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意的疑问:养牛的人大代表赵昭在讲故事,还是说真情?

糊涂的水无常 2025-03-16 09:56:08

人大代表发言现场上,赵昭声情并茂地介绍自己返乡创业的辉煌故事:17年前,靠四十万元起家,从50头牛发展到现在的4000头牛(200多亩养殖基地容纳4000头牛?),还流转种植基地带动村民致富,一种成功者的自豪感溢于言表。随后她豪情地号召大学生为乡村振兴做贡献,填力量。

对于乡村振兴和大学生返乡创业,我们无疑是完全赞成和支持的。但是作为一个全国人大代表,说的话必须要严谨真实,还是要本着科学客观的原则,要对大学生负责。我欣赏创业成功的人,也愿意相信这位人大代表说的都是真的。但任何时候都要有怀疑精神,毕竟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以带动农民收入为幌子,骗取国家补贴,虚报养殖规模的养殖户和公司,也是有的(我不是暗指这位代表)。

假设这个养了4000头牛的女大学生是成功者,我倒有几点疑问:一是创业启动资金,这个女人17年前可以筹集四十万,刚毕业的大学生,有几个人有这样的实力,普通人怎么创业?二是养牛需要科学管理,如果不懂农业专业知识,创业就是撞南墙,非得头破血流。三是要有好的销路,在低价进口牛肉的冲击下,有几个人能撑得住?四是动物传染病是个未知数,防疫技术跟不上就要倒大霉。五是创业期间她获得了200万贷款支持,有几个创业者能带这么多款项?六是南方养牛的草料大多依赖购买,材料的价格和运输费不低,恐怕养牛成本比内蒙古还高。如果用饲料养殖,那么牛肉的品质和安全性如何保障?

相比于这个女大学生的豪言壮语,我倒更欣赏来自内蒙古通辽市的一个全国政协委员给振兴养殖业的一些接地气的建议:一是减少进口牛肉,二是建议养殖户不要盲目扩大规模,三要加强政府政策扶持。我想再加上两点:走散养式绿色养殖道路和取消饲料养殖方式,让国人吃上健康牛肉。

创业成功很美妙,但没有几个人能成功,大多数人注定成为笑柄和反面教材。创业成功需要胆量,也需要智慧,更需要贵人扶持,还需要机会和天意。创业是由小到大和起起伏伏的过程,不是大手笔和冒进主义,有些人适合创业,有些人适合就业,有些人能在农村创业,有些人只能在农村自给自足或者小富即安,我们要认清自己,走适合自己的道路。

0 阅读:0

糊涂的水无常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