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元勋之子惨遭三任妻子抛弃,双目失明改写千万中国人命运

史间行客聊话 2025-04-12 09:31:16

1917年1月份,黄兴家迎来了最小的男娃,黄乃。但这新生命的到来,并没有给全家带来多少欢乐。为啥呢?因为黄兴去世还不到三个月,也就是大约100天前的事情。

大概半年前,袁世凯在一片骂声中一命呜呼,黎元洪随后就宣布要重新用上《临时约法》。这时候,国民党也开始行动起来。远在日本的黄兴,他一咬牙,决定回到国内,打算在这乱世里头好好干出一番事业,让自己有点作为。

然而,事情的发展并不如人所愿。黄兴回国仅仅呆了三个月,就由于“事务繁多,生活节奏突变”,结果引发了胃出血的老毛病,甚至还严重到吐血昏倒。找了个德国大夫来看,黄兴在床上躺了好几天,身体状况稍微有点好转,可没过多久,又开始不停地吐血。

10月31号那天,中华民国的开创大佬之一,跟孙中山一样出名的革命大英雄黄兴,突然就走了,才42岁。他连自己小儿子出生都没能亲眼见到,真是可惜啊。

黄乃这辈子似乎注定了不平凡,他在妈妈肚子里只待了七个多月就急着出来了。因为这先天的短板,他还没满月呢,身体就开始闹毛病,高烧不退,时不时还惊厥,连脚弓都往后弯了。

经过母亲不停地找医生救治,黄乃总算是捡回了一条命。在黄乃出生仅仅四个月大的时候,妈妈带着还在婴儿时期的他,回到老家长沙去参加爸爸的葬礼,从那以后,他们就在祖辈生活的地方安了家。

黄乃生在一个充满革命气息的家庭,他的哥哥姐姐心里都装满了爱国热情,特别是他大姐,还亲身参与了那场声势浩大的“五四”运动。受到哥哥姐姐的熏陶,黄乃打小就显得跟别的小孩不一样。

黄乃刚迈进小学的门槛没多久,就当上了童子军的头儿,老爱往街上跑,参与那些新潮的活动。到了初中,他碰到了社会主义的新观念,心里头起了大浪。上了高中,黄乃加入了共产党办的读书小组,正式开始全面琢磨社会是怎么运转的。

黄乃读高二那年,他遭遇了人生的第一次大难。有回踢球,他和同学万淮长抢球,不小心被球砸到右眼,结果视网膜就掉了下来,没办法只能回家养病,先把学给停了。

1935年,“一二·九”学生运动闹得轰轰烈烈,这让黄乃更加深刻地意识到国家面临的困境,心里渐渐萌生了去日本深造的想法。他把这个打算跟大哥和二哥一说,两人都挺支持。大哥立马行动起来,帮他联系上了父亲在日本的老朋友宫崎先生。二哥呢,则是东拼西凑,为他准备好了留学的费用。

19岁那年,黄乃左眼完好,右眼却已经看不见任何东西了。尽管如此,他还是毅然决然地登上了开往日本的船,照着老一辈人的路子,迈出了投身革命的步伐。

到了日本,黄乃慢慢跟中共的地下党有了更多接触,他的想法也开始有了大变化。那时候,他有个教世界语的老师,对他影响特别大。到日本才三个月,黄乃就在这老师的带动下,加入了两个秘密组织,是进步留日学生弄的。没多久,他又进了社会主义青年同盟,还管着这两个组织的事儿。

说实话,黄乃从没见过自己的亲爸,但他确实把老爸的革命那股子劲儿给学到家了。

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那会儿,日本国内已经乱成一锅粥。黄乃因为参加了些进步的活动,结果被逮了起来。这事儿一传开,黄乃老爹以前那些同盟会的哥们儿立马急了眼,纷纷想办法搭救他,最后总算是把黄乃给救了出来。

