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王玄陵
声明:本文基于小说《说岳全传》创作,与历史无关!
有文化的人,骂你的时候,还会让你觉得是在夸你。
钱彩就是这么一个“有文化的人”。
那个被骂的人,就是岳飞,而那些以被骂为荣、津津乐道的人,当然就是读者诸君了。
说句文绉绉的话,这就叫作“寓贬于褒”。
一
在小说的前半部分,截止到第四十二回岳云牛头山寻父为止,岳飞的形象都是神勇且光辉的,可谓“文才武略,天下第一”。

但,牛头山是一台地秤,将岳某人的“虚胖”称量的清清楚楚。
岳云与金弹子,就是这台秤上的两个砝码。
钱彩毕竟是聪明人,不像笔者一样说实话挨骂,正所谓“实话好说不好听”嘛!
所以,人家钱彩只挑好话来说,用了半部书的篇幅,夸耀岳飞是如何如何勇武、智慧、忠义。
为了表现岳飞的勇武,钱彩给他安排了五场单挑戏份,不管是对战金兀术、余化龙,还是对战杨再兴、何元庆,岳飞总能够不落下风。
这颇有点太极张三丰的意思:“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岗;他横由他横,明月照大江。”
通过这再三再四的皴染,终于给读者留下了一种印象:岳元帅单挑无敌!
这正是钱彩的用意所在,只有你信了,你才会不骂他,这顶“抹黑民族英雄”的大帽子也就扣不到他的头上
——日后谁把真相揭穿了,你们骂他也就是了。
钱彩“寓贬于褒”的第一招,就是不让岳飞再下场单挑,而是通过塑造一个又一个的顶级高手,来衬托岳飞武艺的低弱。
最杀人诛心的是,前两个用来衬托他的人物,一个是他年仅十三岁的儿子,另一个是废物粘罕的二公子,都是岳飞的晚辈。
岳飞那些结拜兄弟们,以及那些和他战成平手的高手们,一个个轮番上阵,可充其量只有何元庆坚持了二十几个回合。
反观岳飞年仅十三岁的儿子,却能和金弹子打上八十多个回合。
这无疑是在对岳某人啪啪打脸,这脸打得还很有水平,岳飞只有在台上看的份,根本没有自我证明的机会——当然也没有这样的实力,只有一帮子被钱彩洗脑的吃瓜群众,高喊着“遇强则强”的口号替岳飞做着无力的辩白。
这很好,这样抹黑英雄的锅就轮不到钱彩来背了,揭破真相者永远是别有用心之人。
二
此战的讽刺意味还不仅限于此。
此战岳飞的表现,与之前岳飞所形成的反差,是对前面半部书当中岳飞光辉形象的整体抹杀。

在岳家军诸将纷纷败阵的情况下,岳飞一没有亲自下场找回面子,二没有用他的所谓计谋破敌,而是龟缩回山上连挂七道“免战牌”。
挂“免战牌”也就罢了,为什么要连挂“七道”,这就是钱彩的春秋之笔,这就是用以抹杀岳飞看不见的刀子。
而更有意思的是,将七道“免战牌”打成稀碎的,正是岳飞刚出山的儿子岳云。作者通过岳云的心理活动,不动声色的骂了岳某人一番,岳云暗想道:
“这也奇了!吾进出皆无勇将抵挡,怎么将‘免战牌’高挂?想是哪怕事的瞒了爹爹,偷挂在此的,岂不辱没了我岳家的体面!”
岳云的这番心理活动,正是他最真实的感受,也代表了岳家军将领的内心感受。而那位“辱没岳家体面”的人,正是岳飞本人。
通过岳某人儿子的嘴道出,可以说是辩无可辩。
钱彩其实也是在暗示,所谓“岳家的体面”,纯粹是专捏软柿子换来的虚名,真正遇到像金弹子这样的高手,岳某人表现的比任何人都狼狈。
再次声明,笔者没有读过《宋史》,不敢对古人妄加褒贬,这是小说家钱彩的意思,我只是把他翻译了出来。
这让我想到了周星驰电影《鹿鼎记》中的一段台词,韦小宝质疑陈近南“反清复明”的原因时,大反派冯锡范现身说道:
“陈近南,你食古不化,连你的徒弟都不服你!”
钱彩的这些“寓贬于褒”的桥段,无疑也是对岳某人的菲薄:
“岳某,你食古不化,贪慕虚名,连你的亲儿子都不服你,你又如何能服众?”
三
类似的对比,更表现在岳雷扫北时期。

