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六十年代,赫鲁晓夫搞了个大动作,他积极邀请非洲的学生们去苏联深造。不光是学费全免,还有额外的补助给他们。更绝的是,为了让这些留学生专心学习,苏联还给他们每个人都安排了一个女学习伙伴。
不过,就算苏联政府给了他们那么好的条件,他们也没好好把握学习的机会,反而闹出了不少乱子。到最后,苏联方面也只能选择让他们离开,这样一来,苏联原本打算招收非洲留学生的计划就泡汤了。
在赫鲁晓夫当政那会儿,为啥会突然对非洲的留学生敞开大门,招得那么多呢?
二战打完后,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边就开始了长期的观念上的不对付。美国和苏联,作为这两边的老大,也开始在好多地方较上劲儿了,明里暗里都斗得很激烈。
斯大林掌权那会儿,美国和苏联实力相当,两边势均力敌。可到了1953年,斯大林说走就走了,赫鲁晓夫急急忙忙接了班,苏联那边一下子就乱了套。
赫鲁晓夫接过了斯大林的位子,但他跟前任那可真是大不一样。
他管理事情的水平挺普通,而且在策划和应对方法上也不太拿手,他更倾向于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做决定。这样一来,他很多时候处理问题都不够理智,结果导致了一系列不太好的后果。
这让苏联不仅远远落后于美国,还丢失了斯大林时代曾有的那点优势。
看到苏联逐渐被美国拉开距离,赫鲁晓夫心里急了,他盼着得赶紧给社会主义阵营加把劲,好让两边的差距别拉得太大。
正好碰上这个时候,非洲的老百姓发动了争取民族自由的行动,他们打算把西方来的那些殖民统治者全给撵走,自己当家作主,建个独立的国家。
赫鲁晓夫瞅见这个机会,心想这不就是现成的嘛,干嘛不抓住它,赢得非洲国家的信赖,助推他们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这样一来,社会主义大家庭的力量不就壮大了嘛。
琢磨着这些事儿,他更加下定了决心,要好好跟非洲国家拉拢关系。他琢磨着,要不招点非洲的留学生过来,这样能把苏联的社会主义理念带到更多的非洲国家去,让他们跟着自己走。
因此,在1960年那会儿,他决定创办一所友谊大学,好给非洲来的学子们提供一个能继续深造的地方。
很快,苏联就在非洲广泛宣传起招募留学生的事儿,不光学费、生活费全免,连往返的飞机票都包,而且每个月还给90卢布的生活补助。这么诱人的待遇,让非洲的年轻人们一下子就动了心。
非洲的年轻人觉得,不用掏一分钱,还能拿到这么多学业的补助,简直就是白捡的大便宜。
说实话,光是那九十卢布的学习补助就已经很让人心动了。
那时候,卢布的价值跟美元是一样的,说起来你可能不信,苏联那时候的普通工人,一个月挣的钱也就大概五十卢布左右。这样的工资水平,那真是让人羡慕得不行。
因此,大家报名的积极性特别高。很快,没隔多少天,苏联政府就收到了好几千名非洲学生的入学申请。
你得明白,1960年以前去苏联念书的非洲学生,拢共才七十来号人。可如今,一下子就有好几千人被招进去了,这数字比好多社会主义国家送去的学生都多,真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儿。
看到这么多非洲留学生,赫鲁晓夫心里头那个激动啊,他觉得以后的几十年,全世界说不定都会插上红色的旗帜呢。
然而,梦想再美好,现实却总是那么残酷。这时的赫鲁晓夫,压根儿没想到自己即将遭受多大的重创。
那么,赫鲁晓夫政府接待非洲留学生后,都碰到了啥情况?这些留学生的具体表现又怎样呢?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苏联那时的头儿赫鲁晓夫,瞅见非洲那边民族解放运动闹得热火朝天,心里头立马盘算起那些非洲国家的事儿来了。
他打算通过吸引众多非洲学生来留学,把苏联的社会主义理念带到非洲,好让更多的非洲国家考虑加入社会主义大家庭,以此增强自己的影响力。
接着,他决定创办一所名为友谊的大学,并且用丰厚的条件吸引了好几千名来自非洲的海外学生。
那么,这些来自非洲的学子到了苏联上学后,情况到底咋样呢?他们有没有达到赫鲁晓夫一开始的想法呢?
