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东南海西樵山——林则徐手书《三湖书院》
康有为(1858-1927年),原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西樵山人,广东南海丹灶苏村人,人称康南海。他学贯中西,知识渊博,倡导维新,希冀图强。是晚清时期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代表人物。他出生于封建官僚家庭。祖父康赞修官至连州训导;其父康达初官任江西补用知县。康有为少年时期师从康赞修、朱次琦,他们都崇信宋明理学。六岁时,跟从简凤仪读《大学》《中庸》《论语》和朱熹所注《孝经》,十一岁时父亲去世,跟随祖父接受严格的封建正统教育,攻读经史。理学思想的熏陶下,他开口圣人,闭口圣人,以至于大家都称他为“康圣人”。但康有为参加童子试屡次失败,母亲见儿子考场失意,郁郁寡欢,就为他操办了一门亲事。1876年腊月,19岁的康有为与22岁的表姐张云珠结为伉俪。

康有为像
光绪五年(1879年),康有为开始接触西方文化。二十二岁那年,一个人到西樵山白云洞读了不少经世致用的书。光绪八年(1882年),康有为第一次到北京参加会试,不幸落第。在归途路经上海,收集了不少介绍资本主义各国政治制度和自然科学的书刊。光绪十四年(1888年),康有为第二次到北京参加顺天乡试,再一次落第。他借机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受阻未上达。光绪十七年(1891年),应陈千秋、梁启超之请,康有为到广州长兴里万木草堂讲学。主讲内容是“中国数千年来学术源流、历史政治沿革得失,取万国公法比例推断之”,“大发求仁之义,而讲中外之故,救中国之法”。他在尊孔名义下先后写了《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两部著作,为变法运动创造理论依据和舆论氛围。

广州长兴里——万木草堂旧址
光绪十九年(1893年),仍讲学于卫边街。同年冬,迁草堂于府学堂仰高祠,这时康有为已有一百多个学生了。光绪二十年(1894年),康有为开始编《人类公理》一书,这本书经多次修补,后来定名为《大同书》发表。康有为这些早期的理论,虽然不尽科学,但他的改革精神却在知识界产生了强烈的震动和反响。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三月二十三日,清廷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瓜分危机迫在眉睫。5月2日,他趁第三次入京应试之机,联合1300多名举人上万言书,即"公车上书",轰动朝野。当年会试,康有为得中进士,授工部主事。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一月,光绪帝下令康有为条陈变法意见;六月十六日,光绪帝召见康有为,任命他为总理衙门章京,准其专折奏事,筹备变法事宜。

康有为得中进士碑
戊戌变法之初,在康有为的幕后主持下,光绪帝推动了一系列改革,积极推行新政,引起保守派势力的强力抵制。令人遗憾的是,光绪二十四年八月初七日(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临朝听政”,光绪帝被软禁,戊戌六君子被杀害,戊戌变法失败。九月初十日,康有为经由吴淞、香港逃亡日本。他在途中发表公开信,说是“天祸中国,际此奇变”,称慈禧太后为“伪临朝”,称幽废光绪帝为“罪大恶极”,并称自己“过承知遇,毗赞维新,屡奉温室之言,密受衣带之诏”,表示要“奉诏出外求救”。接着,康有为发出《奉诏求救文》,首数慈禧太后大罪十条,继言光绪帝“勤政爱民,大开言路”等“圣明”, 提出自己“无徐敬业之力,只能效申包胥之哭”。

慈禧太后像
其实,所谓“衣带诏”是光绪会见戊戌六君子杨锐时写给杨锐的,上面有“尔其与林旭、刘光第、谭嗣同及诸同志妥速筹商”等语。康有为以为诏书上提到的人均为戊戌六君子,已死无对证,就伪称是他受此“衣带诏”。他万万没有想不到,杨锐被杀后,他的儿子杨庆昶趁扶柩回四川,将“衣带诏”缝到四川举人黄尚毅的衣领中,带回老家。后来拿出来是皇帝的手书,是铁证,伪造不了。最终“衣带诏”之事大白于天下。当然这是后话了。康有为在海外以伪造的“衣带诏”欺世盗名,骗取海外侨胞的大量捐款,敛了很多钱财。他到日本后,就请文部大臣犬养毅予以支持;又上书同文会领袖近卫笃麿,说明“受衣带之诏,万里来航,泣血求救”。 这时,资产阶级革命派孙中山、陈少白也在日本,“以彼此均属逋客,应有同病相怜之感”,拟亲往慰问,借敦友谊,曾托人向康有为示意。