众所周知,岳雷扫北时期所遇敌人的实力,比岳飞时期整体上要强一大截。
反过来说,岳雷手下的将领,整体实力是比不上岳飞时期的。
但,面对诸多强敌的岳雷,表现的要远比岳飞从容。
就拿粘得力来说,粘得力一锤,能将牛皋震得虎口裂开。放眼岳飞时期遇到的敌将,有谁具备这样的实力?
金弹子已经是岳飞遇到的最大劲敌,可金弹子在对上牛皋的时候,也只是将牛皋打得“两臂酸麻”,远没有到将虎口震裂的程度。
岳飞连一个金弹子都对付不了,都要慌乱的连挂七道“免战牌”,如果遇上的是粘得力,那么又该如何?
粘得力在岳飞时期,基本上是不可战胜的,单挑就不必说了,就算岳飞引以为傲的“车轮战术”,同样不会起到任何作用。
粘得力那可是以一己之力,打败岳雷十员小将的存在,群殴对他都是免疫的,如果换作是岳飞,恐怕只能再挂七道“免战牌”了。
如果一个粘得力不够,再来一个山狮驼,请问阁下又当如何?
岳某人恐怕只有“望北兴叹”的份了。
上当的吃瓜群众必然会狡辩,这是因为岳飞手下没有顶级大将,这是因为《说岳》后期战力写崩了,云云......
岳飞手下何尝没有顶级大将,就凭高宠连挑十一辆铁滑车这一手绝活,岳雷帐下就没有人能来。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岳某人有一个高宠而不能用,高宠在岳某人的排挤与不作为之下,愤然战死。如此胸怀,又岂能成什么大事?
这还是钱彩的意思,春秋笔法。
四
还有一些东西,即便我再三再四强调声明,也不能多说了。
聪明的人,从岳雷与岳飞掌兵的对比,可以发现很多潜藏的东西。

二人之间的对比,处处都是钱彩精心设计的。
作者用了半部书的篇幅,给岳飞加上诸多主角光环,他的所有一切都是顶配的,师父是顶配的、武器是顶配的、武将是顶配的、智力是顶配的......
反观岳雷,岳雷扫北的全部篇幅只有区区五回,他的身上没有任何主角光环,作为后五回的故事主角,甚至连舞台聚光灯都没有打到他身上过,他没有资质、没有明师、没有神兵......
甚至连手下的将领,都是岳飞时期留下的“遗产”,岳雷扫北的主要战力,除了岳飞留下的陆文龙、关铃等大将以外,基本都是岳飞时期岳家军将领的后代,如杨继周、董耀宗、王英等。
岳雷就凭借着乃父留下的一点“遗产”,就接连大破兀术大军,直捣黄龙府,迎回二圣遗骨,做到了岳飞做梦都想实现的宏愿。
诚然,这样的虚构情节,寄托了说书人美好的愿景。
但对于一个小说家而言,这更是对岳飞最大的反衬。
这无疑是在告诉我们,岳某人名不副实,岳飞的失败非战之罪。
岳雷与岳飞最大的区别,恰恰是在于他没有强大的个人实力,也没有那么多执念,所以他才能人尽其用,让每个人都发挥其价值。
再次声明:本文基于小说《说岳全传》创作,与历史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