从1960年起,苏联每年都会邀请好几千非洲学生到友谊大学深造。但这些学生一到学校,就给老师们带来了不少麻烦。
非洲因为经济发展滞后,所以教育这块也拖了后腿,跟不上时代的节奏。很多人连字都不认识,简直就是文盲大军里的一员。
其实好多非洲来的留学生,他们的基础都挺薄弱的,就连一些非洲的王族子弟,学习也不是特别出色。所以在大学里,老师上课的时候,他们经常听不懂,这样一来,教学工作就很难顺利开展。
而且,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不理想,生活习惯也相当糟糕。他们在不良的社会环境中长大,对于像打架、吸毒、犯罪这类行为,他们早已司空见惯,觉得十分平常。
到了苏联开始留学,他们那些坏习惯还是一点没改。
然而,尽管目睹了这样的局面,学校和苏联政府并未对他们采取惩罚措施,反倒是采取了放任的态度,对他们的胡闹行为视而不见,让他们继续为所欲为。
其他学生一看他们不是好惹的,为了避免麻烦上身,干脆就选择了保持距离,不去招惹他们。
不过,苏联方面显然低估了这些非洲学生在捣蛋方面的本事。
1962年,在友谊大学举办的一场舞会上,有个非洲来的留学生,鼓起勇气邀请了一位苏联女学生共舞。
女生拒绝了非洲男生的请求后,那男生竟然直接往女生脸上吐了口痰。女生一着急,反手就给了男生一巴掌。
非洲小伙子愣了一下,然后冲上去就开始打那个女孩。这时,旁边其他非洲学生见状,也都跑过去帮那个男生动手。
看到这场面,旁边的人实在忍不住了,赶紧冲上前去把他们分开,并把女孩挡在了后面,护着她。
这事儿在学校里头闹得可大了,真的挺不好的,说白了就是那个男生先惹的祸。可奇怪的是,学校到最后也没给他啥惩罚。
自从那些非洲留学生来了以后,这类事情就层出不穷,苏联的老百姓心里头那叫一个憋屈,都盼着政府能早点儿把他们打发走。
不过,那时候的苏联政府心里头清楚非洲留学生的那些举动,但为了顾全自己的颜面,他们非但没理会,反而又给非洲留学生提高了待遇。
这次,苏联政府在学校搞了个新花样,推出了学伴计划。简单来说,就是给每个非洲来的留学生找了个女同学当帮手,主要是帮他们学习,盯着点儿他们的学业进度。
这个规定一开始是想得挺好的,可非洲来的那些留学生的做法真让人挺失望的。
他们还是老样子,不肯用功读书,反而找机会去捉弄女同学。这样一来,女同学们一下子都变得手忙脚乱,不知所措。
那时候,苏联政府对他们的耐心渐渐消磨殆尽,紧接着发生的一件事更是坚定了苏联要把他们送回国的念头。
1963年冬季,有个加纳的学生在莫斯科城外被发现没了气息,这事儿传开后,其他非洲来的留学生心里犯嘀咕,觉得可能是苏联人对他下了手。
想到这个,他们就一股脑儿地涌上了大街,开始游行抗议,还沿途对店铺动手动脚,乱砸一气,把莫斯科城弄得乱七八糟,一片混乱。
后来,莫斯科警方经过一番调查,弄清楚了事情真相:那个加纳学生是因为喝酒喝多了,醉倒在路边,结果给冻死了。
然而,怒火中烧的非洲留学生压根不理睬那些解释,当西方媒体找上他们时,他们直接猛烈抨击苏联存在种族歧视问题,完全没考虑到苏联政府一直以来对他们的包容态度。
一些爱凑热闹的西方媒体,抓住这个机会就开始对苏联进行诋毁,结果苏联的国际形象在短时间内就受到了影响。
结果就是,自己对那些非洲留学生一直以来的宽容大度,最后却遭到了他们的胡乱指责。苏联政府这时也突然意识到这一点,对他们不再抱有任何希望。
打那以后,苏联政府就琢磨着怎么把这些非洲留学生送回国。他们到底用了啥办法呢?
