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的核心能力:用人,以刘邦项羽为例

王老讲鬼谷 2024-09-14 16:56:52
用人可分为两大类: 一是用自己,即自用;一是用他人,即用人。 通常所说的用人都是用他人,帝王一旦自用,就不能用他人。帝王如果自用, 要么像秦始皇、朱元璋一样是劳模,把亲自处理政务与委任责成、因人成事结合起来; 要么像诸葛亮一样鞠躬尽瘁,凡刑罚20下以上都要亲自过问,活活累死; 要么像齐宣王一样,被靖郭君忽悠,亲自处理政务,不久就厌烦了,全部交给靖郭君处理,靖郭君因此窃取了齐国大权; 要么像秦二世一样刚愎自用,偏听偏信赵高,以致天下大乱,登基三年,而秦朝灭亡。 《贞观政要·论政体》 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 《韩非子·八经》 力不敌众,智不尽物。与其用一人,不如用一国,故智力敌而群物胜。揣中则私劳,不中则任过。下君尽己之能,中君尽人之力,上君尽人之智。 所以帝王用人之术的核心原则是无为,即帝王不自用。“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因者,君之纲”。 无为就是顺任自然,防止个人主观好恶凌驾于客观现实之上,因此要消除个人的态度、看法、意志,达到清净无为的状态。 帝王统御的核心原则:用其有如己有之。用非其有,使非其民。劳于得人,而佚于治事。 帝王所用者,万事、万物、万民。以道视之,一切皆可为帝王所用。 《贞观政要·论政体》 古之帝王为政,皆志尚清静,以百姓之心为心。 用他人可分为四类:用文臣,用武将,用兵众,用万民。 用文臣指任用少数贤能之士;用武将,只任用少数威猛之将士;用兵众指率领军队,参与作战;用万民是指依靠民众的力量,顺民情,得民心,合民意,用民众的合力。 “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 此四者刘邦皆能用,而项羽强于用武将、用兵众,拙于用文臣、用万民,这与他的能力结构相关。项羽长于用兵,短于用人,源头在于其天赋与学习。 天赋对比项羽学习读书,没有学成;就去学剑,又没有学成。项梁教授兵法,项羽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学下去。项羽身高八尺多,力能扛鼎,才气过人,吴中子弟都很畏惧他。 由此我们不难发现,项羽之后的事业完全依赖于天赋的发挥,因此他性格中的弊端也就无法被克服。军事能力、个人才力突出,因此喜欢自用;而政治素养、谋略能力、用人能力偏弱,因此不善于用人,不善于听取意见。 很多人可能说,刘邦不也没有读书吗?事实上刘邦是读过书的,只是具体读到什么程度,史书记载不详。 而张良说:沛公殆天授也!指的是刘邦的天赋之才,是无师而能精通帝王之术。善于给予利益,而不是争夺;善于用人而不自用,因此善于纳谏,能够听取他人意见。 威势对比在吴中之时,吴中的子弟都畏惧他。 斩杀会稽郡守殷通之时,郡守的手下人大惊,乱成一团,项羽砍杀100多人,所有人都惊惧畏服,没有人敢反抗。 在救援钜鹿之围时,项羽杀死卿子冠军宋义之后,威震楚国,名闻诸侯。破釜沉舟,率领楚军与秦军决一死战。杀死苏角,俘虏王离,涉间不降,自焚而死。而来救援钜鹿的诸侯军队有十几处营寨,都不敢出兵。楚军攻打秦军时,诸侯军队的将领都在壁垒上观看。楚军战士无不以一当十,楚军杀声震天,诸侯军人人惊恐。 击败秦军之后,项羽召见诸侯将领,他们进入辕门时,吾不跪着前行,没人敢仰视。从此项羽成为诸侯军的上将军,诸侯都隶属于他。 我们不难发现,项羽威势的建立,一是来自于他的天赋,力能扛鼎,才气过人,一是来自于他的用兵能力,建立的赫赫战功。令诸侯将领屈服的威势,是在战场上打出来的。 刘邦从未创造出项羽这样强大的个人威势,令人心畏惧,不敢反抗,不敢仰视。但是刘邦也有震慑人心的力量,创造神话、正统,为义帝发丧,创造正当性、合法性;借助器物与礼制威慑人心。 斗争战略对比:智与力,各用所长楚、汉长期相持,未决胜负。 项羽对刘邦说:“天下不安,只是因为你我二人的缘故,愿意与你挑战,一决雌雄,不要让天下百姓受苦了。” 