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余杭——安乐塔公园
章太炎原名学乘,字枚叔,后易名为炳麟。清末民初民主革命家、思想家、著名学者、朴学大师。鲁迅先生在《章太炎先生二三事》一文中说章太炎:“考其生平,以大勋章作扇坠,临总统府之门,大诟袁世凯的包藏祸心者,并世无第二人;七被追捕,三入牢狱,而革命之志,终不屈挠者,并世亦无第二人:这才是先哲的精神,后生的楷范”。1869年1月12日,章太炎出生于浙江余杭书香门第,家庭富裕,有藏书楼及医学家传。章太炎幼时患有羊癫之疾,这给他的日常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但正是这“羊癫之疾”却多次救了他的命,成为其参加清末民初民主革命的护身符。

章太炎幼年受祖父章鉴及外祖朱有虔的民族主义熏陶,通过阅读《东华录》、《扬州十日记》等书,不满于满清的外族统治,奠定了贯穿其一生的华夷观念,形成具有其个人特色的民族主义观。十六岁时,章太炎遵从父命参加“童子试”。当时试题为:论灿烂之大清国。章太炎不就题论题,却在试卷里疾呼:“吾国民众当务之急乃光复中华也”。这种排满的语言在当时可是“反动之极”的话,弄不好是得丢性命的。幸好当时主考官没有深究,只是以他癫痫症发作为由,将他逐出考场不了了事。

章太炎纪念馆
光绪二十年(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中国被日本侵略者打败。在民族危机深重的刺激下,已成为儒学宗师俞樾高足的章太炎毅然走出书斋,结束了在诂经精舍前后八年之久的求学生涯。在康有为等人掀起的改良运动浪潮,设立强学会时,他"寄会费银十六圆入会",成为维新派的拥趸。当时,湖广总督张之洞在湖北武汉办了一家《楚学报》,聘请梁鼎芬为主办,章太炎为主笔。梁鼎芬是一个顽固守旧的人物,属于“保皇党”人,而章太炎则主张以革命的方式推翻满清政权。《楚学报》第一期出版前,梁鼎芬嘱咐章太炎撰文。

张之洞像
他本以为章太炎能写出一篇迎合清廷的文章,谁知章太炎却写了一篇六万多字的《排满论》。梁鼎芬读了《排满论》后,口中连呼“反叛反叛,杀头杀头”达数十次。随后,梁鼎芬来到总督署,要张之洞捕拿章太炎,按律治罪。章太炎好友获知消息后,向张之洞建言:总主笔是您聘任的,若因《排满论》一文酿成大案,则必受牵连,朝廷必先问罪于您。而章太炎原本患有狂疾,是一个“疯子”,是否以《排满论》是在他的狂疾发作后所写为理由,将章太炎驱逐出武汉便可以了。张之洞觉得言之有理,逐将“章疯子”赶出武汉。从此,章太炎“章疯子”一号不胫而走,逐渐传了开来了。

章太炎书法
1911年,辛亥革命后,袁世凯窃取民国大总统职位。章太炎对袁世凯抱有幻想,认为他将"厉精法治","以厝中夏于泰山磐石之安"。袁世凯极力笼络章太炎,发令"章炳麟授以勋二位","冀以歆动"。章太炎感恩戴德,他提出了"革命军起,革命党消"的错误口号,主张解散同盟会,并和一些立宪党人一起,组织中华民国联合会,不久再与一些小政团合并,改组为统一党,以后更与民社等合并为共和党,推黎元洪为理事长。章太炎背离了孙中山的民主革命的主张,一度完全站到了革命的对立面。

袁世凯像
袁世凯废除《临时约法》解散国会后,其称帝的野心昭然若揭。章太炎猛然惊醒。1913年8月,他进京欲与袁世凯说理。袁世凯避而不见,章太炎乃以大勋章作扇坠,至新华门大骂,遂被袁世凯关在北京龙泉寺,被软禁起来。他几次想方设法逃跑都没有成功,只好成天借酒浇愁,有时拿些纸片一遍又一遍地书写“袁贼”二字,或者对着墙壁把袁世凯痛骂一阵。他曾决意绝食,"以死争之",自云:"不死于清廷购捕之时,而死于民国告成之后,吾何言哉"!

北京龙泉寺
民国四年(1915年) 袁世凯意欲称帝,他派人逼迫仍被软禁的章太炎写"劝进书",章太炎竟欣然命笔。书云:“某忆元年四月八日之誓词,言犹在耳。公今忽萌野心,妄僭天位,非惟民国之叛逆,亦且清室之罪人。某困处京师,生不如死!但冀公见我书,予以极刑,较当日死于清朝恶官僚之手,尤有荣耀”!袁世凯看后,气得七窍冒烟,碍于章太炎的名望和学识,只好自嘲地说:"彼一疯子,我何必与之认真也"! 章太炎再一次因曾患“羊癫之疾”而躲过一劫。时称章太炎为"民国之祢衡"。在监禁期间,他编成《章氏丛书》初编。直到民国五年(1916年)袁世凯死后,才被释放。

浙江余杭——慧定法师(小白菜)墓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