的特点和技术,计划首先采购2个中队的Mark1、后续再采购5个中队的Mark 2,总计采购7个中队规模的AMCA,按每个中队约16到18架的规模,总数将达到100架以上。2021年11月,印度空军、印度斯坦航空公司、DRDO、ADA、国防部和财政部进行了持续的磋商,AMCA原型机的最终设计正准备获得内阁安全委员会的批准。
在具体设计方案上,AMCA采用梯形上单翼,面积较大、并可以减少跨音速阻力,V型垂尾,有前缘和后缘襟翼、副翼、方向舵和全动平尾作为飞行控制面;气泡状座舱位置较高,可改善飞行员视野;大致矩形的两侧翼下进气道,前三点式起落架。内部弹舱位于机头和主起落架之间的机身下部。为了减小雷达反射面积采用了了“S”形进气道和DSI进气口,机身用锯齿形开口,大面积应用复合材料等,除常规导弹、炸弹等武器以外,还考虑了定向能武器。
作为第六代战机的一个重要特征,AMCA计划配备一种更强大的AESA雷达,用分布式被动传感器和人工智能(AI)辅助的多传感器实现数据融合,以提高空中态势感知能力,并与机载先进电子战(EW)套件协同工作。AMCA原计划采用为LCA开发的升级版“卡弗里”发动机,但由于性能欠佳,“卡弗里”发动机计划被搁置。预计Mark 1仍将采用F414加力涡扇发动机,而Mark 2将使用国产或合资企业研发的110 千牛级发动机。
外界很多人,对AMCA这种从五代机跨越到六代机的计划并不认可,但到现在也没有一个对六代机的准确和完整的界定,所以如果AMCA真的具备了通常意义上六代机的性能,如更强的隐身、超音速巡航、无人僚机系统、网络化作战、人工智能辅助控制等等,要说是六代机倒也挑不出毛病。但即使是印度国内,对这一点意见也不尽一致。相关研究和承制单位,如印度斯坦航空有限公司(HAL)、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DRDO)、航空发展局(ADA)、国防部等部门当然说就是六代机,HAL甚至还推出了一个由多种新型无人机组成的“战斗空中团队系统(CATS)”,作为AMCA的无人僚机体系,只不过AMCA本身却没有太大进展。不过作为甲方老大,2019年印度空军元帅阿汗辛格表示,这将是具有“第六代特征”的“第五代战斗机”,这可能是对AMCA最精确的表示。
这位元帅第二年又说了,印度还有“真正的六代机”正在研发,这下似乎给AMCA的划代给了一个明确的总结。对于印度来说,因为第五代战斗机的研制已经落后于其他国家,所以想一步跨入六代机门坎的迫切愿望是可以理解的,但从以往印度装备的研制进度来看,即使AMCA是五代机,想要按计划在2025年左右出原型机、2035年装备部队,恐怕也只是画了一个“会飞的饼”聊以充饥,话说飞饼好像本来也是印度一种特产。
相关链接
聊聊六代机之日本F-X:是升级换代,也是振兴日本航空的希望
聊聊六代机之英国暴风:在联合研制的道路越走越远
聊聊六代机之法德FCAS:自主的欧洲需要自己的下一代战机
聊聊六代机之美国海空双雄:犹抱琵琶半遮面的F/A-XX和F-X
AMCA参考数据(设计值):
基本参数机组人员:1名
机 长:18米
机 高:4.8米
机翼面积:39.9平方米
重量参数(估计):空 重:11000千克
全 重:18,000千克
最大起飞重量:25,000千克
燃料容量:6500千克
有效载荷:共7000千克,内部弹舱2000千克、外挂5000千克
动力装置2台改进的F414加力涡扇发动机(初期)
性能参数最大速度:马赫2.15+
巡航速度:马赫1.82
航程:3240公里
作战半径:1620公里
转场航程:5324公里
实用升限:20000米
武器航 炮:1门23毫米口径速射炮
外 挂:14个(非隐形版本),总载弹量约9吨(预计),可携带:
空空导弹
阿斯特拉系列、米卡NG
空地导弹
“布拉莫斯”NG超音速巡航导弹、SANT防区外反坦克导弹、Rudram反辐射导弹
炸弹
激光制导炸弹等
航电设备改进型Uttam AESA雷达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