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中,不如来杯游记,敬被拘的身体/瘙痒的心!|读《泛若不系之舟》

大安于隅 2021-12-20 14:26:52

一个人读书的•第245本

【书名】

《泛若不系之舟》

【推荐阅读人群】

对亚洲地区的异域风情,对旅行和间隔年意义感兴趣的朋友

【类别】

文学 非虚构 游记

之前很少看游记。去看游记,还不如自己亲身去当地体验一番,岂不更快哉。

但是,当真的有机会去到游记中那个地域的时候,当提起笔来想写下自己体验的时候,忽然发现脑袋一片空白。不是说啥都没有,而是行程一幕幕回放在脑子里,有轮廓却没有细节,有经历却没有体会,只剩下流水账式的从哪到哪,又接着到哪…

当在一次读书会上,听到有人提起傅真这本书时,忽然动了想一睹游记风采的念头,看看别人的旅行,看看别人记叙旅行的方式,看看这曾经影响过众多青年旅行观的文字是怎样的。

一  关于游记

傅真原本在国外投行工作,之后和老公一起辞职,两人花了一年多的时间在路上旅行,从欧洲到拉丁美洲再到亚洲,这本书便是记录了他们在亚洲的旅行时光,有印度缅甸、泰国越南,也有老挝、昆明和西藏等。

读完,最为感触的一点是,傅真的文字很会呈现旅行中的细节。她的旅行不是仅仅只有一个行程轮廓,还有丰富的内容散布其间。

大到关于这个国家的历史背景、政治局势,小到当地人的服饰样貌、生活习惯,她的笔下不仅有这种概览镜头,还有充满戏剧性的旅人故事。

比如在越南遇到出租车宰客,吵得差点要在街头干架;在印度参加朋友的传统婚礼,仿佛涉足了一个宝莱坞世界;在暹粒找到了靠谱的带路司机,却做了一路他的倾诉对象…

傅真对人对事,都有很强的感受力,她的文字就像画笔一样,把这幅色彩各异的旅行图,栩栩如生地展示在了读者面前。

如果仅停留于旅行写生式的游记,我想不会有那么多朋友喜欢傅真的博客了。她的文字除了有细节、生动形象外,最核心的魅力还是她的真诚所示。

她把她对自己、对社会、对人生、对世界的思考,融会在了游记的叙述里。我看到读者评论中,有些人就很喜欢她写的在泰国参加十日内观禅修的经历。

一开始,她非常不适应这种没有手机、不能说话、长久静坐的生活,几乎要进入发狂状态,文字中的心理描写读来又直白又好笑。渐渐地,她的思绪竟然静下来了,进入了一个从未有过的体验,甚至静坐时,会不停流泪。

她在书中说,真正觉到自己没有过去,只有现在了,“吃饭也成了全新的体验,安静、克制、全心全意”,当在庭院散步的时候,“几乎觉得自己能听见万物轻柔的对话,也许是因为这颗心变得更加敏感了”。

傅真便是这样,在旅行中坦诚剖析着自己的感受和认知,她思考着我们共同思考的东西,然后写出了思考背后的共鸣,甚而是启示。

读完这本书后,我发出一句感叹,原来游记可以这样写啊!

恍然大悟之后,又黯然转念,现如今,还能有再次出国自由旅行的机会么……

二   关于旅行

写这篇书评的时候,刚好遇到杭州又一次出现好几个新冠确诊病例,区域限行限流,大部分人又开始了宅家不出门的日子。

这种时候看游记,就像是深夜看美食图片,纯属自虐。

但,又或许这无法旅行的日子,反而更适合去思考🤔为什么旅行这类问题。

对傅真而言,她的旅行是一场承上启下,告别过去投行里为资本拼命的工作,走向一个寻找自我的新开始。她过的可谓是真正意义上的间隔年了。

这一年中,她将自己放置在异国他乡的土地上,沉浸于另一种文化和社会环境里,游走在一个不属于过去、也不牵扯至未来的奇妙时空。

旅行的吸引力,便在这里。

它能让我们不用置身科幻片,也能实现在不同平行宇宙间的穿梭。人们害怕未知,但在旅行中,未知才是精华,不确定的随机性才能带来独一无二的经历。

傅真后来发现,她所追求的不是某件安定的事情或工作,当安定下来后,她又总会有另外的渴望产生,如此循环。她发现她所追求的其实是这种不确定性本身,她期待变化,也享受变化。

这本书,傅真夫妻俩的旅行终点是回国回家。与此同时,傅真也同时回到了内心想要追求的东西,她开始全职从事文字创作工作,筹备写自己的小说。

但不是所有经历过间隔年旅行的人,都能有幸找到出发时想要寻找的那个答案。

关于此书的评论中,也能看到一部分人对傅真文字的质疑。有人觉得肤浅了,有人觉得旅行根本没啥意义。

三   关于间隔年

为什么有些人可以从旅行中获得能量,而有些人只能获得一些到达过的地图足迹…

比如当年的我。

也曾被旅行的魅力所吸引,去过不同的异国他乡,也曾去过书中所写到的印度缅甸越南等地,但所见到的,很快便在记忆里从一簇簇新鲜,萎缩成一丢丢糊影。

书里,傅真引用了法国作家夏多布里昂的一段话:

“每一个人身上都拖带着一个世界,由他所见过、爱过的一切所组成的世界,即使他看起来是在另外一个不同的世界里旅行、生活,他仍然不停地回到他身上所拖带的那个世界去。”

当年的我,便是在自己的世界里,走过了不同国家。身体已漂洋过海,但实际却仍是足不出户着。我在自己的世界里看世界,却以为自己看到了世界。

回来后,有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没有再出国门旅行了。我发现自己是纯有一颗好奇心,却还不知道如何去发现自身之外的新国度。

旅行需要时间。

不是光指在旅行地居住的时间要尽可能长些,而是指需要时间来消融我们身上的既有世界,需要时间让我们自带的边界感,在与当地人事的朝夕相处中日渐弥合,需要时间让我们准备好,从旁观一切的外来者,变成亲历当下的同在。

于我而言,当年在不同大陆上的经历已经模糊不堪。而和同船人的四个月相处,却是收获最大的地方。四个月的朝夕相处,它让我有足够时间去消融我身上的旧壳,去学着接纳不舒适性,去接受愿意被影响的可能性。

时隔八年,借由这本书,重新回到了我的间隔年岁月。

虽然结束了间隔年的我,并没有找到所谓答案,但却也幸运地找到了一股力量,那就是愿做梦、敢做梦的勇气,和对亲手创造过程的享受,是不用去顾及他人眼光,坚定于自我认定的那种享受。

这股力量,一直陪着我走到了现在,之前的从商业回到公益领域,后来的从职场回到在家育儿,到现在从不坐班走向追求拥有内在和外在双重价值感的职业自由。

如果,一场旅行,它从你的记忆中,走向了你的生命里,从此形影不离,那它已经超越了旅行的意义。

它保留着它的那份奇妙时空,哪怕我们的身体已经回到家中,它的奇妙仍将一直延续,延续,延续到两个平行宇宙渐渐合而为一。

也许这份奇妙会随时间而变淡,就像往白色颜料中加入色彩一样,色彩本身的饱和度变低了,但此时,整幅画的配色已然发生了质的变化。

很多旅行,也许要过上好多年,才会看到它的价值所在吧。

尤其在被迫失去旅行机会的新冠疫情时代,每一次的得以出门,都值得珍惜。不是吗。

不愿旅行,只愿遇见。

【一个人读书】

一本书,万种思考

一人读,百般生活

一位阅读热爱者的私人分享频道

撰文/ 王大安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