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重庆一公安被二野逮捕,四野执行枪决,林彪:死有余辜

史间行客聊话 2025-04-12 10:03:37

【前言:】

重庆一解放,陈锡联就带着二野的部队开始接手管理重庆。这时候,有人跳出来说,重庆有个公安看着挺可疑,长相跟1946年的那个四野叛徒王继芳特别像。说起王继芳这个叛徒,二野的战士们也都听说过他的事儿。这家伙以前啊,是林彪身边的红人,但后来呢,因为一个女的,就叛变到国民党那边去了。

二野的领导对这事儿特别上心,马上动手抓了公安系统的王继芳。四野那边一听到风声,立马派人过来确认,结果证实这家伙真的是叛徒王继芳没错。后来,四野还专门安排了一架飞机,把王继芳押到武汉去公开审判,最后王继芳被判了死刑。

林彪简单直接地说了四个字来评价:“罪该万死!”那王继芳到底干啥坏事了?

【在革命队伍中长大的“红小鬼”】

林彪特别拿手的就是用弱小的力量去对付强大的敌人,用少数兵力战胜多数,他在这方面很厉害。据说,斯大林都夸过林彪,说他一个人的本事能顶得上15个苏联将军,军事上的天赋那真是没谁了,他还被叫做“不败将军”。不过,在林彪的带兵打仗经历里,四平保卫战是他栽得最大的一次跟头。

1946年的时候,林彪带着东北民主联军,为了挡住国民党往中国共产党北满解放区的攻势,跟国民党在四平打了一场你死我活的仗。不过呢,因为国民党那边人多势众,武器装备也厉害,所以到5月18日晚上,四野的部队只好从四平撤了出来,这场战斗就这么结束了。

这场仗打完后,损失确实很大,但好歹没让国民党逮到一个咱的人。林彪做梦也没想到,他最看重的那个作战科科长王继芳,居然自个儿跑去投了敌,还把一些重要的情报给抖搂出去了。这事儿给队伍后面的打仗计划添了老大的麻烦。

一些曾在东北野战军服役的老兵回忆说,王继芳是在1919年来到人世的,老家在四川巴中县,家里头有八口人,穷得叮当响,是个地道的贫农家庭。到了1933年,那会儿王继芳才14岁,就毅然决然地加入了红四方面军。他走过了那著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路,长征路上,大伙儿都乐意背着他这个“小红军”翻雪山、过草地。

长征结束后,王继芳被安排到了罗荣桓管的山东队伍里做工作。到了抗战比较激烈那会儿,王继芳又被送到抗大去进修,等学完了他还当过抗大的训练员。等日本人被打跑以后,王继芳就一直跟着林彪南征北战,后来还升为了东北民主联军作战科的负责人。

关于王继芳的背景,有的人传言他是个孤儿,自小便跟随在林彪身边,但这些说法真假难辨。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王继芳在林彪心目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要不然林彪也不会把作战科科长这一关键职位交给他来掌管。

王继芳干的作战科长这活儿,虽说官儿不算大,但在部队里那可是顶重要的角色。每一条指令、每场战斗的规划,还有武器、粮食、士兵人数这些事儿,都得先从作战科过一遍,然后再往下发。这么说吧,作战科就像是部队的血管,离了它可不行。

1946年那会儿,蒋介石跟共产党才签完停火协议,转头就不认账了,立马往东北派了大批军队,去打东北民主联军,想抢下东北的地盘。在正式抢东北之前,四平这个地方,就成了他们非拿不可的关键位置。

四平这个地方,历来是打仗时大家都想抢的地方,它就坐落在东北平原中间,沈阳和长春两座大城市之间。那里有三条铁路线交汇,往东、往西、往南、往北都能通到满洲的各个地方,军事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果说东北是战略上的关键区域,那四平绝对是关键中的关键。

1月13号,毛主席给林彪发了电报,说国民党那边不肯跟咱们聊东北的事儿,看来他们是铁了心要跟我们干一架了。咱东北的部队得做好准备,等国民党军队一动手,咱就得狠狠打回去,绝不能让他们得逞。

打仗打到了3月份,进到沈阳那块地方的敌军有20多万,不少城镇都被他们给占了。敌军一遍遍冲锋,让东北民主联军压力很大。林彪一看这架势,马上指挥,调集了6000人马去反击。

