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的“节”,三只羊的“劫”。
小杨哥的“翻车”热搜,差不多都持续半个月了,热度还没有完全降下来。
从大闸蟹引起的“两大平台头部主播杠上”,到后续三只羊各种虚假营销被扒,陈年往事也是成了这次风波的助推工具:
梅菜扣肉涉嫌使用“槽头肉”、“鲜多裕”牛肉卷不是原切牛肉、“豆小依”儿童鞋增塑剂严重超标、还有被质疑的“拔盖茅台”……
黑历史接连被扒,小杨哥在直播中的状态,也是多次不在线。
网友评价:“不是家人,不用担心被坑。”
的确,想想自己没买,大家突然就平和很多了。只有不在其中,大家都是路人点评,客观一点也是淡淡的。
1.流量≠销量几年前,流量确实值钱。
就我一个百家的小破号,也赶在大学毕业前,实实在在的感受了好几个月的“流量扶持”。
当时就是顺便做的,不日更、或者随便发一千多字,那阅读量过万是最基本的,十万、几十万的阅读量,只要当月通过MCN像平台提报了流量扶持,通过后那流量是真给你。
与现在对比就是,那时候的内容真没现在高,很多文章选题都是我从短视频平台找来的。
当时有一阵儿,平台也有要作者做付费、带货。
比如付费专栏、付费圈子、图文(视频)带货、直播带专栏等。
我当时也试过,但没做起来,也没坚持。
尤其是在开直播时,只要把直播链接填到一个表里,就会助推。最初,主播的个人作用其实很小,大多就是平台给你推的,哗哗进人。
但我把专栏和付费咨询挂上去,都没什么人买。基本上就是一些网友在直播间聊天,转化率很低。
开了几天,我也不想播了。可能,百度这块儿,直播板块就不是强项,那时不缺流量都没销量,现在流量大部分都是往头部押,要是走销量,那可能就要看主播有什么野路子了。
2.当网友不买账,焦虑的又是谁再一个就是,粉丝基数太大,总不是每个粉丝都会像信徒一样追随某个主播。
就像内容输出一样,输出的纵然有人看,纵然觉得再好,网友中也有比此观点更深刻的。
输出的东西,也可以看成一件消费品。
被消费了,就是产品;没被消费,就是自嗨。
不知道有关小杨哥的这场风波,会以怎样的结局收场,但因此焦虑的人,总不会是网友。
电商直播怎么样,也不能以偏概全。
买不买都是自己的事,消费时还是看个人选择。
毕竟,直播的人那么多,口碑参差不齐,总有卖得好的,卖得不好的。
刷直播间,也得看喜好。
之前我也在美食主播的直播间买过东西,感觉还行。因为主播是真吃,而且口播也很家常,反正都要买的,那就在经常看的这家买就好了。
再者,我们看到的大主播,还真不是命好、运气好完全就是平台助推,推上去的。
譬如,某个平台,还缺个什么类型的主播,那可能会观察观察,找到这样一个宠儿。
就像有人说的,想让张同学做三农大主播的,没做起来,那就另找其他类型的主播带好卖的货。
虽然有一阵三农领域流量好,但完全带农产品,也没那么好带。
其实,不管人和事,当然是回归生活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