歪批三国——历数曹操的九大贼名

糊涂的水无常 2025-02-28 09:06:37

毋庸置疑,曹操是三国时期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治世能臣、乱世奸雄,是个左右逢源、顺势而为的英雄,但人无完人,其丑恶行径也数不胜数。世人习惯称呼曹操为“曹贼”,有的人是真的骂他德行低下,有的人则是赞叹他的雄才。现在不少中年男人视曹操为偶像,他们心态变化过程大概是:鄙视曹操——理解曹操——成为曹操——超越曹操。

我眼中的曹操,有九大贼名:

第一贼:镇压农民起义的恶贼。世界上从来没有对错,只是立场不同而已。对于黄巾起义军来说,属于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中国老百姓的底线是不饿肚子,东汉末年民不聊生、官员还要压榨百姓,怎能不反?曹操以忠君之名,身先士卒,疯狂镇压起义军,踩着走投无路的起义军尸体往上爬,就是维护自身既得利益, 虽然他也痛恨朝政腐败,但决不允许别人取代自己的位置。

第二贼:助何进误国的家贼。东汉末年,外戚和宦官轮流干政,屠夫出身的何进在皇帝国葬现场披坚执锐,立少帝灵前继位,风情万种的何皇后垂帘听政。何进杀猪是个专业选手,当大将军简直是狗肉上不了台案,既不懂带兵,又没有谋略,想法常常类似儿童,且有妇人之仁,还刚愎自用,不听谋士良策。曹操作为何进的亲信,亲自参与了立少帝、诛宦官的行动,其实就是继续上演皇权更替和外戚专政的闹剧,无异于助纣为虐。

第三贼:屈身侍董卓的乱贼。得益于何进的神助攻看,董卓狼子野心肆意伸展,霸京师、废少帝、淫乱后宫、嗜杀敛财。曹操没有旗帜鲜明反对董卓,也没有离开京师,而是经常陪伴董卓、出谋划策,深得老贼信任。作为汉臣,不思报国,狼狈为奸,非忠臣也。我想,曹操是想借助董卓的肩膀往上爬,没想到他发现董卓只是一个好色享乐的蠢猪,于是心生异心,刺杀未遂后逃出京城,后来幸亏遇到了愤青县令陈宫,得以逃回家乡立足。

第四贼:发檄文讨贼,贼喊捉贼。十八路诸侯,名为讨贼,实则各怀异心,内耗得很。曹贼讨贼的终极目的,就是取而代之,成为满嘴仁义道德的贼。曹操所发的檄文中,写尽董卓的罪恶,让天下诸侯产生共情跟随自己,这个手段是政治家的惯用伎俩:站在大家的角度考虑问题,怂恿大家推翻黑暗统治,美名其曰“为大家谋幸福”,实则实现自己野心家的皇权梦。天下亡,匹夫有责;天下兴,与匹夫无关。天下是封建统治阶级的天下,草民不要做过好日子的美梦。

第五贼: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奸贼。曹操接天子入住自己的领地许昌,名为保护,实为绑架和挟持。从此,只要曹操看不惯那个大臣或诸侯,就假传圣旨讨逆,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碍于封建礼教的束缚,大多数人还是选择就地伏法,这也是曹操纵横天下的思想基础,得民心者得天下的前提,必须是耍流氓者得天下。挟天子,让曹操干坏事名正言顺,也让军队的开支有了稳定的保障。

第六贼:横行皇宫的逆贼。曹操的恶行和董卓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入朝不趋、带剑上殿,打好草稿让皇上当自己的官方发言人。汉献帝不满曹操专权,用血书的衣带诏暗中讨逆,不料蠢猪董承让事情败露(责打勾引自己小妾的管家,被管家告发)。曹操一怒之下,在皇帝面前杀害皇妃,并恐吓皇帝好自为之。随后,又火速捉拿参与衣带诏的大臣,马腾和刘备也在内。从此,曹操开始了明目张胆的专权之路,朝廷大半官员和所有御林军及统领,全部换成自己的亲信,俨然一副太上皇的样子。

第七贼:霸占人妻的淫贼。我们不难发现,曹操有着强烈的人妻癖好。这可以最早追溯到张让叛乱时,何皇后受到惊吓,被曹操安抚的情景,当时何皇后浑身发颤、面色潮红、发出呻吟,曹操不敢直视、惶恐不安,从此中了少妇的毒。从此,曹操猎取少妇的心一发不可收拾,不管是行军途中,还是在相府独处,都吩咐手下人给自己寻欢。最惨的一次是征讨张邈时,奸污了张邈的嫂子,最后被张邈偷袭,痛失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和大将典韦——自古奸情出人命,红颜祸水要适可为止。

第八贼:挖坟掘墓的盗贼。为了保证庞大的军费开支,曹操培养了一支精英队伍,美名其曰“摸金校尉”,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盗墓贼,这些人中充斥着风水师、地理学家、历史学家等鸡鸣狗盗之徒。这些人经常奉命挖掘盗取大户人家和前朝皇室陵墓,罪行累累、罄竹难书。虽然这种事情是不得已为之(当时诸侯混战、生产破坏、赋税不足),但是并不能成为冠冕堂皇的理由。看来,曹操是一个不受封建礼教束缚、没有道德底线的人,成功者往往具备这样的“优秀品质”。

第九贼:谋篡皇权的反贼。镇压黄巾军、讨伐董卓、征讨诸侯之时,曹操都打着忠君爱国的口号,其实就是借助朝廷的名义排除异己,让自己成为一家独大的反贼。虽然曹操一直没有称帝,但实质上是个代理皇帝,这让他既能够雄霸天下,又避免了自己成为众矢之的。曹操数次婉拒谋士们推举自己取代汉朝称帝,但临死也没有暗示众人辅佐曹丕成就霸业,最终曹丕接过接力棒,称帝篡汉。

0 阅读:0

糊涂的水无常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