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末路也有非凡气概,汪遵《咏乌江》

凝萨 2024-12-07 04:51:59

兵散弓残挫虎威,单枪匹马突重围。英雄去尽羞容在,看却江东不得归。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汪遵的作品,名为《咏乌江》。乌江位于安徽、江苏两省交界,是长江的一条支流。根据史书记载,秦朝末年项羽和刘邦争夺天下,双方大军互有胜负。最终双方在乌江展开决战,项羽兵败后在乌江岸边自刎。后人只要提到乌江,就会提到项羽这位气概山河的大英雄。

俗话说,成王败寇。项羽兵败,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觉得他是大英雄呢?人们觉得项羽是英雄,刘邦是小人,或多或少受到了《史记》的影响。司马迁写《史记》的时候,明显偏爱项羽。比如本纪是帝王传记,司马迁写了一篇《项羽本纪》。对比一下《高祖本纪》就会发现,项羽力能扛鼎、英雄无敌,刘邦市井无赖、贪图酒色。在司马迁心中,没有项羽率军抗秦,刘邦无法顺利登上皇位。

司马迁的《史记》影响了很多人,后人咏叹乌江评价项羽的时候,基本上保持了抬高项羽贬低刘邦的观点。项羽失败了,刘邦成功了,这又是为什么呢?这一点说起来就比较有意思了,包括《史记》在内的很多史书都认为刘邦有“王气”。古人迷信,觉得刘邦是天命所寄。项羽失败非战之罪,而是天要亡他。这种观点为项羽的失败蒙上了一层神话色彩。

实际上,项羽身上有很多缺点。项羽这个人相当残忍,有人惹到他的时候,常会处以极刑。遇事刚愎自用,优柔寡断,比如鸿门宴上已经定好妙计,项羽却让刘邦逃跑了。这样一个有勇无谋的人,注定无法登上帝王宝座。即便有诸多不足,人们也喜欢歌颂项羽身上的英雄气概。包括这首《咏乌江》,汪遵也在为项羽打抱不平。

诗中写道,楚汉争霸,双方在垓下进行决战。在这场战役中,项羽率领的楚军遭遇败绩。项羽手持短剑、长戟带领28骑突出重围。他们到了乌江岸边,有人劝项羽渡江避难,积蓄力量还能卷土重来。项羽自觉无颜面对江东父老,他想保留最后的尊严。当项羽拔剑自刎的时候在想什么呢,渡过乌江就是他的地盘了。明明只有一江之隔,他选择了血战到底。

很明显汪遵赞赏项羽的英雄气概,哪怕英雄身处困境,也表现出坚强不屈的品质。项羽从来没有想过投降,他可以面对失败,可以接受失败,却不会妥协。他没有想着自保,而是把斗争精神保留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后人站在乌江岸边,遥想历史往事,会被项羽的英勇事迹鼓舞。

汪遵曾为官场小吏,受到同乡文人言语侮辱。后来汪遵刻苦攻读,科举入仕,侮辱他的人还是布衣之身。汪遵《咏乌江》,也是为自己打气鼓劲,面对困难要斗争到底。纵然失败,也无怨无悔。

0 阅读:1

凝萨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