1960年的时候,赫鲁晓夫决定让好多非洲学生来留学,他打算用这种方式把社会主义的理念带到非洲,好让自己的势力变得更大。
起初,苏联政府对这批非洲学生寄予厚望,心里盘算着他们将来能在家乡推广社会主义制度,好让苏联也能沾点光,得到些实惠。
然而,从一开始,事情就偏离了他们原本的设想轨道。
这些非洲学生管理起来相当棘手,老是爱找麻烦。苏联政府一再包容,但他们却越来越肆无忌惮,最终成了苏联上下公认的麻烦制造者,让人头疼不已。
最终,苏联没了辙,只能琢磨着怎样把这些学生送回老家。说来也巧,这个机会是非洲留学生们自个儿给撞上来的。
1963年,非洲留学生搞了一次示威游行,苏联政府看到后,立马决定要给那些带头捣乱的学生点颜色瞧瞧。
对于那些犯下严重错误的学生,苏联采取了直接拘留的措施;而那些情节不那么严重的学生,则被要求在限定时间内离开苏联的领土。
另外,苏联政府事后调查发现,美国驻苏联大使馆里的一名黑人官员,在背后偷偷地想要挑起非洲留学生的麻烦。因此,苏联政府决定把这位被怀疑搞事的黑人官员送回国。
为了避免黑人留学生再次引发麻烦,苏联政府决定解散他们在校园里成立的“黑人学生会”。
不过,“黑人学生会”这个团体解散之后,他们的头头瞅准机会溜出了苏联,还跑到西方媒体那儿大倒苦水,讲了一堆自己受到的不公平待遇。
尽管那时候政府心里头打着算盘想把非洲的留学生都送回去,可转念一想,真要这么干了,苏联在国际上的面子可就更要往下跌了。
所以,苏联决定采用一套严厉的规矩来管理他们的行为举止。他们把这些规矩和日常表现直接跟毕业分数连起来,要是谁毕业分数不达标,那就能找个正当的理由让他们走人。
规则出台后,不少非洲留学生意识到了事态的严峻,于是开始收敛自己的行为。他们可不想因为这事儿丢了毕业证书,在苏联白白耗上好几年时光。
不过还是有挺多人不死心,这回他们可没那么好过了。
如果他们不守规矩,那就得挨罚,老是不改的话,就直接让他们走人。
那时候,不光是苏联政府和学校想办法帮忙,苏联的老百姓也对非洲来的留学生伸出了援手,做了不少实事。
苏联的出租车师傅对那些可能惹麻烦的非洲留学生感到头疼,干脆就不拉他们了。他们既不担心被乘客抱怨,也不在乎因此少挣点钱。
在餐厅干活的服务生在碰到非洲留学生来吃饭时,他们就不再像平常那样笑嘻嘻地迎接了,也不会主动把菜单递上去给他们看。
当路人瞧见非洲留学生和苏联姑娘一起走时,他们通常会上去干涉,生怕那男生会对姑娘不利。
非洲来的留学生们,看到苏联民众的那些举动,心里头也是气不打一处来。可苏联的老百姓呢,对他们的不满情绪全都摆在明面上,就盼着他们能早点儿卷起铺盖走人。
就这样,政府和老百姓一起努力,让苏联境内的非洲留学生变得非常少,几乎没剩几个了。
没了那些爱捣蛋的学生后,苏联又变回了以前那种平静安宁的日子。
尽管问题最终得到了解决,但仔细琢磨一下,苏联政府主导的那个非洲留学生项目,说到底,其实是以落空而结束的。
为了拉拢更多非洲学生来留学,苏联那时候可是下了血本,不仅学费全免,每个月还给90卢布的生活补助呢。
不过,苏联政府早期投入的那些人力、东西还有钱,并没像他们想的那样给苏联带来好处,反倒是惹出了更多乱子,赔进去了一大笔钱。
这次行动最终没能成功,给苏联敲了个大警钟。它让苏联明白,为了达到某些目标,一味地对别国人民让步,那是行不通的。
他们犯了错,那就得承担点后果,这是躲不掉的。老是惯着他们,只会让他们更加得意忘形,最后受害的还是咱们自己。
好吧,你对这事儿有啥想法?赶紧在留言区说说,咱们下回分解。
#百家说史品书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