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现啊左宗棠简直是贵人收割机,但是收割贵人有一定的规律,请大家一定要不嫌我啰嗦,一并看到最后。相信必然大有收获。

上一集咱讲了左宗棠的第一位贵人,她老婆周诒端,这是一个把左宗棠从泥里拔出来的人。
先按下不总结。
而第二位贵人,46岁的江苏布政使贺长龄,首次见到来拜访他的18岁连个秀才都不是的左宗棠,就以国士待他,把家中藏书让左宗棠看了个够,这为什么?还是按下不表。
这个高官长者对左宗棠很重要,第一:他让18岁给父母丁忧的左宗棠不至于闲着,第二:接触到王朝管理国家的机密文册。时间也没有浪费。
第三位贵人,60岁的两江总督陶澍,因为25岁的举人左宗棠无意间给自己的拜寿对联,而对他刮目相看。
到什么程度呢?简直把左宗棠当自家人,儿子让他教,家里藏书让随便看。甚至认为左宗棠将来功名成就并定在自己之上,并把儿女身家全部托付给左宗棠。
为什么会这样?后面再说。
这第四个贵人,那更是了不得。他便是民族英雄林则徐,虎门销烟的那一位。

那一夜林则徐经过长沙,65岁林则徐约谈了37岁的左宗棠,两个人在船上谈了一夜。有人说林则徐只不过跟左宗棠聊了一夜,怎么就成了贵人呢?NONONONO,看问题不能那么简单。
在那个时代信息非常的闭塞,这一夜林则徐不仅将那么多年新疆整理的资料,跟绘制的地图交给他,更是把自己这些年对于新疆的所知所闻所想全部倾囊相授。并丢给左宗棠一句话:“东南的海防或许有能人可以抵御,但是平定新疆唯有你左宗棠可以。”
看到这里大家说什么想法,林则徐以及陶澍都是当时的一方大员,为什么老了老了,一个托孤家庭,一个托孤事业,为什么不托子孙,偏要托左宗棠?

还有他老婆周诒端,布政使贺长龄,为什么对左宗棠这样一个穷酸秀才那么看中。放在我们现代人来看左宗棠双亲大哥全没了,家也破败了,已经跌到泥里了,为什么还那么看中他。
为此我总结了三点:
1.乱世起英雄,越是有眼光的人,越珍惜人才。
2.左宗棠正是由于少年家中变故,显得锋芒内敛。就如一柄玄铁重剑,令人一见便心生好感,信任有加。在那种乱世,他能沉住心隐居,不乱找工作。直到湖南巡抚听到他的名声三顾茅庐才请的了他出山。
这与我们现在的某些人,有点快钱就去赚,也不管他是不是造孽钱,有着品质上的区别。
而他的伯乐们贵人们之所以能慧眼识珠,正是现在资本主义充斥的现代人所普遍缺乏的识人术中的一句话:不以成败论英雄。
3.左宗棠即使家道中落,他也是耕读之家的子弟。在那个时候受教育的人极少,而左宗棠呢?不读八股文,反而读一些史地、郡国、皇朝、兵书战策、农桑等实用性极强的书籍。
这很重要,就算是在我们现代也有借鉴意义,我们现在是科技、实业兴国的时代。如果学东西也要学些实用性的东西,而那些比较玄虚的东西尽量少学,生命很短,学东西重要还是在于学以致用。
我想他在跟这些忙破了头的清末官员交流,总能提出最实用、可行的办法。远非那些八股书呆子可比。难怪他生命中出现了那么多贵人。
说到贵人,除了他关键时期的这四大贵人,还包括张亮基、骆秉章、胡林翼、郭嵩焘、曾国藩、沈葆桢、贺熙龄、恭亲王奕訢,甚至包括慈禧太后和胡雪岩。
前面四个属于雪中送炭型的贵人,后面几个除了胡林翼以外大多数是锦上添花型的贵人。
人生中的贵人嘛,无非这两类。
而人生呢?要嘛处于良性循环,要嘛恶性循环。左宗棠的厉害之处,还在于尽管是隐居,他也时刻把人生的锚点抛在优势一面。如果他不去拜访贺长龄,如果他在写楹联的时候不恭维下陶澍,显然他会失去令他崛起的两大贵人。所以左宗棠真的是个通透的人,他连人情练达都看得很透彻。
有人可能会说左宗棠那么多的功劳你不讲,你怎么老是揪着他背后的事。那些什么打太平间、收新疆、搞洋务,建船局建厂兴农桑大家去查查就知道他功劳就是晚清第一人,我没什么好说的。
反而这些背后的东西,对我们普通人很管用。
左宗棠,到此讲完了啊。
下一期咱们讲胡雪岩,讲古今商人,为什么自古以来商人排末位,那我国现代商人与古代有什么不同呢?下期再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