那时候,这件事在日本国内掀起了轩然大波,成了热门话题。各大报纸都抢着报道黄乃被抓,还有后来怎么被救出来的全过程。

黄乃眼看就要重获自由那会儿,日本鬼子把整个中国都给卷进了战火。黄乃二话不说,直接踏上了回家的路,一头扎进了抗日救国的洪流里。那时候,国民党政府急着找懂日语的人才,对海外回来的学子那是相当看重,特意搞了好多培训班。可没想到,这些班后来不少都变成了国民党内部各路人马拉帮结派的小圈子。

黄乃因为身份不一般,成了好多训练班和小圈子都想拉拢的大红人。可不管别人怎么劝,黄乃就是不买账,一律拒绝加入。他还靠着自个儿的身份和人脉,帮共产党做了不少拉拢青年学生的好事。

那时候的黄乃,心里头是不是已经跟共产党,还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站一边了呢?其实还真没有。过了好些年后,黄乃老实说,他为啥没加入那些小圈子,就是因为他对暗杀、搞爆炸这些事下不了手。

老实本分的性格,帮黄乃在往后的人生路上扎下了根。

在“九一八事变”六周年纪念活动结束后,黄乃打定主意要去延安。但因为手里没有中国共产党组织给的介绍信,等黄乃到了陕西地界,就只能在西安周边转悠,靠给人教书来赚点生活费。

1937年年底,黄乃通过了党组织的严格考核,正式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的一员。后来,他通过林伯渠的秘书,这个人恰好是他二哥的日本留学时的老同学,帮忙弄到了一张去延安的介绍信。

黄乃刚到延安那会儿,因为忘记带党组织介绍信,所以被当作民主人士来招待,享受到的待遇比其他人还要优越一些。后来,毛主席听说黄兴的儿子来了延安,就专门在一次聚会上邀请了黄乃,并且亲自安排他坐在自己旁边。

一瞅见黄乃的脸,毛主席立马惊讶地喊道:“真像!真像啊!”随后,他又详细问了问黄乃的一些情况。到了延安,黄乃就开始接受全面的培训,而且在总政敌工部干活那会儿,他还碰到了自己初恋严静。

严静是敌工部里独一无二的女性,所以吸引了不少男同事的注意。黄乃呢,因为他写诗写得特别好,很快就赢得了严静的青睐。可没多长时间,敌工部来了位新领导,是从苏联回来的日本共产党头头,严静就被调去给他当秘书了。一来二去的,严静的心就慢慢偏移了,黄乃的初恋故事也就这么告一段落了。

后来,黄乃调到了中宣部,专门研究起日本相关的事务。延安那时候条件特别差,黄乃每天就在暗沉沉的油灯底下读书写字,他那仅有的一只眼睛视力很快就变差了。可黄乃还是拼了命地工作,因为他心里清楚,那些从日本弄来的报纸真的太珍贵了。

黄乃和刘芳谈了一年多的恋爱,感情越来越好,后来就在五四那天,他们决定去领了结婚证,正式成为夫妻。

这一年,正好是延安开始整顿风气的时候,黄乃的能力得到了毛主席的认可。在马列学院刚开始上课的时候,毛主席当着大家的面讲:

要真正有资格说话,那就得动手去做调查,深入研究。就拿黄乃来说吧,他专门研究过日本这个国家,所以在谈论日本相关的话题时,他的话最有分量。

延安那时候搞整风,刘芳摊上事儿了,被当成特务查了起来。黄乃呢,按照上面的意思,得去跟刘芳说,让她说实话。刘芳心里头那个憋屈啊,啥也说不出来。后来那些管事儿的一查,发现刘芳清清白白的,啥问题没有。但即便如此,还是给她安排了个小学老师的活儿干。

抗战结束后,刘芳总算又回到了延安,夫妻俩又一起生活了大概一年多。但那时候,他们俩之间的感情已经有了没法修补的裂缝。到了1946年,刘芳跟着中央机关撤走,之后就跟黄乃提出了分手。

