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亚光建议钞票设计毛泽东头像,毛主席听后:可以印上伟人的头像

史间行客聊话 2025-04-12 10:18:05

【前言】

1931年快结束的时候,毛主席下了个命令:得赶紧设计并印制一套正经点的苏维埃政府用的钱。那时候,管国家银行的是毛泽民,他转手就把设计钱币图案的活儿,交给了黄亚光来干。

黄亚光说起那段日子:那时候,苏区被敌人搞得一塌糊涂,封锁得严严实实,工作环境特别糟糕,连画个图都没有笔和圆规,而且我自己也从没设计过货币,真的是难题一堆。幸好,毛泽民同志从上海偷偷带回了绘图笔、圆规、油墨、铜版这些东西。我就靠着以前见过的一些钞票的样子,动手设计起货币图案来了。

在设计钞票的初步阶段,黄亚光有个提议,想在钞票上画上毛泽东的肖像。这事儿传到毛主席耳朵里,他赶忙摇摇头,说:“还是印上些伟大人物的肖像比较好。”

在那之前,黄亚光可谓是死里逃生,多亏了毛主席和毛泽民等人的出手相救,这才给了他一个能够大展身手的机会。

【黄亚光第一次见毛委员】

1929年那会儿,毛主席和朱德将军为了建立闽西的革命地盘,带着红四军进了福建。到了3月14号,红四军在长岭寨那边动手了,没多久就把长汀县里郭凤鸣那个敌军旅给打散了,还把他们的头头儿郭凤鸣给干掉了。

红四军一到长汀城里,就把“辛耕别墅”当成了司令部和政治部的大本营,毛泽东跟朱德也都选择住在了那儿。

刚把住的地方弄好,毛泽东就立马跟长汀县的党组织联系上了,说要找几位在本行业干了二十多年的老手来开个座谈会。黄亚光作为中共长汀特别支部的头儿,这是头一回见到毛主席。他记得清清楚楚,毛主席让他找的是这么六种人:做衣服的老师傅、管钱粮的账房先生、教书的先生、租地种地的老农民、当地的小混混头目,还有以前衙门里的老差役。

那时候,他一听毛委员说要找这些人去开会,心里头直犯嘀咕,就直接问了:“毛委员,咋就选上这些人去开会了呢?”

毛委员亲切地问他:“你晓不晓得长汀那地方有多少恶霸地主?他们霸占了多少田地?每年能收多少租子?还有啊,长汀的佃户们多不多?他们一年能挣几个钱?又得交多少税粮……”

黄亚光当时脑子一片空白,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毛委员耐心地对他说:“把这些人找来,目的就是为了摸清这些底细。”

在谭震林同志的催促下,黄亚光很快就把需要的人给聚到了一起。然后,毛泽东在“辛耕别墅”那里,自己动手办了好几场座谈会。在这个过程中,黄亚光瞧见毛泽东手里拿着他自己写的提纲,一个接一个地问着长汀的经济咋样、各个社会层面的人咋样、还有当地的民俗风情等等。

调查揭晓后,黄亚光着实震惊了一把。他本就是长汀本地人,还在那儿生活工作了好些年,但奇怪的是,他掌握的信息竟然还不如毛泽东通过调查收集的资料丰富。

毛委员跟他讲:“选这六种人呢,是因为他们干的工作和经过的事儿,能帮咱们看清好多事儿:比如说裁缝师傅,他清楚各家各户穿衣打扮啥样;管钱粮的师爷呢,就明白大家交税交粮的情况;教书先生那里,能知道好多人的学问深浅、家里啥背景;流氓头头,他对社会上谁好谁赖心里有数;还有那老衙役,他知道多少有钱有势的人和官府勾着呢。”

黄亚光听得入了迷,直夸毛主席的办法真灵光。跟着毛泽东的指引,黄亚光他们行动起来,打击土豪、分配财产、筹集钱粮,速度快效率高。在这个过程中,他还掌握了做调研的一套门道。

【毛泽东对黄亚光的两次批评】

1929年3月20号那天,毛泽东在“辛耕别墅”那里,牵头开了个红四军前委的扩大会。黄亚光也到场参加了,会上大家一块儿回顾了红四军打进福建以来的战斗经历,并且还商量好了接下来在长汀要做的工作安排。

