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红楼梦》第七十五回中,正逢中秋佳节,贾母领着一群儿孙赏月,并且进行击鼓传花的游戏,“若花到谁手中,饮酒一杯,罚说笑话一个”,结果鼓声两传,恰好落在了贾政手中,不苟言笑的贾政,为了讨母亲欢心,只好讲了一个笑话。
但贾政的这个笑话,却颇为读者所诟病,原来,他说了一个非常“低俗”的笑话,是关于一个人怕老婆的:
“一家子一个人最怕老婆的。这个怕老婆的人从不敢多走一步。偏是那日是八月十五,到街上买东西,便遇见了几个朋友,死活拉到家里去吃酒。不想吃醉了,便在朋友家睡着了,第二日才醒,后悔不及,只得来家赔罪。他老婆正洗脚,说:‘既是这样,你替我舔舔就饶你。’这男人只得给他舔,未免恶心要吐。他老婆便恼了,要打,说:‘你这样轻狂!’唬得他男人忙跪下求说:‘并不是奶奶的脚脏。只因昨晚吃多了黄酒,又吃了几块月饼馅子,所以今日有些作酸呢。’”
这个笑话,一直为人所诟病,因为怕老婆的方式有多种,贾政却偏偏要说这样一个低俗又恶心的笑话。曹雪芹从不写废笔,所以贾政的这个笑话,必然是他精心安排的。很多人都认为,作者之所以给贾政安排这样一个笑话,是为了说明他的低级趣味,是为了嘲讽他不为人知的肮脏一面,说明他是一位赤裸裸的假道学先生,从而暗示贾家的纨绔子孙,其实已经烂到了骨子里,没有一个好的,所以即便如贾政,也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65c31c20874f7a6db1419291e8fabc26.jpg)
然而,看过曹雪芹全篇故事的脂砚斋,却在这个笑话旁批注道:“这方是贾政之谑,亦善谑矣。”
从语气来看,似乎这是对贾政的夸赞而不是贬低,为什么脂砚斋会批出这样的一句话来呢?难道这个笑话有其他言外之意?其实,要理解贾政为何讲这样一个笑话并不难,这要从这场中秋家宴说起。
一、中秋家宴《红楼梦》中描写了不少节日风俗,均写得非常精彩。中秋节正面描写的有两次,均有很重大的意义,第一次是开篇时,引出了甄士隐和贾雨村的故事,实则是提纲挈领的大关节所在。
第二次便是第七十五、七十六两回,写贾母带着儿孙共过中秋佳节。但此时的贾府,辉煌不再,衰败之气已露。当时,与贾家世代相交的甄家因获罪被朝廷抄没家产,贾母听说后心中老大不自在,但依然勉强打起精神,“别管人家的事,且商量咱们八月十五赏月是正经。”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870d50d56501d8d7607f47a7d62ec92c.jpg)
贾母嘴上虽然这样说,实则心中早知兔死狐悲的道理,而在凸碧山庄赏月时,贾母看到下面只围坐了半壁,内心不禁感伤起来。当时,因为抄检大观园之事,薛宝钗已经搬出,平时家宴中担当气氛活跃主力的王熙凤,也因病不能到场,贾母不禁更加伤感,所以,中秋赏月游戏之事,都是为了排遣心中的悲凉罢了。
凸碧山庄中秋夜宴,看上去很热闹,先是贾母带着全家焚香拜月、品尝月饼,处处张灯结彩,一派觥筹交错的兴盛景象,酒过三巡,贾母又让人击鼓传花,罚酒讲笑话,更显热闹,但实则却是烈火烹油,已有凄凉衰败之声。
贾政为人至孝,而且不是假孝顺,是真的从各种细节上都做到了“至孝”二字,比如,之前元宵节猜灯谜,贾政为了逗贾母一笑,故意胡乱猜错,罚了很多东西,但贾母却非常开心;贾政平时除了晨昏定省之外,每次贾母训斥责骂,他无论对错,从不反驳,反而是躬身赔笑、认错、叩头请罪,总之,封建纲常伦理下,一个儿子能做到的,他都做到了。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a0d3946aae21514b8fe7d32373adde4d.jpg)
正因为如此,所以贾政想借自己说笑话之机,冲散老母亲心头的阴云,事实证明,贾政这个笑话,确实也做到了这一点,贾母因此哈哈大笑,家庭气氛变得非常融洽,贾母心头的阴云也消散了不少。
二、贾政的笑话到底是低俗还是应景如果单看这个笑话本身,的确有些庸俗。怕老婆的笑话很多,贾政偏偏选这么一个有点恶心的,而且贾政自己本就是男性,似乎有点自我贬低的意思,实在不敢让人恭维。但很多时候,我们不能断章取义,要将文字放在故事背景中,方才见其妙处,《红楼梦》中更是每每皆是。
