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理论认为,脾具有运化水湿的功能,若脾气虚弱、脾失健运,则可能导致水湿内停,形成湿气。所以气虚是湿气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很多人使用祛湿的中药,可以暂时去除了湿气,但如果气虚的根本问题没有解决,湿气仍会反反复复地停留在身体里。
黄芪具有健脾益气的功效,能够增强脾脏功能,促进脾脏对水湿的运化。因此,黄芪通过健脾益气,能够从根本上改善湿气过重的状况。
以下给大家分享益气的黄芪和祛湿的中药搭档泡水喝,让大家远离湿气缠身的烦恼!
黄芪
1. 黄芪+茯苓
黄芪15-30g,茯苓10-20g。黄芪它有补气第一药之称,能补益脾肺之气,给水液代谢提供动力,同时还有利水消肿的作用。而茯苓甘淡性平,利水渗湿,健脾养胃、宁心安神。茯苓一方面能利水渗湿,另一方面通过健脾,补益肺肾来防止湿气再生。黄芪搭配茯苓可以对气虚引起的自汗水肿有一定的缓解,还能够补气养血,健脾祛湿。
茯苓
2. 黄芪+陈皮
黄芪15-30g,陈皮10-30g。陈皮归脾肺经,具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的功效,陈皮因其苦温而燥,能够燥湿化痰,有助于祛除体内湿气。黄芪健脾益气,增强脾脏功能;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促进湿气的排出。两者配伍使用,能够共同发挥健脾除湿的功效。黄芪和陈皮配伍可以用于治疗脾虚湿盛所致的腹胀、腹泻、水肿等。
陈皮
3.黄芪+浮小麦
黄芪15-30g,浮小麦20-30g。汗为心之液,夏天爱出汗,出汗多就会导致胸闷气短。那浮小麦就非常适合气虚自汗的人。那就是坐那不动也不停的出汗,稍微活动一下更是大汗淋漓的人。因为浮小麦具有敛汗的作用,能够减少不必要的排汗,从而防止体内湿气的过度流失。中医讲,汗液的过度流失也可能导致体内湿气的增加,因此敛汗也有助于除湿。黄芪固表止汗,增强体表的防御功能,防止外邪入侵,同时也有助于调节体内水液的平衡,减少不必要的排汗,从而间接地有助于除湿。
浮小麦
如果你有什么与疾病防治或健康养生相关的问题想要了解,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哦。
❖本文仅作知识分享,不构成对任何药物或治疗的推荐和推广,不能代替专业医生的医疗建议。如有诊疗需要,请咨询和联系正规医疗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