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首相桑切斯再次访华,在全球关税战阴云下寻求破局。面对中国肉类市场缺口,西班牙能否取代美国抢占先机?
【西班牙首相桑切斯确认访华】
据外交部消息,西班牙首相桑切斯确认再次访华。从日程表上看,4月10日至11日,这两天对于西班牙乃至整个欧盟来说,都有可能在地缘政治棋盘上,留下重要的印记。这次访问,是他在短短三年内的第三次访华,每一次都可以说是“恰逢其时”。
去年的这个时候,桑切斯正是在中欧贸易摩擦声愈发激烈的背景下走进中国的。那次行程,他就像个欧盟队伍中的“逆行者”,坚决反对所谓的“中国反补贴税”;而这一次,欧洲的天空更为阴郁,美国挑起的全球贸易战波澜四起,将世界经济推入不稳定的旋涡。
而在抵达中国前,桑切斯于访问越南期间,就再次呼吁欧盟调整对华政策。他的逻辑很明确:随着特朗普对全球贸易施压不断升级,欧洲别无选择,只能积极寻找新的“朋友圈”和市场。
【桑切斯呼吁欧盟调整对华政策】
桑切斯表现得如此迫切,无疑是因为美国带来的压力,让每一个人都得重新审视自己的立场,对欧洲来说,摆在面前的不是多赢就是双输,没有中间地带。他强调,欧盟需要在关税问题上保持团结,并对可能损害各国利益的保护主义竞赛快速做出反应。
可以预见,此行桑切斯的目标之一,是将西班牙打造成中欧沟通的桥梁,而不仅仅是停留在表面的礼节问候层面。
结合目前的中欧贸易摩擦、尤其是电动汽车关税问题背景,他或许还会重点与中国对话肉类贸易合作,毕竟美国在华产品份额的下降,给了西班牙一个难得的机会。
没错,中欧之间的主要矛盾如今集中于电动汽车,然而,西班牙作为欧洲猪肉出口的领头羊,也尝到了中国针对欧盟白兰地、乳制品和猪肉等产品反倾销调查后果的苦涩滋味。
【欧盟执意对中国电动汽车征税】
桑切斯在这样的背景下访华,希望通过高层会谈来为西班牙农业寻找出路,可能的诉求包括扩大肉类出口配额,以此稳定国内的农业市场。
而且,随着全球贸易的风云变幻,让中国对肉类需求正持续上升。美国肉企输华资质到期、加拿大农产品加征关税等措施,导致中国肉类进口渠道发生调整。国内企业开始寻求多元化进口来源。
除此之外,中国对美国农产品加征关税的政策变动,为西班牙肉类行业创造了极大的市场机遇。就在上个月,美国的猪肉和牛肉在中国市场上的占比,由于10%的附加关税大幅下降,进而让西班牙的同类产品如牛肉显得更有竞争力。
此时,西班牙的肉类产品正好成为美国产品退出后的理想替代。美国在市场上的栅栏就像一把双刃剑,挡住了自己,却恰巧给了西班牙这个抢占市场的重要机会。
【中国对美国肉类产品加征关税】
从中美贸易关系来看,美国的自我设限实际上给了其他国家,尤其是西班牙,一个绝佳的窗口期。美国和西班牙在肉类出口领域的竞争力可谓是旗鼓相当,但关税壁垒导致了美国的市场准入障碍,而西班牙则可以乘势,通过扩大的肉类出口规模填补这一空白。
对于西班牙而言,其肉类产业已经成为出口结构中的亮点。2023年,西班牙的肉类对外贸易达到了惊人的120.31亿欧元,在欧盟中无出其右,遍布全球120多个市场。尤其是猪肉出口,在这其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中国市场则是它最大且最重要的买家,2023年的数据显示,中国进口的西班牙猪肉占到了总进口量的22%。这不仅表明了西班牙肉类产业对中国市场的依赖,也让我们看到中国在保障西班牙农业出口中的重要性。
【中国是欧盟最大的猪肉海外市场】
然而,欧盟在对待与中国的贸易政策上,内部并不是铁板一块。西班牙是主张缓和与中国的关系,但波兰等国受美国影响,担心中国商品会冲击他们的市场,呼吁欧盟准备应对措施。法国则在两难中摇摆不定,一方面叫嚣着要重新平衡与中国的贸易关系,另一方面却对工业“产能过剩”大肆渲染。
此外,来自欧盟的高级官员,比如外长卡拉斯等人,也不时地抛出“美欧贸易战将让中国捡便宜”这样的言辞,并试图在国际事务中对中国指手画脚。所有这些举动都显示出,欧盟在制定对华政策时的复杂和矛盾心理。
【欧盟内部问题仍待解决】
在这个大背景下,桑切斯的声音显得尤为重要。但要推动这一切,欧盟仍需克服内部的意见分歧,形成一致的对外政策。
如果桑切斯此行能成功化解部分贸易紧张局势,推动西班牙与中国在肉类贸易上的合作,将直接影响到欧盟与中国日后的贸易关系,甚至可能成为欧中之间一座更为牢固的桥梁。
而这座桥梁不仅能承载着中欧之间的双边贸易,也代表着未来更多的协作和共赢。桑切斯的这步棋,是否能在国际舞台上掀起新风,还需时间来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