离婚后没多久,黄乃又碰见了严静,两人很快就走到了一起,再次步入婚姻殿堂。但新婚的日子没过多久,黄乃的眼睛就出问题了,视网膜脱落导致他完全看不见了。紧接着,他的神经系统也开始出问题,幻听、幻觉什么的都来了。慢慢地,黄乃发现,老婆陪在他身边的时间变得越来越少了。

1950年的时候,黄乃在去苏联看病前,下定决心写了份离婚申请,另一方也很干脆,立马就点了头。

黄乃因为眼睛完全看不见,而且医生也说没法治了,再加上两次离婚,让他感觉活着没啥盼头了。不过,他去了一趟苏联后,事情有了转机。在苏联,他发现盲人也能有份工作,这让他心里燃起了希望。于是,他打定主意要靠自己过日子。在盲人学校里,他学会了怎么用手摸读和书写盲文,生活也因此翻开了新的一页。

回国后,黄乃拎回来两套盲人用的写字家伙,那时候他压根不知道国内已经有了盲文。他逛了逛北京的盲人学校,还跟全球各地的盲人聊了聊,结果就发现咱们国家以前用的盲文有不少问题,于是他就打定主意要给改改。

黄乃经过反复尝试,终于搞出了一套基于普通话的新盲文系统,这套系统后来得到了教育部的正式认可,可以在全国范围内应用了。黄乃搞定这个新盲文后,周总理还特地见了他,当面表示祝贺。毛主席也看了黄乃弄的新盲文,还专门以个人名义见了他,鼓励他不要因为看不见就丧失信心。

1953年那会儿,电台里的主播李婷,瞅见了黄乃的一个特写报道,立马就被黄乃的那身本事给迷住了。他们俩就开始书信来往,谈起了情。没过多久,李婷还特意调到北京,跟黄乃成了家。可这一时的头脑发热,并没能让这段婚姻长久。没几年光景,李婷就觉出跟个盲人过日子,并不像想的那么风花雪月。很快,她就跟一个差不多大的老同学好上了。

黄乃心里头明白,和眼睛看不见的老公一起过日子,压力山大。于是,她又认认真真地主动开口,说想分开过了。

到了六十年代初那会儿,黄乃总算是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真正港湾。两人因为有过类似的婚姻波折,所以能够手挽手一起走过,不管碰到啥困难都死磕到底,绝不撒手。

从1953年起,黄乃就挑起了教育部盲聋哑教育处处长的重担,后来他又转到内务部工作,在那他大力推动了中国盲人福利会的成立,还有中国盲文出版机构的建立。1959年以后,黄乃长期领导着中国盲聋哑协会,一直到2004年他去世,他这辈子都在忙着为盲人事业出力。

黄乃设计出了全新的中国盲文系统,为成千上万的中国盲人开启了认知世界的新窗口,黄乃的贡献将伴随着中国盲文的不断推广而永载史册。

张晓华写了篇文章,讲的是黄乃和标点符号的那些事儿,挺传奇的。这文章发在1995年《科技文萃》的第七期上,页码是182到185。

黎鹤写了篇关于“实在”父子俩的文章,讲的是黄兴和他的儿子黄乃的故事。这篇文章发在了1997年第六期的《统一论坛》杂志上,占了50到51页的位置。黄兴,大家可能都听说过,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他和他儿子黄乃,在黎鹤的笔下,被描绘成了一对非常实在、脚踏实地的父子。文章里讲了他们的相处,还有他们的为人处世,让人读了之后,能感觉到他们那种实实在在的品质。整篇文章没有花哨的辞藻,就是实实在在地讲述了黄兴和黄乃这对父子的故事,让人读了之后,对他们的为人有了更深的了解。

章庭杰和夏声朝一起写了篇文章,标题叫做《黄乃的故事》。这篇文章发在2013年7月的《档案时空》杂志上,从第21页到第24页,还有第1页的一小部分。他们在这篇文章里,详细讲述了黄乃的传奇经历。内容十分吸引人,让人读完之后对黄乃的一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整篇文章条理清晰,文笔流畅,让读者仿佛穿越到了那个时代,亲身经历了黄乃所经历的一切。

#百家说史品书季#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