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河南省新乡市牧野区和平路中段有一组青色砖墙苏式建筑,早已尘封已久。然而这组建筑在1952年前是一个已经在地图中消失,同时也曾是中国最小的省份—平原省省委所在地。绝大多数人可能都不知道,事实上从1949年到1952年间,新中国有个平原省,只用了三年时间就收拾完民国三十年烂摊子,但后来又因种种原因被撤销省级建制,被历史长河所淹没……



国民党和侵华日军给平原大地带来的灾难
时间回到1938年,国民党政府打着抗日的旗号,下令在黄河花园口段决堤,造成几十亿吨泥沙顺着决口涌入平原地区,形成“黄泛区”。每年汛期黄泛区的水都会回流倒灌,淹没农田,而洪水过后蝗灾降临,给当地农业带来极大破坏。
当时驻扎在这里的是国民党军汤恩伯部,不顾民间疾苦强行抢劫谷物粮食,并且每个月在完成所谓征收任务后,还会瓜分多余的谷物送到黑市上囤积居奇发国难财,以至于当地百姓直接称呼国民党为四害之一,又名刮民党。
此外从1941年春到1942年秋,侵华日军又集中了近七成主力和几乎全部汉奸伪军,发动所谓“治安强化运动”,为了试图瓦解抗日根据地,日伪军大量修筑碉堡,封锁沟和公路网,更强占耕地,给了平原大地致命一击。发生在1942年至1943年的饥荒,平原地区为一大重灾区。
到了1949年7月,全国解放战争虽然已经步入尾声,但河北,河南和山东三省交界处国民党残余势力仍活动猖獗,加之出于治理黄河和恢复工农业生产需要,同年8月由华北人民政府发出通告,决定在山东西南,河南北部和河北南部接壤地区成立平原省,定新乡为省会,由华北人民政府冀鲁豫行政区党委书记兼军区政委潘复生担任平原省委书记,华北人民政府教育部长晁哲甫担任平原省主席,冀豫军区司令员刘致远出任平原省军区司令员。


而平原省省会之所以设在新乡,主要是因为新乡交通便利,市内有卫河水运直达天津,城郊又紧挨京广铁路,外加下面管辖县区有大部分是老解放区,群众和党的基础稳固,至于新成立的平原省由6个专区,56个县和新乡安阳两个省辖市组成。
平原省三年取得的历史性成就
虽然从1949年到1952年平原省仅仅存在了三年时间,但在工业生产方面全省新建了50座工厂,农业领域粮食总产量提高到了93亿斤,比民国时期大幅增长了113.86%。此外还新建中小学校19171所,成立了师范学院,农学院,工业学院和医学院校等基本高等学府。至于清理黄泛区,全省共修筑黄河堤坝4043万土方,且基本完成了引黄灌溉工程。


在剿灭土匪和镇压反革命方面,平原省军区仅在1949年就消灭了安阳和新乡解放时漏网逃窜的国民党军第10纵队300余人,保安队1000余人,以及其他匪特1100余人,并且单县还是镇反模范县,时任县委书记左守善还专门就此向毛主席致电汇报工作。
单县的经验就在于放手发动群众,共召开控诉大会111次,参加大会人数12万余人,在218个行政村对1100余名国民党官僚和军警宪特进行集中管制,逮捕和取缔反动会道门,勒令2500余名信众登记悔过。
此外单县县委还积极落实土地改革精神,从地主手中夺回原本属于农民的财产,仅在城关镇就没收地主土地287亩,麦粮31810斤,秋粮15700斤和19座地主大院。
与此同时单县对于黑五类分子,除了罪大恶极者予以镇压外,其余人士则号召他们主动坦白以争取宽大处理,在此声势之下,反动分子纷纷检举揭发,共上缴步枪12支,机枪1挺,短枪3支和子弹1320发,社会风气大为好转。
1950年新婚姻法颁布后,平原省原阳县曾受理一桩离婚案得到最高法的表扬,原来原告方李香妮陈述自己12岁就由父母经媒人强制介绍订婚,17岁结婚,男方支付的彩礼为旧币五十元钱,两匹白布和十斤棉花。而李香妮提出的离婚理由是订婚结婚均为父母强迫,且丈夫还时常虐待她。最终判决结果为依据男女平等,婚姻自主的原则,依法判处离异,彩礼不退,且嫁妆和婚后家具衣服等财产归女方所有。