打了几天仗后,东北民主联军很快就把四平给解放了。蒋介石一听这事儿,气得不行,立马就让杜聿明和郑洞国带着部队猛攻,发誓要把四平给抢回来。

蒋介石忙着调兵遣将的时候,林彪也同样在行动。他一边在四平周边对想要进攻的敌人进行猛烈反击,一边忙着在四平城里加固防御、囤粮积弹,为跟国民党打持久战做好准备。

林彪在四平提前做好布局后,国民党军队的阵地推进就变得异常艰难。于是,他们开始动用大炮,对着民主联军的阵地狂轰滥炸。但民主联军绝非等闲之辈,面对这样的攻势,他们也立即展开了激烈的反击。

所以在战场上,出现了一个挺有意思的情况:国民党那边的炮兵,每次都是急吼吼地先开炮,但每次这样一搞,他们就露馅了,民主联军的炮兵立马就给他们压了下去。不光没占到便宜,还丢了不少大炮。时间一长,国民党炮兵就不敢再这么瞎打了。

于是,国民党军队和我们的人民军队之间,就这么陷入了进攻与防守的僵持局面。

国民党军队在四平及其周边接连吃了败仗后,觉得东北的战况真是骑虎难下,归根结底是因为四平这块硬骨头始终啃不下来。于是,蒋介石就动用了美国空军的大型运输机,把装备了美式武器的一支精兵,也就是廖耀湘带领的新六军,空运到了东北,紧接着又把他们送到了四平前线。

蒋介石下了大本钱帮杜聿明打四平,那林彪会咋应对呢?

【背叛党和人民的叛徒王继芳】

蒋介石把新六军调派到四平后,杜聿明和郑洞国得到了增援,他俩合计着得赶紧集中力量,把四平给攻下来。

杜聿明为了达到目的,把新六军的第十四师和第二十二师从辽阳、本溪这些地儿挪到了开源,打算给攻打四平攒点儿劲儿。接着,他又把第九十三军从北平给整到了东北。就这么一折腾,四平那儿一下子就聚拢了10个师的兵力。

那时候,蒋介石又调来了好多战斗机,给杜聿明帮忙。

部队都到位后,杜聿明立刻指挥大家全力攻打四平。新六军和第八十八师被安排在右边,他们去对付民主联军的左边;新一军则从正面直冲四平;第七十一军的两个师在左边,目标是民主联军的右边。

国民党军队分成三支队伍,带着好几倍的兵力去攻打四平,结果每路都碰到了民主联军的死命抵挡。特别是国民党的左翼,那个五十师,他们居然用了十倍的人数去猛攻258高地。那块地方平平的,一点掩护都没有,国民党还一个劲儿地轰炸,导致民主联军伤亡惨重。

后来,因为人员和物资都不够,民主联军没办法,只能撤离258高地。

不过呢,民主联军那边别的战场也是挺悬的。尤其是第三纵队守着的那个塔子山,被国民党军从三面给围住了,民主联军这下子可危险了。塔子山就在四平东南大概10公里远的地方,是整个民主联军防线最东边的一环,要是这儿丢了,那民主联军想守住四平可就难了。

杜聿明瞅准了这个时机,决定全力攻打塔子山。还好民主联军拼死防守,没让国民党军得手。这次攻打没收获,杜聿明气坏了,马上想到要用飞机去轰炸。

5月18号那天,新六军配合着10架飞机,又一次向塔子山发起了冲锋。塔子山特别小,就百多平米那么大个山头,每分钟都得挨上30多发炮弹的狂轰滥炸。这场仗打得太惨了,比之前的任何一次都要厉害,地上到处都是尸体,两边的人都伤亡特别重。

时间一分一秒地溜走,民主联军那边伤亡情况越来越严重,阵地眼看就要守不住了。为了赢下这场战斗,林彪果断下命令,让第十旅赶紧去支援塔子山。

然而,在第十旅准备渡过辽河的关键时刻,他们受到了一些人的想法影响,没派人先下去探探河水深浅,结果就耽误了过河的最佳时机。这样一来,救援就被耽搁了,塔子山那边因为没等来援军,阵地就这样丢了。这真的是四平保卫战里头最让人惋惜的事儿。

