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全球能源转型的加速,光伏发电和变频控制领域迎来爆发式增长。作为该领域的核心控制器件,MCU芯片的性能直接决定了系统的效率、可靠性和成本竞争力。
从“隐形冠军”到“破局者”你是否想过,家中智能门锁的指纹识别、扫地机器人的路径规划,甚至电动车的电池管理,背后都藏着一颗“小芯片”?它们被称为MCU(微控制器),是智能设备的“神经中枢”。过去,这类芯片市场长期被ARM架构垄断,而今天,一场由开源RISC-V架构引领的国产MCU逆袭大戏,正在上演。
玄铁C920和GD32V,正是这场变革中的“双子星”。前者由阿里达摩院研发,以高性能打破RISC-V的“低端”标签;后者来自兆易创新,成为全球首个量产RISC-V架构的通用MCU系列。数据显示,玄铁处理器出货量已超40亿颗,合作客户超300家,而GD32V系列仅用3年时间便跻身全球RISC-V MCU市场份额前三。这些数字背后,是国产芯片从“跟随”到“引领”的跨越。

近年来,国产 MCU 芯片出货量呈现出迅猛增长的态势。今年10月,兆易创新在互动平台表示:今年公司Flash在汽车领域出货量实现了同比高增,MCU在2023年业绩筑底后,出货量已经连续四个季度提升,今年全年MCU出货量有望创新高。据悉,2023年底,兆易创新的MCU产品已累计出货超过15亿颗。
面对国产MCU芯片的迅猛崛起,国际大厂无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对于国际大厂来说,丢失的MCU市场,或许没有那么容易再拿回来。一方面,国产MCU芯片在性价比、定制化服务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能够更好地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另一方面,随着国内半导体产业的不断发展和壮大,国产MCU芯片的技术水平和市场份额还将进一步提升,这将使得国际大厂在争夺市场份额时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
然而对于国产MCU公司来说,抢占中低端的MCU市场份额还远远不够,高端MCU市场是最需要被攻克的。
发展高端MCU意义重大,一方面当前高端MCU产品主要依赖进口,另一方面,高端MCU可以带来更佳的利润回报,投身高端 MCU 的研发与生产,国产厂商能够突破现有利润瓶颈,并逐步构建起自身的技术壁垒与竞争优势。
目前,国内MCU在家电和消费电子应用领域的竞争已经十分激烈。而在汽车电子和工业控制领域,国内MCU厂商的技术、产品和应用方案跟国际大厂还有不小的差距,有能力提供车规级MCU芯片的厂商还不多。
从全球市场竞争格局来看,中高端MCU市场中瑞萨电子、恩智浦、微芯科技、意法半导体、英飞凌等国外大厂占据较高市场份额,这些大厂采用错位布局的战略,其中瑞萨、恩智浦在汽车应用中领先,微芯和意法半导体在消费和工业端领先。
在汽车MCU市场,8位和32位是主流,8位具有超低成本和设计简单等优势,主要用于汽车风扇、雨刷天窗等。
免责声明:
1、本号不对发布的任何信息的可用性、准确性、时效性、有效性或完整性作出声明或保证,并在此声明不承担信息可能产生的任何责任、任何后果。
2、本号非商业、非营利性,转载的内容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无意构成任何其他引导。本号不对转载或发布的任何信息存在的不准确或错误,负任何直接或间接责任。
3、本号部分资料、素材、文字、图片等来源于互联网,所有转载都已经注明来源出处。如果您发现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以及个人合法权益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