黄亚光头一回跟部队的战友们一块儿开会,这种大阵仗他见得不多,心里直嘀咕,不知道自己该不该开口问问题或者说说自己的看法。

所以开会那会儿,黄亚光就默默坐在旁边听。会议一结束,他赶紧跑到毛委员身边,急切地讲:“毛委员,长汀县的党组织还有好多事儿得处理呢。比如说扩大组织这事儿,现在人手不够用,得加些特支委员进来。”

毛委员听完他的话后,直接指出:“你刚才开会那会儿,咋不说呢?那时候,各个部门的头头脑脑都在场,有问题赶紧提出来,大家一起合计合计,也好给解决了呀。”

讲完之后,毛委员就很认真地听黄亚光讲事情经过,然后告诉他:“咱们可以把特别支部的人数增加,直接升级为县委。”有了毛委员的支持,红四军前委很快就同意成立了长汀县委,段奋夫挑起了县委书记的大梁,黄亚光则负责宣传工作,当上了宣传部长。

黄亚光又一次跑到街上,拿起刷子就开始写大字报,喊着:“工人们,农民们,咱们得手拉手一起干!”“咱们得搞个革命委员会!”“还得拉起一支工农自己的赤卫队!”他写字的时候,挺有意思的,那个“人”字,他特意在右边那一笔上多加了三撇,变成了个不常见的“人彡”字。

毛委员得知情况后,乐呵呵地朝黄亚光问道:“长汀那边的工人农民,认识字的人多不多?”

黄亚光迅速回应说:“其实没多少,大多数都是不识字的。”

毛委员问道:“你这样写的理由是啥呢?”

黄亚光含糊地回答:“呃,就是为了让它看起来更漂亮点。”

毛委员语重心长地对他讲:“大伙儿识字的没几个,你这字写得这么奇怪,让人咋看啊。做宣传嘛,得让老百姓能听明白、看清楚,得多替大伙儿着想……”

在毛委员的指导下,黄亚光慢慢领悟了群众路线的真谛,以及坚持这一路线的重要性。他意识到,要想搞好农民运动,就必须深入了解农民的期盼、习俗和说话方式。得站在农民的立场上去思考,这样工作才能落到实处,真正做到位。

【毛委员:人,比枪更重要】

1929年3月十几号的时候,红四军开进了福建。当地的反动军队一看这阵势,立马就跑了。这下,农民运动就像被春风吹过一样,迅速火了起来。咱们做群众工作的根基,也就这么稳稳当当地打下了。

三月底那会儿,红四军打算告别长汀,往赣南那边进发。一听说红军要动身,黄亚光心里头不由得翻腾起好多往事。

1927年8月到9月那会儿,南昌起义的部队一路往南,途经了长汀。黄亚光、段奋夫他们几位,主动给起义军介绍长汀城里的情况,帮着抓了好些个当地的恶霸地主,还一起帮忙筹集钱款和粮食,给起义军提供了大力的支持。

没过多久,黄亚光经由起义军里的李立三引荐,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的一员。有了起义军的支援,他们一块儿在长汀建起了中共特别支部。

起义军的脚步渐渐逼近离开长汀的时刻。黄亚光去找了起义军里的政治保卫局头头李立三,想从他那儿弄点枪来。可李立三硬是不松手。这下咋办?黄亚光出了个主意:咱买枪去!

那时候,反动力量特别嚣张,手里没枪就得掉脑袋,想搞农民运动,没武器支撑,根本搞不起来。

在红四军即将撤离那会儿,黄亚光心里直犯嘀咕,想着没有武器的无奈,于是他去找了毛委员,开口请求给些枪支。

毛委员立马点头答应,给黄亚光分了30杆枪。他说道:“咱们得想办法多从敌人手里抢枪,把他们的装备变成咱们的。”

获取枪支绝非易事,但我们不能仅仅依赖枪支,关键还得靠广大老百姓。虽说枪支很关键,但人的因素,远比枪支更加重要。我们得挑那些立场坚定、思想觉悟高,就算豁出性命也不愿屈服的人来使用枪支!毛主席的这番教导,让黄亚光深受启发。