贾政的笑话算得上十分低俗吗?如果放在书中来看,其实并不算十分低俗。比如,之前元宵节的家宴上,贾母便曾说了一个巧嘴媳妇喝猴子尿的笑话,其实意在调侃王熙凤,但大家听完,也都哈哈大笑,所以“笑话儿不在好歹,只要对景就发笑”,这才是笑话的趣味,要对景。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7fd977a92e83477733eefd66cb51f522.jpg)
我们回头看贾政的这个笑话,虽然不见得多么高雅,但因为最后应了八月十五的景,说“只因昨晚吃多了黄酒,又吃了几块月饼馅子,所以今日有些作酸呢”,八月十五吃月饼本就应景,现在说进笑话中,可以说谐趣得很了,贾政的笑话,也博得满堂彩,贾母笑得更是开心。
更逗的是,贾政说完后,贾母让人取酒来,“既这样,快叫人取烧酒来,别叫你们受累”,因为有了这样一层谐谑,所以更增喜剧效果,大家又因此而笑了起来,给这个笑话又增加了一股浓浓的喜剧氛围。
以贾政的修养,自然知道笑话有雅俗之分,但他还是说了这样的笑话,可见他知道这无伤大雅,贾母也会喜欢,否则他怎么会自毁形象呢?在《红楼梦》中,贾政虽然古板,但在品德上可比其他贾家的纨绔子弟强多了。而且,这样的笑话,明显与贾政平日刻板的面目不同,更能增喜剧效果。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6c6a6a870b70ebf8703ddf8857dc18cd.jpg)
相反,同样是被罚笑话的贾赦,却讲了一个非常“不应景”的笑话,并且有讽刺贾母之意,他说:
“有一家人,儿子很孝顺,有一天母亲病了,就到处求医问药,请来了一个会针灸的婆子。这个婆子除了会针灸,其他一概不懂,说是心火,针灸一下就好了。儿子纳闷,‘你心上扎针,那人不没命了?’婆子说,‘不扎心,扎肋骨就行了。’儿子还是纳闷,肋骨离心那么远,怎么能治好呢?婆子说,‘这你就不懂了,天下父母偏心的多着呢。’”
贾赦的笑话,无论有心还是无意,明显有弦外之音,曲折地发泄出了对贾母偏心的不满情绪,这引起了贾母的不快,所以贾母听完后说“我也得这个婆子针一针就好了”,虽然贾政极力遮掩,但还是难免含沙射影之嫌。这个笑话,不仅不应景,反而有些抱怨的意思了。
三、曹雪芹为何要安排贾政说这个笑话《红楼梦》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即书中的一字一句,几乎处处独具匠心,诗词歌赋、酒令灯谜,无一处不合乎人物的性格和身份,所以很难说作者安排给贾政这个笑话是无心的。从创作意图来看,至少有两点是可以解释通的。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0e992964e77507e4646bffc391a42d65.jpg)
第一,是对比贾赦,暴露家庭内部矛盾。与贾政的恭谨孝顺相比,贾赦不满的情绪就多了,所以两人都讲了笑话,效果却不一样,贾政让贾母喜笑颜开,贾赦却让贾母不快。
除此之外,作者还特意写到了宝玉和贾环两人也传到花作诗的对比,贾赦甚至不合时宜地对贾环说出了,“以后就这么做去,方是咱们的口气,将来这世袭的前程定跑不了你袭呢!”要知道,贾环是庶出又是次子,世袭的功名,怎么也落不到贾环头上,但贾赦作为家族中的老大,却明知如此,依然给贾环说这种话,可见,贾赦对贾母和家族其他人的不满。看似欢乐的中秋节家宴上,实则暗藏深意,这也是曹雪芹的一惯笔法。
第二,是突出贾政的孝。虽然曹雪芹在整部《红楼梦》中极力反对封建伦理纲常,但对于“孝”字却并不反对,书中很多地方,都对“孝”字给予了肯定。贾政说这样一个笑话,有点老孩子娱亲的味道,是符合贾政“孝子”形象的。
我们不能因为贾政对贾宝玉的限制,就先入为主,认为贾政是伪君子、假道学,是“假正经”,恰恰相反,正因为贾政是封建礼教的“卫道士”,所以才更能凸显他逗贾母一笑的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