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画家董源喜欢画山水,尤其喜欢画江南秋日山水景色。他不画奇峭险峻高山,而是画烟云笼罩、起伏绵延的山形。有时候为了突出江南山水的柔美秀润,他会采用披麻皴技法。披麻皴由线条组成,结合晕染,近距离欣赏会觉得用笔潦草凌乱。当走远几步再看画面,会觉得画中景色充满生趣仿佛散发出光彩。人们看到董源的作品,会感受到画中的幽远情思,领会到画家的心境。
董源的山水画适合远看,古人把这种风格称之为,近视不类物象,远观景物粲然。董源的画风对后世画家影响很大,当文人画成为画坛正统之后,董源画风就成了人人临摹的必修课。这幅《溪山佳趣》是清代画家方士庶的作品,仿董源风格创作而成。
方士庶 溪山佳趣
画中题写了很长一段文字,记载了方士庶的创作体会。他见过九幅董源真迹,想要研究一下这种适合远观的画法。于是他创作了《溪山佳趣》,只不过他结合时代特征,只保留了远观景物粲然。至于靠近观赏,则保留了精致细腻的风格。这样一来,《溪山佳趣》近看逼真立体,远观云雾显晦、峰峦出没。
方士庶主要生活在乾隆年间,从小喜欢书画,曾经跟随正统派名家黄鼎学习,继承了画坛娄东派的风格。从细节看,方士庶连米粒大小的人物鞍马也不放过,均采用写实画法。至于草亭古树更是到了细腻精致的程度。有些时候形容一幅画细腻,潜台词就是重习气。形容一幅画精致,潜台词是就是滥用装饰性技法。但是,用于评价《溪山佳趣》完全是正面肯定的词汇。
方士庶 溪山佳趣 局部
方士庶没有因为重视细节就忽视了画面气韵。他利用墨色变化,利用多种色彩,丰富了画面层次。用笔沉稳,点线并用结合晕染,让画中景色充满生机。气韵生动,笔墨淋漓,打破了堆砌感,增加了感染力。
近看这就是一幅标准的清代四王山水样式,远观就看到了仿古特征。画中远景水色江天,看上去天真烂漫。平远幽深的景色,让画中空间扩展到天边。与远山衔接的是一座丘陵,山头布满苔点,看上去苍郁厚重。重墨划分山石脉络,晕染表现山石肌理,双管齐下表现出江南山水的平淡隽永滋味。
方士庶 溪山佳趣 局部
连绵的山峦,朦胧的树影,苍茫的景色,方士庶画出了江南山水多情的一面。花青结合水墨,重墨结合浅绛,清爽湿润让人仿佛嗅到了江南的空气。从山脚到山头,披麻皴的用墨越来越重,立体感越来越强烈。草木繁茂增添山水气势,郁郁葱葱赋予画面生机。
方士庶笔墨灵秀,不愧看过多幅董源真迹。仿古而不泥古,代表了清代画家的共性。看到他的作品,就想要前往江南体会一下“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方士庶 溪山佳趣 局部
《溪山佳趣》除了欣赏笔墨,了解仿古画风,还要体会一个“趣”字。趣,是方士庶的创作态度,他希望人们带着兴趣欣赏他的作品。他更希望人们在画中感受到生命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