之后,黄亚光遵循毛委员的指示行事,拉起了一支革命队伍。红军撤离后,黄亚光带头,领着长汀县的军民继续抗争。

【黄亚光生死之际,毛泽东、毛泽民救了他】

1929年6月某一天,赖坊村里头热热闹闹开了“汀连县第二回工农兵大会”。那会儿,黄亚光正站在台上,给大伙儿讲代表资格的事儿呢。结果,大门“哐当”一下被推开,进来了一队荷枪实弹的人,说他们是从肃反委员会那边过来的。

领头的那个人二话不说,直接让黄亚光把枪交出来。黄亚光心里头还琢磨着是不是同志们闹着玩呢,于是就把手枪摘了下来,递给了他。结果那人一拿到枪,立马就当着大伙的面宣布黄亚光是“社会民主党”的人,然后就把他给抓了。

在那个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的时候,闽西苏区出了些问题。因为当时有些人太“左”了,加上一些反革命的家伙故意把“肃反”的事情搞大了,他们凭空捏造说“得把社会民主党给清除干净”。结果,不少真心革命的同志就被冤枉杀了。

这天,黄亚光被带到了河坝上的处决地点。眼看就要被执行死刑了,突然,一个红军战士骑着马飞奔而来,高声喊道:“等一下!”紧接着,他传达了新的指示,说黄亚光不用死了。

黄亚光被带回监狱,心里头直犯嘀咕。但没过多会儿,他就琢磨出咋回事了。原来,最近在瑞金新搞了个中华苏维埃国家银行,打算发行苏区自己的钱。这银行的头儿,毛泽民,正忙着四处找人来设计钞票呢。

黄亚光曾经在汀郡中学教过画画,所以汀州红军印刷厂的党员毛钟鸣,就向毛泽民介绍了黄亚光。他还特别提到,黄亚光现在被关在牢里,处境很危险,随时可能丢掉性命。

毛泽民火速返回瑞金去汇报情况,中央局和毛主席商量后,决定让黄亚光留下来。

没过多久,中央局和毛主席那边就派了人来闽西,目的是要纠正“清除社会民主党成员”行动中的偏差,他们依法处决了一些混进革命队伍里的败类。

【毛主席不同意把他的头像画在钞票上】

1931年快结束的时候,毛主席下了个命令,说要搞一套正儿八经的苏维埃政府用的钱币。黄亚光接到这个任务,就开始动手设计了。

他最先设计出来的钞票是五分面值的银币券。当轮到设计两角和一元硬币券时,黄亚光特意去找了毛主席,想说说自己的想法,他琢磨着能不能在这些钞票上加上毛泽东的肖像。但毛主席没点头。主席给了他个建议:“咱们可以印上其他伟人的头像嘛。”

后来,纸币上就印上了列宁同志的肖像。

货币设计搞定后,我们特地请了一位来自上海的资深雕刻师傅,他亲手把设计刻在铜板上。接着,这批铜板就被送到了中央印刷厂。刚开始,工人们是手工印刷的,慢慢地,为了提高效率,就换上了石印机来印刷。

在搞货币图案设计时,毛主席跟黄亚光讲:“苏维埃政府的货币设计,得把工农政权的特色给展现出来。”

所以,黄亚光在设计货币时,每张都会画上镰刀、锤子、地图和五角星这些元素,他还巧妙地安排这些图案的位置,或者把它们融合在一起。这样的设计,既好看又得体,还能让人强烈感受到革命政治的氛围。

聊起货币的防伪技术,黄亚光之后给咱们讲解道:

有人说银币券底部那两行字,是国家银行头头毛泽民和财政大臣邓子恢两人的英文大名,其实不对头。钞票上的那俩签名虽说代表他们,但既不是英文,也不是汉语拼音,而是一种秘密符号。这是为了防备敌人造假苏币,特意搞出来的特殊标记。

苏币印出来以后,推广使用可不容易,遇到了好多困难。黄亚光回忆道,那时候银行为了维护货币的信誉,对钞票的发行管控得特别紧。但碰到老百姓受灾、粮食不够吃、公粮收不上来的情况,为了填补财政上的窟窿,银行也只能多印了些钞票出来。