刘邦笑着拒绝说:“我宁愿斗智,不愿斗力。” 项羽叫壮士挑战。汉军的楼烦善长骑马射箭,楚军派壮士挑战三次,都被他射死了。 项羽大怒,亲自披甲持戟挑战。楼烦想要射他,项羽怒目呵叱,楼烦被吓得不敢正视,手不敢放箭,跑回军营,不敢再出来。 汉王派人暗中打听,才知道挑战的人是项羽。刘邦大为震惊。 项羽靠近汉王军营,和刘邦隔着广武涧对话,刘邦历数项羽的罪状,项羽非常气愤,要求决战。刘邦没有答应,项羽埋伏弓弩手射中了刘邦,刘邦受伤,跑回成皋。 刘邦的优势能力是智慧,项羽的优势能力是武力,在斗争中二人都将优势能力用到了极致,最终的结果是智慧战胜武力。 项羽的弱点1、性格问题:楚国老将评价 《资治通鉴·第八卷》 当初,楚怀王与各路将领约定:“谁先攻入关中,谁就在关中称王。”这时候,秦军还很强大,经常乘胜追击逃敌,故楚将中没有一个人认为先入关是有利的,唯独项羽怨恨秦军杀了项梁,激愤不已,愿同刘邦一起西进入关。 楚怀王手下的老将们都说:“项羽这个人,迅捷勇猛、狡诈凶残,曾经在攻破襄城时,将城中军民一个不留地统统活埋了。凡是他经过之处,无不遭到残杀毁灭。况且楚军几次进攻,在前的陈胜、项梁都失败了,因此不如改派敦厚老成的长者,以仁义为号召,率军向西进发,对秦国的父老兄弟们讲明道理。而秦国父老兄弟为他们君主的暴政所苦累已经很久了,如若现在真能有位宽厚的长者前往,不施侵夺暴虐,关中应当是可以攻下的了。项羽不可派遣,只有刘邦向来宽宏大量,有长者气度,可以派遣。” 楚怀王于是没有答应项羽的请求,而派刘邦西进夺取土地,收容陈胜、项梁的散兵游勇,以攻击秦军。 项羽的性格勇猛凶残,动辄屠城、坑杀,所过之处无不毁灭。这样的事做得越多,反抗就会越强烈。也许项羽并不认为他的做法是把天下视为敌人,但是天下人都会认为残害他们的项羽是他们的敌人。与天下为敌,怎么能长久呢?因此项羽执行的策略不能得民心,也就不可能得天下。这一点韩信看得极为清晰。 2、项羽不能容人 韩生劝说项羽:“关中依恃山川河流为屏障,是四面都有险要可守的地方,土地肥沃,可以在此建都称霸。”项羽却看到秦王朝的宫室都已焚烧得残破不堪,又惦记着返回东方的家乡,便说:“富贵了而不归故乡,就如同身穿绵绣华服在夜间行走,谁能看得到啊!”韩生退下去后说道:“人家说楚人像是猕猴戴上人的帽子,果然如此!”项羽听到这话后,即将韩生煮死。 沐猴而冠的成语就来自于此。比喻外表虽装扮得很像样,但本质却掩盖不了。讽刺的是窃居权位之人。韩生怎么达到讽刺项羽的效果呢?指的是项羽图有其表,虽然是诸侯的上将军,拥有无上的权威,但是事实上愚昧无知,不理解政治战略,不明白定都关乎天下安危。一个只知道衣锦还乡的人,能有什么大作为呢?可不就像猴子戴上了帽子,本质上还是猴子。 对于这样的讽刺,项羽是无法容忍的,因为挑战了他的威权,损害了他的形象,伤害了他的自尊。毕竟项羽已经让天下都臣服了,你一个书生竟然敢反过来嘲讽我,简直就是找死。 不能容人,不能听取建议,天下看到韩生的结局,也就没有人再愿意给项羽献计献策了。 刘邦有容人之量,用人不拘一格季布是项羽的将领,多次让刘邦陷于困境。项羽被消灭之后,刘邦悬赏千金捉拿季布,谁敢窝藏,连坐三族。后来通过朱家托滕公的关系,向刘邦进言,赦免了季布,被任命为郎中。 栾布曾经和彭越交往。家里穷,曾在酒店当雇工。彭越到巨野当了强盗,而栾布被人卖为了奴隶。栾布替主人报仇,燕国将军臧荼推荐他为都尉。后来臧荼被封为燕王,任用栾布为将军。臧荼反叛燕国灭亡,栾布被俘。彭越请求刘邦,让栾布做了两国大夫。后来彭越被指责谋反,夷灭三族。彭越的头被挂在洛阳城楼下,不准收敛。栾布出使齐国归来,哭着祭奠彭越。刘邦召见栾布,问他是否参与造反,准备烹杀他。栾布为彭越辩解,有功无罪,刘邦赦免了栾布,任命为都尉。 赵国相国贯高,过去是张耳的宾客。张耳去世之后辅佐他的儿子张敖,张敖娶的是鲁元公主,也就是刘邦的女婿。刘邦经过赵国时,赵王张敖朝夕穿着短衣,戴着袖套,亲自进献食物,礼节谦卑,尽到了女婿的礼节。但是刘邦非常傲慢,叉开两腿,动不动就骂张敖。贯高60多岁了,性格刚强,容易动气发怒,看到张敖被这样对待,想要杀了刘邦。张敖咬破手指,坚决不同意。 后来这件事被贯高的仇人告发,张敖、贯高等人被逮捕,同案的人都争相自刎。