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人对待国宝有多淡定?全国首批重点文物就这样放在一所中学里

一笑聊知 2019-02-03 09:15:01

中国人刻碑是有着悠久历史、优良传统的。

因为我们的祖先很早就认识到写在竹木上的,容易朽坏,而刻在石头上的,则保存得长久得多。

尤其是当一个人死后,要想他让让后人铭记,最简单的莫过于写个墓志,刻一块碑。

——这种做法当然被明理的人所不屑:“有的人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臧克家《有的人》)

盗墓派宗师曹操更是从自身经历出发,明确发对厚葬,禁立私碑。

他这禁令一直被接下来的朝廷延续,直到6世纪末,导致两晋到南朝墓碑少墓志多(都搞地下活动了)。

这时,由于云南地处边陲,中央朝廷管不上他们,令地方豪强自治,所以禁碑这种不是原则性的事情也没被当做一回事,这才让云南一带保留了一些碑刻,其中最出名的,莫过于“云南二爨(cuàn)”——《爨宝子碑》与《爨龙颜碑》。

爨这个字很多人不认识,很正常。

爨是古乌蛮、白蛮(白族和彝语系的彝、纳西、哈尼等族的前身)大姓,由魏晋南北朝时西南地区统治集团汉族爨氏大姓演变而成,云南曲靖就是爨文化的发祥地,《爨宝子碑》也是在曲靖发现的。

《爨宝子碑》 ,全称《晋故振威将军建宁太守爨宝子碑》,

是建宁太守爨宝子死后,他的属下为表彰他的功德,于公元405年(东晋义熙元年)所立。

《爨宝子碑》拓本

这里要说一句:别把东晋的建宁和福建建宁搞混了,东晋建宁是诸葛亮平南后,改益州郡为建宁郡,其范围差不多就是现在的云南省。

而太守就是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除治民、进贤、决讼、检奸外,还可以自行任免所属官吏,而且这个职位子子孙孙历代沿袭不变,妥妥的“世袭罔替”的土皇帝啊!换了你是下属你敢不同意立碑啊?

爨宝子碑呈长方形,高1.83米,宽0.68米。

碑文计13行,每行30字,共有388字,记述了爨宝子的生平事迹,歌颂了他的政绩和功德。

由于古代通讯不便,《爨宝子碑》落款为“大亨四年”,实际上当时东晋已将年号由“大亨”改为“义熙”了,但西南的官员们不知道啊,所以还是按“大亨”来算,由此也可见当时对边疆的管理有多么随意。

也正因为音讯不通,东晋流行的书法也没有及时的传到西南,导致《爨宝子碑》上的字体在隶楷之间,体现了隶书向楷书过渡的一种风格。

由于该碑文字风格与北魏《嵩高庙碑》、《鞠彦云墓志》等风格接近,所以一般把它和《爨龙颜碑》一起归入魏碑。

大力推崇魏碑的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评其为“宝子碑端朴,若古佛之容”,“朴厚古茂,奇态百出”。

——想想也是,写碑的人没有学习到最新的楷法,仅凭自己的理解,强行把隶书与楷书的写法糅杂在一起,怎么会不“古朴”?

加上写的时候又战战兢兢(写不好得罪了土皇帝是啥后果?),欲求工整而笔力未达,这样便出现了许多不合常法甚至“毫无道理”的用笔和结体,又怎么不显得姿态清奇?

不过,正是这份“奇态”,让《爨宝子碑》具备了独特的魅力。

有人说它“古拙、肃穆、天真,同时又带有几分滑稽和幽默。……颇像一个老顽童,既骨老血浓,又童心未眠,时有天真烂漫之举;或者说,它像一个小大人,走路尚步履蹒跚,却又故作深沉之貌,其言其行,实令人忍俊不禁。”

由于《爨宝子碑》变化太多,所以不建议初学者临习。而是等有了一定基础后,再来学习、借鉴会比较好。

1961年3月,国务院正式确认《爨宝子碑》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拨款重新修理工建碑亭,加固碑座。

现在,《爨宝子碑》就在曲靖一中的爨碑亭里。曲靖一中的同学们能天天与这书法杰作相伴,也是一种不可多得的机缘。耳濡目染之下,希望在他们之间能出几个真正的书法大师吧!

PS:除了《爨宝子碑》,曲靖一中还有一块《段氏与三十七部会盟碑》,就是金庸小说中段誉所在的段家,与各部落联盟的记录碑文,是中国历史上不可多得的用汉文字书碑刻石记载少数民族历史事件、少数民族语言和少数民族章法布局艺术的实物证据,也是上世纪60年代就授予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至于“二爨”中的另一爨,咱下回再介绍。

另外春节期间一笑要回老家,去乡下走亲戚,所以要断更一段时间(大约一周),还请见谅!

在此祝福大家新春大吉,万事如意!

曲靖一中

曲靖一中爨园

爨碑亭

《爨宝子碑》

《会盟碑亭》

PS:本文为《趣说汉字书法史》系列文章,每天只需1分钟,就能得到受用一生的艺术素养。请加关注,看之前文章获得更多有趣的知识,及时提示更新。转载请标明出处,欢迎出版社与我联系。

1 阅读:295
评论列表
  • 2019-02-04 23:44

    一所中学?你好好百度下下这个中学多牛逼

    IStory℡. 回复: 一笑聊知
    无知
    一笑聊知 回复:
    再牛也是一所中学,没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