那时候,苏区里的货币斗争挺厉害的。敌人老想着捣乱苏区的金融,就造了好多假钱。但我们保卫部门可不含糊,紧紧盯着这事儿。在红军和白军地界交界的地方,都设了检查站。只要发现假钱,就一路追查到底,绝不放过。所以,敌人的假钱很难流进来。苏区的钱很稳当,老百姓都很信赖。

【黄亚光问贺子珍:毛主席和那些人干嘛吵呀】

1932年年初那会儿,黄亚光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总务厅的文书部门干活。中央政府的大本营呢,设在瑞金的叶坪那块儿。像毛主席啊,项英副主席,还有毛泽民这些大领导,都住在那一片儿。

政府机构特别简练,每个部门就那么寥寥数名职员。每天给大伙的菜钱就五分,不管你是官还是兵,都一样待遇。黄亚光聊起他们文书科的事儿,说就是负责印些文件资料、安排会议场地、还有记录会议啥的。

另外,黄亚光不光是苏区纸币的设计师,还得负责设计苏区的邮票。听说,他总共设计了十多款不同的邮票。

在苏区干活那会儿,黄亚光心里头老琢磨着一件事:为啥干啥都得先找项英副主席点头呢?文件得他看过才行,报告也得他签字才算数。反倒是毛主席,虽说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大当家,但看起来就像是挂了个头衔,连个正经办公桌的影子都见不着。

有一天,黄亚光跟王观澜聊起了这事儿,这才明白过来,原来党内有人对毛主席不满,在排挤他。

尽管那时候毛主席碰到了不少棘手事儿,可他一直没放弃。有天晚上,黄亚光路过苏区中央局,那里正是毛主席住的地方,他听见房子里头有人在大声地讨论着什么,气氛挺紧张。

第二天,黄亚光碰到贺子珍,就好奇地问:“昨天晚上,毛主席他们跟那帮人是在吵啥呢?”贺子珍耸耸肩说:“哦,他们老是这样争论不休的。”

黄亚光心里明白,就算毛主席碰到了不少难关,他也还是会死守自己认为对的事情。

在这段时间里,毛主席主要忙着去农村做调研,亲自收集了好多真实的信息。黄亚光呢,他除了别的工作,还负责文书科的事儿,经常得给毛主席抄文件、写调研报告。在这个过程中,他深深体会到了毛主席那种说真话、办实事,特别看重实地调研的工作态度。

那时候,苏区正忙着搞查田运动呢。1933年4月,为了把这事儿办好,毛主席出面,召集了八个县的代表,开了个大会,他还在会上讲了话。黄亚光记得清清楚楚:“毛主席讲的时候,拿了好些他自己亲自去调查来的东西当例子,说了好多活生生的故事。有时候,他还用上当地老百姓那种地道的土话,来解释事情,这让代表们听得可带劲了,大家都特别欢迎。”

1934年刚开始那会儿,就在第二次苏维埃代表大会要召开之前,毛主席把黄亚光给叫了过去,让他负责雕刻并抄写《长冈乡调查》和《才溪乡调查》这两份手写材料。毛主席说,打算把这些材料印出来,分给来参加大会的代表们看。

毛主席仔仔细细地跟他说了刻字的具体要求。黄亚光接过手稿一看,发现就连标题和内文应该用多大的字号来刻,都写得明明白白,心里不由得对毛主席那种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态度感到佩服。

毛主席瞅着黄亚光,眼里带着几分洞悉,嘴角上扬,随即又认真地说:“这资料是给代表们瞧的,得替他们着想。咱不能写那些潦草难认的字,也别用古怪的、篆体的,更别自创字体。得写得明明白白,让每个代表都能轻松看懂。”

黄亚光应了声,答道:“主席,您放心吧,我肯定把它雕琢得漂漂亮亮的。”

连续几个晚上加班加点,黄亚光总算是把刻写的工作给搞定了。跟毛主席相处的日子里,黄亚光得到了不少启发,也学到了不少东西。这些对他的以后,还有他能取得的那些成绩,都特别有帮助!

1 阅读: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