林彪一听到塔子山被攻下的消息,心里头立马就沉了下来。他琢磨着,民主联军跟国民党军那实力差距,可不是一星半点。为了往后还能有力量打仗,林彪赶紧给毛主席发了电报,说四平那边局势糟糕透了,再打下去恐怕不妥……

18号晚上,东北民主联军悄悄地离开了四平。到了第二天,国民党军队又向四平发起进攻,结果却惊讶地发现,四平城里头已经没人了,成了一座空荡荡的城。

林彪一直被人称为不败战神,但这回打仗却栽了大跟头,成了他军事生涯里最憋屈的一战,他心里自然窝火得很。撤退路上,林彪是越想越憋气。那杜聿明的军队跟开了天眼似的,民主联军往哪儿跑,国民党军立马就追到哪,而且杜聿明这个国民党里的老滑头,追击起来那叫一个肆无忌惮,完全不怕民主联军会给他下个套。

在四平一战,民主联军守城时牺牲了8000勇士,可让人没想到的是,在后面追击敌人时,反而又损失了一万多兵马。林彪碰到这种怪事头一遭,心里咯噔一下,琢磨着杜聿明说不定早就摸透了民主联军的行动路线。这么一来,队伍里头怕是有内奸啊。

林彪火速要求对部队里的所有军官进行检查,可这一查,却让他又恼又伤心。

经过一番仔细查找,有人跟作战科的领导说,王继芳科长不见了。起初,大家都以为王继芳是外出执行啥任务去了,可连着几天都没见着他,这才感觉事情不对劲,赶紧跟林彪汇报了。从那以后,王继芳就像突然消失了一样,再也找不到半点踪迹。

这事儿把林彪气得不轻,可更让他心里难受的是,那个叛徒本是他看好的苗子,长征时出了名的“小红军”,深得人心,还是他特别信赖的作战科科长。林彪觉得自己的一片真心被狠狠地踩了一脚,这实在让他没法咽下这口气。

当林彪拿这事儿当反面例子给战士们提个醒的时候,国民党那边的一则新闻,又把林彪那些不开心的往事给翻腾出来了。

国民党那边的档案里写了,四平战役结束后,他们是怎么追赶东北民主联军的。让人意外的是,他们还对那个叛徒王继芳的行为一个劲地夸奖,这让林彪火冒三丈,直接在部队里头发了顿脾气。

某天,林彪在溜达时,碰巧撞见手下人正聚在一起喝酒吃饭,他立马就火了,大声责骂:“瞧瞧现在啥时候了,你们还在这儿享乐逍遥!”大伙儿心里都明白,林彪因为王继芳出卖他,心里正憋着气呢,所以谁也没敢吭声,麻利地把酒局给散了。

后来,四平保卫战的事儿引起了好多争论,林彪把事儿都往自己身上揽了。但王继芳这事儿,他一直放不下,心里头有个疙瘩。他还特别交代,以后要是再碰到王继芳,不用客气,直接就地正法。

王继芳咋就突然间反叛了呢?

【重庆公安王继芳】

1949年,重庆迎来了解放,陈锡联带着二野部队接手管理了这座城市。这块西南地区的工商业重镇,终于重新回到了老百姓的怀抱。街头上,人们挤得满满当当,都捧着鲜花,盼着解放军的到来。

那名被点名的警察急忙想要溜之大吉,却被二野的战士们牢牢摁在地上,一点都动弹不了。他扯着嗓子喊:“你们这是要干啥?我可没触犯啥法律!”

没等他解释完,解放军就直接把他带走了。王继芳那时候干的坏事,真是让人咬牙切齿,解放军心里想着,这种叛徒绝对不能姑息,于是立刻找来了四野的人来进行辨认。没过多久,四野总部就派人赶了过来,仔细一瞧,果然证实这人就是王继芳。

王继芳被抓以后,全招了,把他干的那些坏事一五一十都说了出来。

那时候,民主联军虽然吃了亏,但在林彪的指挥下,他们撤退得井井有条,还打算在老爷岭和长春重新设防线。等部队到了吉林梨树县的梨树屯,竟然上演了一出只有戏文里才有的“英雄难过美人关”的故事。

