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六月,一颗慧星出现在紫微宫,长达数丈,拂过帝座,又扫过文昌星。大臣中有人说这是金人将要衰落的征兆,不用替中国担心。提举醴泉观的谭世勣却面奏宋钦宗,说是星象可畏,应当通过修德来回应上天,不应被前面那些阿谀奉承的人的话迷惑。(清毕沅《续资治通鉴•宋纪》)
紫微垣也叫紫微宫,是民间传说中天帝居住的地方,是皇帝内院,除了皇帝外,皇后、太子、宫女也都在这居住。当年,当有慧星出现在紫微宫里的时候,宋钦宗身边的臣子,出现了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这是吉兆,预示着金人将要衰落——在这半年之前,金人大举入侵,围困北宋京城开封,在逼迫朝廷予以巨额赔偿并割让数州之后方才撤走。但是,提举醴泉观(醴泉观的负责人)谭世勣却提出了截然相反的另一种观点,即这未必是吉兆,更可能是上天对人的警示。
这两种观点,在科学昌明的今天,都未必能够为我们接受,正确的看法或许是,慧星出现,从天空扫过,不过是一种十分寻常的自然现象,与人世间的吉与凶没有任何关系。不过与此同时,我们能够想象的是,当年宋钦宗身边的臣子之所以会出现截然想法的两种观点,与他们所掌握的科学知识的多寡无关,但跟他们向借此机会向宋钦宗传达的信息不同有关。
对于那些认为慧星的出现是吉兆的臣子来说,毫无疑问的是,他们想借此机会宽慰宋钦宗:前一阵金人的大举入侵,让宋钦宗受惊不小,甚而至于让他的父亲宋徽宗竟然选择了“内禅”,把皇位留给了他,自己则惶惶然南下避难去了!所以,他的臣子以为慧星的出现乃是吉兆,金人将衰,足以让他稍稍欣慰与平静一些。但这样的观点的危害性又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可能让宋钦宗如他父亲一样,丧失应有的警惕之心,继续昔日醉生睡死的生活,让国家和百姓遭遇更多的不幸。
提举醴泉观的谭世勣为什么却又哪壶不开提哪壶,偏偏要说这星象更像是凶兆,对帝王之人来说,应该保持高度的警惕,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拿这个来回应上天的警示?原因应该是他知道帝王之人贪玩是常态,假如不能借这样的机会适度敲打或者说提醒,那么,他们可能一个个都成为“顽主”式的人物的,而这无论是对于国家还是社稷、百姓,都是极其有害的事。而他之所以会这样,与他的个性有关:根据相关史料记载,他担任秘书省正字的时候,宰相蔡京的儿子蔡领书局,“同舍郎多翕附以取贵仕”,而他“独坐直庐(侍臣值宿之处),繙书(翻阅书籍)竟日”。所以,我们说这就是他一贯的性格。
谭世勣“不宜惑其谀说”,表达有些直,未必讨宋钦宗喜欢;但对谭世勣这样的臣子来说,他的个性决定了他不会专挑皇帝喜欢的说,因为他心里装着皇帝、装着百姓。尽管说,这样的臣子其实真的有些傻冒——你想着皇帝,想着他的朝廷,但他心里想的到底是什么你知道吗?因此,读到这里,我们只能一声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