贯高、孟舒等十多人髡钳,作为家奴,随从赵王。贯高受审,被打了几千板子,用烧红的铁器刺他的身体,都没有可以拷打的地方了,始终不说话。刘邦都觉得真是壮士,派贯高的同乡中大夫泄公询问真实情况,贯高详细说明了这件事的本意和赵王确实不知的情况,刘邦赦免了赵王张敖,同时非常称道贯高为人能信守诺言,就赦免了贯高。听说赵王被释放之后,贯高仰头割断咽喉而死。 蒯通曾经游说韩信三分天下,韩信被杀之前说,后悔没有听蒯通的话,结果蒯通被捕。他用各废其主的道理说服了刘邦,刘邦便释放了他。后来,蒯通被曹参请去做宾客。 刘邦能容人的心量之大,千古罕见。 韩信评价项羽:匹夫之勇,妇人之仁《史记·淮阴侯列传》中记载了韩信的评论。 韩信说:项羽有优势,勇悍仁强都超过刘邦。但是他也有两大弱点:匹夫之勇,妇人之仁。 匹夫之勇就是自恃勇力,自用才气,自用就不能用人;妇人之仁是不能给予利益,不能封赏,不能赏就不能得人。不能用人,不能得人,怎么能做大做强呢? 而且项羽还犯下了六大战略错误: 第一,没有定都关中,不理解地缘战略,丧失地缘优势。 第二,违背怀王之约,放逐义帝,丧失了权力的正当性、合法性。 第三,驱逐原来封地上的诸侯王,让他们的臣子称王,对一部分人施恩,将另一部分人变成了自己的敌人。 第四,自己占据好的地盘,不公平,让诸侯们心怀不满。 第五,残暴导致天下怨恨,树敌太多。 第六,百姓不亲附,失去民心,百姓只是被威势胁迫。 结论,项羽的强盛很容易转为衰败。 刘邦与项羽用人的比较:具体任用什么人《史记·陈丞相世家》 陈平评价项羽不能信任重用人才,他宠爱的不是项氏家族的人,就是妻子的兄弟,身怀奇才的人都不被重用。 陈平认为,项羽谦恭爱人,廉洁讲究礼仪的士人都归顺他。但是论功行赏、赐爵封邑时,却吝惜而犹豫不决,士人因此不想亲附他。项羽的大臣中中正敢见的只有亚父钟离妹,龙居周殷等人。而且项羽为人猜忌多疑,容易听信谗言。 刘邦傲慢,缺少礼节,廉洁的士人不肯归顺。但是刘邦舍得给人爵位封邑,那些圆滑没有骨气、惟利而又无耻的士人都来归顺。刘邦任意侮辱人,所以不能得到廉洁的士人。 在用人上,如果刘邦和项羽各自去掉短处,发扬长处,天下就可以安定。 总结而言 从任用人才的类别上看,项羽任用的是廉洁讲究礼仪的人,刘邦任用的是圆滑、没有骨气、惟利、无耻的人。 从人才的选择范围上看,项羽选择的是家族内部,包括项氏家族和姻亲家族,这样可选择的人才面偏窄;而刘邦选择人才没有禁忌,可以用天下之人。 从选择的人才数量上看,项羽任用的人才数量极为有限,重要的只有几人;而刘邦身边聚集的人才数量庞大,远远超过项羽。 从任用臣子的能力上看,项羽重武将,轻文臣和谋臣;而刘邦用人,文武兼备,又善于驾驭群臣,听取谏言。 刘邦评价用人:自我评价,对项羽用人的评价《史记·高祖本纪》 高祖在雒阳南宫摆设酒席。高祖说:“各位诸侯和将领不要隐瞒我,都要说心里话。我所以能够得到天下是什么原因?项氏所以失去天下是什么原因?” 高起、王陵回答说:“陛下傲慢而侮辱人,项羽仁慈而爱护人。然而陛下派人攻城略地,所招降攻占的地方就封给他,与天下人利益相共。项羽嫉贤妒能,有功的人加以陷害,贤能的人受到怀疑,打了胜仗而不论功行赏,取得了土地而不与分利,这就是他所以失去天下的原因。” 高祖说:“你们知其一,不知其二。在帷帐中运筹划策,决胜于千里之外,我不如子房。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供给军粮,畅通粮道,我不如萧何。连兵百万,战必胜,攻必克,我不如韩信。这三个人,都是人中俊杰,我能任用他们,这是我所以取得天下的原因。项羽有一个范增而不能任用,这是他所以被我擒杀的原因。” 高起、王陵认为,刘邦得天下是因为利益与共,项羽失天下是因为吝啬封赏。这是其中的一个原因,韩信评价为妇人之仁。 刘邦则从用人层面解释了原因:自己善用人杰,而项羽只有范增,却不能任用。 用人,关乎帝王对组织的控制权,关乎组织的整体合力。 刘邦用人明显高于项羽,因此项羽根本经不起消耗,斗争时间越长,后续越来越无人可用,又怎么有力量对抗呢!
0 阅读:2

王老讲鬼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