光绪皇帝像
而康有为表示自己奉有“密诏”,不便和革命党人往来,拒绝合作。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清廷向日本交涉,不准康有为旅居日本。二月二十三日,由日本外务省赠以旅费,康有为自横滨乘和泉丸渡太平洋,抵加拿大,在温哥华等地演说。于六月十三日,与李福基等创设保皇会,亦称中国维新会。声言凡是有“忠君爱国救种之心”的都是会中同志。但这个保皇会可不是随便能入的,入会者必须缴纳2元会费。康有为把“忠君”和“救国”联系起来,把光绪帝和变法联系起来,提出“救圣主而救中国”的口号,在海外颇有一些号召力。在康有为等人的蛊惑下,保皇会在世界各地招揽到了近百万的会员,陆续在美国、墨西哥、中美、南美、日本、南洋等地共建总会11个,支会103个,设总部于澳门。以澳门《知新报》和横滨《清议报》为喉舌,宣传君主立宪。

康有为书法
在这么多的会员中还有许多是有钱的大商人,他们自然提交了数额较大的“会费”。当时康有为大力鼓动起兵勤王,孙中山也密谋发动反清武装起义。保皇党和革命派都把戊戌六君子谭嗣同的挚友唐才常当作在国内组织武装起义的倚重人物。康有为给他3万元活动经费,并表示愿意再募集30万元继续支持。孙中山也派留日学生林圭、秦力山、沈翔云等先后参与其事。唐才常、林圭等回国后,于次年在上海发起成立正气会,秘密筹组自立军。自立军是康有为"保皇派"与孙中山革命派合作建立的武装组织。1900年8月初,唐才常在汉口建立自立军总机关,在长江沿岸联络会党,运动清军,组成自立军七军。计划于8月9日在汉口、汉阳、安徽、江西、湖南同时起兵。但康有为出尔反尔,未提供已承诺的经费,致使起义失败,自立军全军瓦解,唐才常等被杀。

唐才常像
自1898年流亡海外起,康有为周游各国,在华人居住区举办了多场演讲。他打着“救助皇帝保卫中国”这个幌子,筹集了大量的资金,而筹来的钱大部落入他的腰包,供其挥霍。他四渡太平洋,九涉大西洋,八经印度洋,泛舟北冰洋,先后游历日、英、法、意、美、加拿大、墨西哥、印度、巴西、埃及等42个国家和地区。1904年,康有为来到瑞典。他流连于北欧的风情,买下斯德哥尔摩东南沿海的沙丘巴登(意为盐湖浴场)地区的一座小岛,被人称为“康有为岛”。他在岛上建起中国式的园林,取名"北海草堂"。1907年,康有为依依不舍地离开后,此地便成了一个无人之地,以致杂草丛生,完全没了昔日的辉煌。不久,瑞典当局将其收回。之后,康有为又到了墨西哥,在当地开办银行,购买别墅。

瑞典斯德哥尔摩——康有为岛
更令人不齿的是,一直提倡一夫一妻制的康有为,除了发妻外,曾陆续娶了五个年轻貌美的姨太太,纸醉金迷,骄奢淫逸。这在当时引起了轩然大波,使他的声誉受到了一定的损害,被贴上“伪君子”的标签。民国二年(1913年),康有为以母丧为由请求归国。在得到袁世凯的首肯后,流亡国外15年的康有为至此归国。他在上海租下了一处大宅子,外观犹如一个大观园,每个月租金都要120两银元,家中还有三十多个男仆十多个女仆,非常奢侈享受。1927年,康有为七十大寿,康门弟子齐集上海祝寿,梁启超托人送来寿联和寿文。在寿联里,梁启超将康有为比作孔子,极得以“圣人”自居的康有为喜好。在寿文里,梁启超深情地回忆起早年在万木草堂学习的经历及师生之间真挚的情感,感谢先生的教诲之恩,并高度评价了康有为对当代及后世的影响。

康有为与梁启超合影
祝寿的喜庆气氛尚未散尽,民国十六年二月二十六日(1927年3月29日),康有为到一位广东同乡家中作客。回家饮了一杯柠檬红茶,腹痛如绞,请了两位医生诊断,一位日本医生断为食物中毒。20小时后,康有为不幸逝世。此时为民国十六年二月二十八日(1927年3月31日)清晨5时。4月17日,梁启超联合康门弟子,在北京设灵公祭,含泪宣读悼文。在这篇情深意浓的悼文里,梁启超一如既往的坚持了“吾爱吾师,但吾尤爱真理”的精神,在肯定了康有为早年的历史贡献的同时,但也委婉地批评了他在复辟帝制上的错误。康有为逝世后,正值北伐军进入江浙,张静江任浙江省主席。他封闭了康有为在杭州西湖丁家山的“一天园”别墅,理由是康有为系“保皇余孽,占据公产”。

杭州西湖丁家山——康有为“一天园”别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