部队到达梨树屯安营扎寨后,村民们特别热心地款待了他们。那时候,村里的年轻姑娘对解放军战士们充满了敬仰和爱慕,好多姑娘都把能嫁给解放军当成是件很骄傲的事,而王继芳更是成了这些姑娘心里头特别中意的对象。

王继芳长得白白净净,模样挺俊,一穿上军装那叫一个帅气,活脱脱就是戏里走出来的白面书生,村里不少姑娘心里头都偷偷喜欢他。那时候王继芳才27岁,这么多年打仗打下来,他也想着成个家了。这不,一瞅见房东家的闺女,俩人眼神一对上,立马就看对眼了,私下里就把终身大事给定下来了。

可那房东是个大财主,跟咱老百姓不是一路人,这段感情到最后肯定没戏。

在部队离开梨树屯的那天夜里,王继芳和那位姑娘心里头实在受不了分别的滋味,这让王继芳心里头打起了背叛组织的算盘。趁着部队在撤的路上,王继芳悄悄地又摸回了梨树屯。不过,就这么一会儿的见面,对正处在热乎劲儿上的他们俩来说,根本就不够。

因此,王继芳心想横竖都是一刀,索性决定直接去投靠国民党。但他心里也清楚这事儿不能乱来,得有个仔细又稳妥的打算,于是他制定了一个详尽的计划。

他先把行李搁在老百姓家里,后来碰到跟国民党交火的时候,王继芳装成挨枪子儿倒下了,紧接着就混在乱摊子里溜之大吉。王继芳心里明白,要想让杜聿明高看一眼,自己手里得有点硬货,所以他在开溜之前,把军队里头的好多重要文件都给顺走了。

这结果就是,东北民主联军后来吃了大亏,损失惨重。

因为有了搞来的重要消息,杜聿明二话不说,直接给王继芳升了官,封他做了少将参谋,还大大方方地“夸奖”他背叛的行为是“明智选择”。接着,王继芳就回了梨树屯,跟那位地主家的小姐走到了一起。两人办了个特别热闹的婚礼,杜聿明也到场祝贺,那段时间,王继芳可真是出尽了风头。

后来,因为有了杜聿明的介绍,王继芳加入了军统,跟了毛人凤和沈醉,也尝试做了几天特务的活儿。不过王继芳毕竟没碰过这行,干啥都显得手忙脚乱,沈醉他们看在眼里,心里头越来越不待见他。但碍着杜聿明的情面,大家也就没直接挑明。

被国民党那边晾在一边后,王继芳心里头挺不是滋味的,他有时候甚至会琢磨,是不是当初不该做出背叛组织那档子事。但一瞅见家里头那位娇滴滴的媳妇儿,他心里那点残留的愧疚感,立马就烟消云散了。

这种迷迷糊糊的日子一直过着,直到国民党开始走下坡路,杜聿明压根儿就不记得王继芳这个人了。沈醉、毛人凤这些人,对王继芳更是没啥好态度。到了这时候,王继芳能被利用的地方都用完了,他也就慢慢在军统里没了存在感,成了个“隐形人”。

就算在国民党逃到台湾那会儿,连给官员们安排飞大陆外逃的飞机,都没算上他。王继芳原本还琢磨着靠国民党保住他和老婆的婚姻,可眼下瞧着国民党没了以前的那股子威风,王继芳心里头开始发憷了。

然而,这世上没啥能永远瞒得住,他迟早得为自个儿的错误付出代价。从解放军踏进重庆的那一刻,他心里头就有点儿数了,晓得自己早晚得面对老百姓的裁决。

当四野的官员们听说王继芳被抓的事儿,都高兴得直拍手,纷纷要求立刻枪毙他,说这样才能平息大家的怒火。接着,王继芳就被带到了武汉,公开审判后给枪毙了。林彪听到王继芳死了,就说了四个字:“他该如此!”

让人意外的是,王继芳的老婆也跟着他来到了武汉,并且在他去世后,还帮他料理了后事。

王继芳最开始只是个小红军,后来一路升迁,当上了作战科科长,林彪对他特别看重。要不是因为那个地主家的小姐横插一脚,他的未来肯定是一片光明。可惜啊,他为了爱情,竟然不惜牺牲战友的性命,这种做法真的太过分了。他这一错,把整个大好人生都给搭进去了,真是可惜又可悲。

0 阅读: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