而在三反期间平原省还依法惩治了一起影响恶劣的案件,那是1951年春的一天上午,新乡市初级中学二年级女生李某因感冒缺席体育课,独自一人在寝室养病,不料同班男生常某偷偷来到李某宿舍欲行不轨,在遭到激烈反抗后将李某奸杀。
尽管常某是平原省学联副主席,其父还是老地下党,省委高级干部,但平原省还是依法判处常某死刑,在新乡召开公审大会后将其枪决,围观群众纷纷拍手称快。
平原省出现的问题和风波
平原省除了取得上述成就外,也不乏问题和风波。其中在1949年12月,成立刚刚四个月的平原省就发生了一起震惊中央的濮阳事件。原来在当年征粮时,濮阳出现百姓因冻饿而发生伤亡的事件。1950年2月中共中央华北局要求平原省委和省政府就这一事件作出检讨,3月《人民日报》发表文章批评平原省委和省政府对濮阳事件是负有责任的,必须坚决执行党的纪律,对受害群众进行道歉并补偿损失。不久中央决定调整平原省领导班子,任命燃料工业部副部长吴德接任平原省委书记,潘复生降为省委副书记,平原省粮食局副局长,濮阳地委书记,行署专员和分管副专员均予以撤职查办。
到了1951年初,电影《武训传》在全国公映,而武训家乡聊城当时是平原省管辖范围,一时间平原省许多报刊对此片好评如潮。但是随着同年5月《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应当重视电影〈武训传〉的讨论》一文后,批判武训运动在全省乃至全国展开。

由平原省委派出的调查组通过大量走访,确认武训原名武七,出生在平原省聊城专区堂邑县武家庄,幼年想读书但被地主欺压,于是立志办学。经过30多年努力,他依靠乞讨积攒的钱买了190亩地,修了20间房,办起3所义学,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曾赏赐他一件黄马褂。然而武训之后却从屠龙者变成恶龙,自己也成为大地主,所办的义学入学者均为富家子弟,贫苦子弟几乎没有,因此被定性为“罪大恶极且死有余辜的历史反革命”,《武训传》电影也被禁,直到上世纪初才解封。
平原省退出历史舞台
1952年11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通过了《关于调整省区建制决议》,当中明确提到鉴于大规模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即将开始,而平原省缺乏经济中心城市,外加原河南山东两省在经济和文化建设中又都需要恢复原来建制,因此决定撤销平原省建制。
当平原省撤销的消息传来后,省委决定30岁以上成家的干部和工人可带家属自由决定去河南还是山东,并发放安家费,30岁以下的未婚青年则集中进入文化补习学校,由河南代管和重新分配工作。同时无论是哪级干部,不得私自带走党内文件,只可将自己使用的暖水瓶,脸盆,炊具和行李等生活用品带走。同年12月平原省从此消失,其所属的29个县和900多万人划归山东,27个县和700多万人划归河南。
至于原平原省委省政府领导班子去向,省委书记吴德离开平原省后历任天津市长,吉林省委第一书记,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北京市委第一书记兼革委会主任,后被选为中顾委委员,1995年在北京去世。省主席晁哲甫之后调往山东,长期担任副省长兼山东大学校长,1970年在济南病逝。省军区司令员刘致远之后调任山西省军区担任第一副司令员,1955年授衔前去世,由于刘致远曾任八路军129师先遣纵队参谋长,若不死有党史专家认为至少可授中将。
而平原省首任省委书记潘复生之后则出任河南省委第一书记,1958年后被调到黑龙江,1967年起出任黑龙江省革委会主任,1971年被停职审查,1980年在哈尔滨病逝,1982年中央同意黑龙江省委对潘复生的审查结论:即历史问题已经查清,没有问题,特殊时期犯的错误不作组织处理。
值得一提的是,平原省在建制撤销后,新乡地委领导表达了保留平原名称的想法,最终获得批准。如今在新乡能看见平原商场,平原路,以及河南师范大学平原楼等,算是对新乡的一种安慰。



全文完